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塑乡风 功到自然成——文成乡村振兴调查(中)

温州网 2018-11-19 11:55:00
如果说培育富民产业、增加就业收入,是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那么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打造农村精神家园,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如果说培育富民产业、增加就业收入,是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那么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打造农村精神家园,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在这一点上,包括文成县在内,全国众多同类地区都看到了文化蕴含的价值。

  可事实上,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整体人口流动趋势,使得不少传统特色乡土文化得不到传承。即便留存下来、融合沉淀在民风习俗之中,也逐渐弱化了对当地居民的团结凝聚作用。正是如此,文成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重建精神家园上的举措,就具有可资借鉴和复制的启示意义。当地提炼传统乡土文化,丰富活跃居民生活,以此营造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入现代文化生活方式,发展文旅结合、开发特色产品,吸引社会资金流向文化产业。同时,注重组织各类具有参与性的群体文化赛事,助力重塑乡风文明。

  提炼重振乡土文化

  丰富生活凝聚共识

  祖传三代表演木偶戏的文成人夏念武,成为当地这一文化扶持政策受益者的典型。他曾为了生计,在外注册温州市更新木偶剧团,把常驻表演地放在市区,但一直想着回老家,在乡亲们面前表演,才是圆满。

  近年来,文成鼓励引入民间文艺演出团体,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弥补乡村文艺工作者和文化建设的短板。这一举措帮夏念武实现了愿望。财政扶持加上民间自费邀请演出,让木偶剧团年收入比在市区演出时提高一半。去年,他把剧团训练场地搬回老家的文化礼堂,一年有超过一半时间留在那里排练演出。

  平时排练,剧团锣鼓一敲、嗓门一开,就有村民循着声,踩着胶鞋、拎着来不及放下的镰刀,赶来看热闹。逢年过节,更要连演7天14场,每场三个半小时,整个乡都有人赶来看。

  不仅助力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文成对当地畲乡、刘伯温、侨乡、太极文化、孝文化等特色文化的发掘提炼,更有助于重塑民间凝聚力和身份认同。

  文成县文广新局副局长钟建芬认为,本土文化尤其是具有表演性质的项目,来自于乡村生活的需求,因此这类资源在民间相对丰富。当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两个、省级3个,列入市县级名录的超200个。百姓对乡村文化的需求一直存在,只不过以往依靠人口基数,它们能自主获得生存发展空间,如今却需要党委政府给予支持。

  比如去年,当地把黄坦镇培头村作为首批选址地,向村里钟氏宗祠投入12万元,购置灯光音响,打造文化驿站,作为培头畲族乡村艺术团活动场所。在此基础上,由村里传统文化传承人和艺术团团长钟维禄组织活动,每月固定开展两到三次文化活动分享会,包括畲歌对唱、婚嫁习俗、篝火晚会、畲菜品尝、编织彩带、赶山猪等畲族特色文体活动。

  这些活动让村里的民俗表演和文化活动名气越来越大,不仅有外地畲族青年,甚至有汉族青年结婚时也邀请艺术团去表演。村里会唱畲歌、听得懂会说畲语的人也明显增加。

  引入现代文化生活

  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除了依靠本土传统特色文化来丰富居民生活、塑造身份认同,文成还注重在实施乡村振兴、繁荣兴盛乡村文化过程中引入现代文化生活,致力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当地建成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为一体的文化中心,还有城市书房、百姓书屋、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礼堂、文化驿站、实体书店等现代文化设施,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比如,飞鸟集文化驿站每周四晚上7点定期推出刘基读书分享会、品明前茶食清明果分享会、端午节历史文化演变讲解等43期活动,超2300人次参与。十亩之间读书会每期活动由一人推荐书目并做主讲,参加人员展开交流讨论,中间穿插古筝、朗诵、观看电影等节目。

  在以有限财力优先投入建设这些现代文化设施后,文成更探索出一条道路,致力实现设施有效利用和活动持续开展:推进文旅结合,引入社会资金,由政府委托社会资金管理经营乡村文化设施。当地和商业开发公司达成协议,在企业开发项目中打包文化设施,每年由企业支付租金并负责管理,政府明确企业权责,严格实施监管评估,避免过于商业化而影响公共服务功能。

  以百丈漈镇下石庄村为例,镇里引入文成人林嘉璇和她的开臣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打造开臣·璞居精品民宿。由财政出资建造百姓书屋,配置书籍、借还和门禁系统。书屋中设有专柜,摆放并销售和文成历史人文相关的书籍。林嘉璇和团队每年为书屋交付租金,除了雇佣专人负责书屋日常管理外,还要举办各类体现本土特色的文化活动。

  在该镇党委委员刘旭红看来,这种模式一举多得:书屋和举办的活动对周边居民免费开放,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也让他们体验到现代文化生活方式;入住民宿的游客,多了一个休息阅读和感受地方文化的空间;委托企业管理,减轻了政府对景区文化设施的管理投入;本土文化也可以借助书屋实现对外传播。目前,借助这种模式打造的景区文化设施已有15家。

  组织群体文化赛事

  助力民间重塑乡风

  珊溪镇新建村村民刘素云和同村妇女们组建东方红艺术团,把大部分业余时间留给广场舞和排舞,不仅在全县排舞大赛中拿到银奖,还受其他村邀请前去表演。换成几年前,她们中有些人到了晚上不是看电视、串门聊天,就是靠打牌打发时间。

  这是文成以民间群体性比赛为重点,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活动的一个缩影。比试内容包括舞蹈、声乐、小品、相声等。

  以东方红艺术团为代表的乡村艺术团,则是当地以群体性赛事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的主力军。今年,当地以单独组建、连片组团的方式,在大峃、公阳、黄坦等乡镇102个村居,正式授牌成立首批63个乡村艺术团。这些艺术团依托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文化活动室、文化驿站等阵地场所,在基层乡村定期开展文化汇演活动,补齐乡村文艺团体总量有限、服务覆盖面不广等短板。在下石庄村等旅游村,艺术团还以各自文化为脉络,自行创作节目,为往来游客定期上台演出。

  针对乡村艺术人员文化技能不够专业的问题,下一步,文成将专门组织文化馆干部、乡镇文化员等专业精干力量定期下村开展业务指导,并召集艺术团成员赴市县两级参加声乐、舞蹈、摄影等培训,引导艺术团常态化开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文艺活动。力争到2020年,当地80%以上的行政村都能拥有属于本村的艺术团。

  在钟建芬看来,以乡村艺术团为主要载体,开展群体性比赛的好处在于,为了在比赛中得到好名次,当地居民必须拿出更多时间练习排练,这将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和思想倾向。群体比赛缺一不可,也使得大家相互督促,不去参与迷信赌博等活动。竞赛还激发了他们的好胜心,使他们摆脱以往作为文化活动旁观者而无法参与的状态,成为活动主角。

  如今,这一乡村文化生活模式,已在助推重塑乡风文明上显现成效。今年,在温州市社会道德环境满意度调查中,文成位居全市前三,比去年评分增加2.7%。当地社会治安总体平稳,实现重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事故三个零发生。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张睿

  报道组郑国崟通讯员余晨芳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