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以乡风文明滋养乡村振兴之路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可见“乡风文明”之重要。近年来,温州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已蔚成风气,温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已有雏形。
费孝通先生曾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温州和全国一样一面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面是“乡土性”的去留。“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其实质就是要纠正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偏颇,不能以牺牲乡村为代价来过度发展城镇,要还乡村青山绿水的本来面貌,就是要使乡村成为民众生活的宜居地、灵魂的安放所,让乡村振兴与振兴乡村同频共振,落到实处。
在温州,乡风文明牵动每个人的情感,并在时间的跨度中指向未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乡愁、乡情、乡村记忆。它是本土的温情的,和我们很亲近,不摆出居高临下的面孔;它是鲜活的,并不拒绝乡村悠远时空的梳理,沿着它所提供的路径,可以追寻乡村文化的价值。尤其是从乡村文化探索里我们可以走向乡村的未来。
在温州,乡风文明体现的是生产价值、生活价值、生命价值,尤其是文化价值。它像一本教科书,启迪着我们。农耕文明下的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就像空气、水、阳光一样。乡村孕育了人类的真正家园,乡村的生活是最接地气的生活,是最符合自然、贴近自然的生活。人类自己的生命与动植物的生命共同成长,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体验与哺育。乡村的生活,能使人真正体验到生命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人们世世代代在乡村生活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乡村文化和文明,是最贴近人类自然本性的文化和文明。这份弥足珍贵的财富才是发展的至高追求。
在温州,乡风文明是一座富矿,厚植越深收获也就越大。古乡贤及其事迹已经不可复原和再现,但他们的道德精神与力量通过文献和文物在代代相传,这就形成了乡贤文化之传统。如今,以多样化的方式来涵养、弘扬与巩固古代乡贤,更要培育新乡贤文化,使乡贤文化真正沁入人心,外化于行,真正发挥凝聚人心,唤起良知,共同发展的作用。
在温州,乡风文明滋养着乡村振兴,催生村民精神风貌的根本性改变。这些年,随着农村文化礼堂普及使用,唱村歌、编村史、说家风、立家训,生活在其中、快乐在其中。村民在文化活动中找回了自己,重塑了自己。正如专家所言:农村文化礼堂留住了传统,传承了文化,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形成了集体认同的情感纽带,使浙江的乡村逐渐活跃起来,乡风文明也焕发出新气象。“此心安处是吾乡”,乡风文明把人心汇聚在田野上,把精气神凝聚在家乡的发展上。
今天的温州,正谋划实施乡村振兴宏大篇章,面临着从产业发展到社会治理的多重压力,尤其是面临着乡村基础设施的再造到精神家园的重建,在这种重建中,既要考虑满足群众需求的文化空间;又能唤起村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行为的规范;还需有效接活村民归属感、自豪感的乡风民俗。只有进一步做好乡风文明大文章、深文章,才能走好温州乡村振兴的光明路、特色路。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