传承独特的温医精神 书写辉煌的时代华章
温州网讯 六十年栉风沐雨,六十年励精图治,六十年薪火相承。
当历史的年轮滚滚向前时,温州医科大学这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学府也走过了漫漫征程。她努力汲取着瓯江之滨特有的养分,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一路高歌猛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突围跨越,探索出了一条地方医学高等院校的强校之路。
今天,温医大创下多个“中国第一”,以傲人的身姿跻身我国独立设置医学院校的第一方阵。这一系列“变不可能为可能”的业绩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温医人砥砺前行、奋力书写的精彩华章,更是他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传承。
这种精神,根植于温州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
在波澜起伏的时代变革中,偏居一隅的温州从来不惧困难,以“探路者”的角色,创造出举世闻名的“温州模式”。这片土壤,也因此蕴含着“无中生有”、“永不言败”的天然养分。1958年,当60余位青年从西子湖畔翻山越岭来到瓯江之滨时,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创业热情喷薄而出。在一穷二白、荒野建校的起步阶段,王维松教授的彩色《人体解剖学图谱》填补了国内空白;缪天荣教授的《对数视力表》发展成为国家标准;钱礼教授的《腹部外科学》影响了一代外科医生……前辈们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为温医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仁肃勤朴、求是奋发”的精神成为学校独特的基因和独有的风骨,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这种精神,交织着温州人敢为人先的基因密码。
在波澜起伏的时代变革中,温州人留下了许多彪炳史册的“第一”和胆大包“天”的壮举。这种血液里流动着的创新因子,时时激发着温医人在60年的办学征程中大胆创新,开拓进取。1988年,中国第一个眼视光学系在温州成立,温医大创新性地将传统眼科学与视光学相结合,形成享誉世界的眼视光学“中国模式”。如今的温医大眼视光,已形成教学、医疗、科研、产业、公益慈善和推广“六位一体”发展模式,并实现了诸多中国第一。正是这种独辟蹊径的发展理念,引领着温医大在奔涌向前的时代巨澜中,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药学学科聚焦当时不被人看好的细胞生长因子领域,长期深耕细作,在基础研究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医学检验,临床医学中的儿科、骨科、妇产科等学科均从中得到启发,走出了特色发展之路,特色优势学科实现从高峰到高原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温医大四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浙江省属高校“零”的突破,2018年5月学校ESI学科综合排名位列浙江省省属高校首位……
这种精神,折射出温医人坚韧不拔的拼搏勇气。
没有区域优势、缺乏人才资源,前进的道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但勇往直前的温医大人始终满怀着不畏惧、不服输的激情,坚定着医学报国、追求卓越的信念。他们扎根温州,在人才培养、医疗服务等方面,着力为温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他们放眼世界,以勇往直前的创新意识构建学科高峰,以只争朝夕的执着精神打造科研高地。从浙江第二医学院,到温州医学院,再到温州医科大学,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成长蜕变。今天的温医大,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小学校,而是坐拥3校区、占地1900亩的高等院校。5所附属医院、19所非直管附属医院,培养了20余万医疗卫生人才,留学生遍布五大洲,医疗服务覆盖浙南闽北3000万老百姓……这一组组数据,见证了温医人的艰辛与奋斗,承载着温医人的光荣和梦想。
这种精神,更彰显出温医人勇立潮头的使命担当。
“医学报国、教育强国”的家国情怀,流淌于代代温医人的血脉中,弘扬于代代温医人的行动上。多年来,温医大“以医疗和产学研一体化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并在发展的征程中不断注入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力量。围绕“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温医大主动对接国家需求,实施儿科振兴计划;探索合作办学,与康宁医院共建省内高校第一个精神医学专业;开创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向全国推广“国标、省统、县管、乡用”的温医模式;形成了“特奥服务”“明眸工程”“幸福微笑”“生命相髓”等具有温医特色的医疗慈善品牌,“川藏青光明行工程”深入四川、西藏、青海等偏远地区,打造医疗精准扶贫的温医样板。
奋斗的过程,就是精神留存的过程。
“咸鱼翻身、筷子发芽、火腿走路”的学校精神特质,是温医大60年年来办学实践、干事创业的生动写照。当这种独特的温医精神代代相传,并不断转化为敢闯敢拼、拼搏进取的不竭动力时,温医大已经呈现出厚积薄发、生机盎然的良好发展态势,并创造了越来越多“变不可能为可能”的辉煌业绩。“温医大今天的成就,是一代代医大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地方办大学,不断在历史积淀中凝练特色,在改革创新中铸就‘温医大品牌’所取得的。”温医大党委书记吕帆说。
继承是船,创新是帆。今天,站在一甲子的历史新起点上,温医人已经凝聚力量、整装待发,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双一流”的梦想扬帆起航!
记者 叶小静 潘舒畅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