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发明家”温邦彦:听从内心 不受诱惑
温邦彦有着广为人知的身份:国际发明家,曾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金质奖和布鲁塞尔世界发明一级骑士勋章,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此外,他还是全国劳动模范、浙江永久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瑞安永久机电学校创始人、专注基础科学研究、痴迷千禧年数学难题、参加过三次世界数学家大会的数理达人。
痴迷技术,成为发明型企业家
再见温邦彦,已是三十年后的今天,此时,温邦彦已年过七旬。
他早早在门前等候,一番寒暄之后,领我们进办公室入座长谈。当看到30年前影像里的自己,他感慨时光飞快,当时影像里5岁的小儿子也已过而立。“你是怎么知道我们在找你的消息?”“我老婆看到了,就将推文传给我看。”看着影像、老照片,温邦彦笑声朗朗,感觉这是一份惊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随着这番寻找,往事也一一浮现。
温邦彦尚在求学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成为发明家、企业家。那时的他,认为未来的自己应该从事基础科学研究。他发现课本里很多内容都没有讲清楚,而他想要做的事,就是把那些还没说清楚的道理讲透彻,他认为这将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年少立志,可见一斑。只是未曾想到的是,真正付诸行动的时间推迟了很多年。
“我的人生,可以说有三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在1966年,这是不自觉的选择。”回忆往昔,温邦彦说道。同学们那时“造反”正干得热火朝天,他却埋头于就读的瑞安中学的校办机械厂,当起了自费的学徒。那段时间,他早出晚归,整天泡在工厂里,乐此不疲。就是用这样的韧劲加巧劲,他仅用三年,就因多项技术革新而被破格晋升为七级技工(普通员工三年才是一级技工)。
1969年开始,温邦彦在瑞安、平阳等地的社队企业工作。72年回城,他自学了大学机电课程,被破格提拔为一家工厂的技术科科长。
第二个转折点是1981年,他毅然辞职,自筹资金创办科技型工厂。他称这是半自觉的选择,当时仅希望体现自己的技术思想。他不仅花光了原本打算用来建造楼房的十五年积蓄,还卖了自学用的电视机、收录机,甚至妻子上下班用的自行车。
年轻时的温邦彦
1981年至1985年,温邦彦就在国内率先创办了永久机电工厂、研究所和学校,开创了三结合科技实业创业新路,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他也因此荣获了全国经济改革人才奖和全国首届科技实业家。之后,央视记者专程赶到瑞安,采访正痴迷专利发明的温邦彦。
温邦彦格外重视专利的价值,他不仅成立了永久机电研究所,他还在《中国专利法》实施的第一天,就申请了三项专利。第一个月,“永久机电”共递交了六项专利申请。温邦彦也成了当时温州乃至浙江第一位中国专利权人。他发明的多功能电磁阀是全国科委最早选送出国的私立研究所技术成果,荣获日内瓦国际新发明金质奖。
90年代,企业发展成科技实业公司,早早通过了ISO900认证,产品在毛主席纪念堂、卫星发射基地、大亚湾核电站等重点工程中标,“永久机电”也成为当时全国电磁阀行业质量最优、销量最大的企业。
重拾旧梦,专注基础科学研究
80年代末,获得全国劳模这一荣誉时,温邦彦做的是实体发明,如新型的蒸汽电磁阀等系列发明。然而1990年,从日本访问回来的他,不小心跌了一跤以致骨折,要躺半年。这期间他思考了许多,决心重圆少年梦,希望自己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点印记”。
1990年,可看做他人生的第三个转折点,这是自觉的选择。他对人生定位做了改变。而这个改变不可谓不大,他决心将下半辈子的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科学研究上。
那时正是永久机电有限公司快速发展之际,未曾料到他会卸下光环,淡出公众的视野,走进学术圈,关注起了数学、逻辑学及哲学等问题。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许多商界的朋友劝他回归实业,不要“不务正业”。但这是他个人的价值选择,他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温邦彦说:“即使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全球首富,300年后,他的财富也肯定会被后人超越。可是,300年过后,要成为合格的当代人,还都必须学习牛顿的思想!人活一世,最根本的是要给后人留下真正有用的思想。”
一旦做了决定,他就义无反顾。为了得到知名教授的指点与认可,温邦彦到处求师访友,在滚滚商潮中逆流向上。为了便于向北大、中科院的教授们学习,和他们交流讨论,他还在北京大学南门买了套房子,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北京。1992年春开始,温邦彦就在北京大学陆续拜访过50多位有关哲学、物理、数学、天文学的教授,中科院、南京大学、紫金山天文台都留下了他匆匆的足迹。
他给自己定下规矩:“不知天命,暂不开口”。他认为,研究不透彻,表达不清晰,会让人笑话。所以他发表论文都十分慎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大概是他追求的风格。
在采访的间隙,我趁机参观了他的办公室,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其他企业家的办公桌上、书柜里,多是工商管理类书籍,而他办公室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叠叠码得整整齐齐的学术类书籍,装满书的一排排书柜,无一例外跟他的研究领域相关。
