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移风易俗要“理多多”不要“礼多多”
“风俗,天下之大事。”良好的社会风气关乎民生国运,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社会风气逐步清朗,但仍旧存在一些不良陋习。尤其是在农村,出现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赌博、低俗剧场表演等不良风气,浪费的是金钱,污染的是环境,带坏的是社会风气,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因此,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刻不容缓。
革除传统陋习对于许多农村而言是“老大难”的问题,虽说礼尚往来是中国传统礼仪之一,但当“礼”字被冠以名利,便成为铺张浪费的根源。礼尚往来也被曲解为“礼”上往来。若要革除这一陋习,就需要人们理性对待“人情事”,理好这些“人情债”,亟需做到“理多多”、摒弃“礼多多”。
做到“理多多”,理好“人情债”,重在一个“理”字,像涵养水土一样涵养文明乡风。“理性”是处理问题的根本,“理性”很容易被认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旁观者态度。这就需要大力宣传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让那些弘扬乡村文明、公事简办、新办的人成为一种时尚,让他们来宣传移风易俗带来的好处。比如,许多地方对本地婚丧嫁娶的份子钱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山东淄博的南太合村的红白喜事随份子都是5毛钱,而且这个规矩坚持了30年,这样的约定俗成对于所有村民都是公平的,而5毛钱的定额凸显了礼轻情义重的随礼本义,扎根于人的内心深处,撼动了“人情债”的根基。“理多多”既不能少了刚性的制度、道德约束,也不可忽视优秀文艺作品的柔性作用,要发扬文艺作品的教化作用,从基层找素材、找典型,用文学、影视的形式包装它,把文明乡村的美丽用文艺的形式推向新高度,以文艺作品的“润物”之效,理顺人们心中的“人情结”。
摒弃“礼多多”,重在使“礼”字恰到好处,让真正的“面子”如春风般温润乡村生活和乡民心灵。过重的彩礼之下,是过重的生活负担,而且因礼致贫者不在少数;红白喜事的“份子钱”考验人情关系,但很多人却苦不堪言;当然,你送的礼大,我的宴席也一定要丰盛,这是以礼相待,但很多家庭因讲排场而不得不四处举债,陷入发展困局。“礼”上往来,攀比成风,将金钱和精力耗费在毫无意义的人情关系上,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不利。因此,“死要面子”要不得,有钱任性要不得,要用充满正能量的新风尚填满传统习俗的缺口,让老百姓在省事、省时、省钱、省力的同时,看到乡村文明的新变化,让移风易俗真正落地为民。
移风易俗要“理多多”不要“礼多多”。真正的乡村文明需要以“礼”相待,但更需要以“理”相待,摆脱“礼”的束缚,以“理性”滋养精神,才能更好地建设美丽、文明、富强的新农村。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