不畏艰难,挑战千禧年数学难题
温邦彦从2008年开始把重点放在攻克世界数学难题P/NP,这是一个涉及数据安全的计算机科学基础领域的难题,1971年被提出,千禧年被列为全球悬赏100万美元的世界难题。已有200多位专家发表了专题论文,至今都还得不到一致的公认。
他的这个选择再次引来诸多的议论。有人建议在现有理论的大框架下选择优化型课题,这就容易得到承认。但在他看来,小的创新意义不大,还不如把企业做大,他宁愿选择更为艰难的道路。也有人劝他“回头是岸”,可以赚更多的钱设立学术基金,通过另一种方式支持学术研究。但是这个执著的温州人婉拒了大家的美意。他有自己的见解:“重大难题的突破,往往要建立新的标准,熟悉现有标准的权威并不占优势。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牛顿和笛卡尔,麦克斯韦和法拉第等等,科班出身的和跨界实干的各占一半”。
温邦彦告诉记者,跌宕的人生经历,尤其是近三十年,对逻辑学和基础数学的深入研究,给了他重建新标准的有利条件。自己的成果最终必会得到公认,数学史上定会增加温州人的脚印,对此他充满信心。
千禧年难题吸引温邦彦的不是100万美元的赏金,而是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但他也清醒地知道,自己被人看成是民间科学家,欲获得承认必然难上加难。记者关切地询问:几十年埋头科研,家里人支持吗?温邦彦说:老婆很贤惠,没有反对,但心里难免疑惑,这么多年付出的精力,还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比如拿个国际性大奖。对于这个问题,温邦彦也只能全力以赴,71岁的他争取有生之年能够有所收获。
现在急需的是,大家献计献策,帮助他尽快找到获得承认的有效渠道。
兼顾现实,温州人的面孔不单一
行走在商业和学术的交叉口,尽管大部分精力用于基础科学研究,温邦彦还得兼顾已经办起来的公司和学校,还得兼顾跟着他创业的好伙伴,而且他的研究经费还得靠企业来支撑。所幸的是,温邦彦的商业经营也同样蓬勃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期,温邦彦作为发起人之一,投资了民生银行,入股200万元,十多年增值了几十倍。他参与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有5家公开上市了,但他还是说:“收益率一般,因为周期都比较长,还伴有血本无归”。这不会只是他的谦虚,他痛恨对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太弱了,投资环境还不尽人意。
采访结束前,温邦彦先生带着记者在自己创办的公司和学校走了一圈,他说现在企业和学校都委托别人管理。这几年职业教育越来越受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学校通过了省级重点学校的评估,已经立项争取成为省级校企合作的典范。
他于1985年创办的永久机电学校有着创新和就业这两大传统的特色。学校开设发明课,还有科技制作实验室,学生频频在省级和全国的发明竞赛中获奖,学生在校期间就获得了很多专利。毕业生除了直升大学,直接就业的都被提前订购一空。这得益于学生的实习条件优越,工厂里的优秀师傅带徒弟建立的责任制,实习生能够参与生产实战,接受严格的质量管理考核和企业文化的熏陶。历届毕业生中有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瑞安市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还有很多创业成功的董事长、总经理。
温邦彦说,过去人们对温州人评价是“暴发户”——会钻经营上的空子。他认为其实是温州人对市场需求高度敏感。80年代以来,很多温商就开始真正的技术和经营的不断创新,可以说创新伴随着温州的经济同步发展。
作为温商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也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大众,温州人的面孔不是单一的。越来越多的温州人投身于各个领域的创新,并且不断取得丰硕的成果。
采访归来,笔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支撑着温邦彦追寻着自己内心的想法和信念,让他踏浪前行,不惧风暴?
无论是谁,敢于成为那个最想成为的模样,都是值得尊敬的。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在纷繁的世界中,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文/蔡青仕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直通千岛湖黄山九华山…… 温州又一条高铁大通道要来了
社会12-13
-
TIR国际公路运输浙江省首发!张振丰调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
要闻12-13
-
温州做法全省推广 “老兵暖心屋”项目完美收官
社会12-13
-
骑行入库摔成粉碎性骨折 小区物业到底需不需担责?
社会12-13
-
因手机出故障被5元停车费难倒的吴先生,幸好有人解围
社会12-13
-
关注电动汽车充电安全 消防部门做了模拟实验
社会12-13
-
温州五洲艺术团亮相教育部2024“感知中国”年度特别活动
科教文体12-13
-
总投资约7.87亿元!温州这一交通工程初步设计获批
社会12-13
-
温州港年拖轮助泊量再超万艘次 集装箱吞吐量超去年总量
社会12-13
-
“娘家温度”,点亮职工“诗和远方”
社会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