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三无”小镇成旅游胜地!文成小城镇整治看得见的蝶变

“三无”小镇成旅游胜地!文成小城镇整治看得见的蝶变

温州网 2018-11-21 06:44:00
高质量的建设,令一幅幅“作战图”成为“实景图”;文成山水间,一处处“脏乱差”如今“美如画”。

  图片均由文成宣传部提供制图/丛丛《露天滑雪场》

  温州网讯 前不久,文成县西坑畲族镇让川村的青石板路上,走过两位步履轻盈、精神矍铄的老者,他们中,一位是年过七旬的文成文化名人徐世槐,一位是受邀前来创作“让川村歌”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赵双吾。

  “我们要用村歌,唱响富起来的新生活。”徐世槐声音洪亮,述说着让川人的骄傲与期盼。两人悠悠走着,一路看不尽的畲乡美景:村内的小桥流水、一座座白墙黛瓦的畲乡民居、别开生面的畲族长桌宴、千年老樟开出的新芽……都成为其歌曲创作的源泉。

  环境提升惠民生,一个曾经贫穷的小山村,就因为环境的整治而变身旅游目的地。而在文成全县,小城镇整治带来的“蝶变”故事还有很多。2017年以来,文成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龙头”,高标准分三批启动涉及全域17个乡镇的215个整治项目。高质量的建设,令一幅幅“作战图”成为“实景图”;文成山水间,一处处“脏乱差”如今“美如画”。

  深山里兴起环境革命“三无”小镇成旅游胜地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温州市民廖银柱带着家人住进丛林间的“树屋酒店”。清晨,与太阳一起早起,去山林间撒欢;夜晚,晚风轻拂,抬头便能看见星空……夏去秋来,今年前9个月,夏日平均气温仅为25℃、人口不过万人的铜铃山镇迎来了32万进山游客,创历史新高。

  “夏可露营避暑、冬有滑雪温泉、春秋山间骑行,铜铃山的四季都是风景。”说起旅游去处,该镇党委书记苏海成满面春风。的确,置身于平均海拔850米的铜铃山镇,十里青山,一溪流水,满眼云林都是绿。这里聚集着3个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超过96.5%,且坐拥两个滑雪场和“两山一谷”三大国家级景区。

  但在过去,深山小镇无法留住游客匆匆的脚步。自2016年1月成立以来,铜铃山镇虽以“铜铃山”而得名,却是一个典型的没钱、没地、没基础的“三无”乡镇。“早几年别说旅游接待,连我们自己都想往山外走。”令土生土长的铜铃山人李义平想不到的是,短短两年时间,当地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契机,提升面貌、引进项目,少有人至的“深山老林”正打造成为康养胜地、森林氧吧、冰雪小镇。

  为了让每一幢民房、每一处街角皆成一景,铜铃山镇最先发力补齐人居环境这块短板。自去年10月启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到年初获得省级小城镇“样板镇”称号。短短4个月,铜铃山镇投资1.23亿元,将“发展痛点”纳入整治“一盘棋”,完成了326间北欧风格外立面改造,5.6公里线乱拉整治,737处乱点整治,200亩彩叶林带改造等12个项目。同时,创新“河、路长制”,每周对15条街和19条河流进行2次以上网格化管理。

  走在云溪路上,苏海成说,这里以前生活污水直排,从山里流出来的水,到这里就开始变得浑浊,加上周边乱搭乱建、垃圾堆放,是镇里脏乱差最突出的地方。如今,不仅完成了云溪道路整治、污水管网铺设,又以北欧风格建设休闲步道、亲水栈道、游客服务中心。目前,正在通过改造老林场电影院,引入火炉堂康养美食项目等业态,建设文化美食体验街区。

  山还是这座山,林也是那片林,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最先触动了一群在外乡贤心底的“乡愁”,并选择带着项目“进山”。意大利归侨赵忠亮夫妇回到小镇,将闲置房屋改造成首家规范化的农家乐“云中庄园”,不需要揽客,暑期每天都宾客爆满。在杭州经商的周运元投资2000万元,在海拔近千米的绿水尖建成浙南地区最大的室外滑雪场,生意好的时候一天收入就有30多万元。从2016年开始至2018年7月底,该镇累计引入天鹅堡旅游综合体、绿水尖滑雪滑草场、绵岭民宿等19个社会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亿元。如今,当地农家乐已经发展至26家,民宿、酒店床位数共2600个,数量同比增长100%和500%。

  眼下,铜铃山镇正以5A级景区为标准,高起点布局旅游产业。在完成天鹅堡、众创空间、精品民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红树湾精品酒店、欧式风情体验街和火炉间文化美食体验街等项目建设。苏海成还有一个心愿:随着项目落地、游客进山,村民们不用出山,就能迎“丰收”新生活。

  破立间开创全新模式100天畲乡旧貌换新颜

  连日来,随着位于西坑畲族镇通平路的畲族特色文化街开业,到此体验畲族乡村游的游客,多了一个选购畲族特色服饰、刘基文化产品以及本地农产品的好去处。而在改造前,这里只是毫不起眼的农家客厅。

  看着火热的人气,西坑民族村村委会主任徐爱忠感慨:“过去月租金500还不一定有人要,现在翻了快4倍。”这种直观的改变,让村民们切身体会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带来的蝶变。作为文成县第一批小城镇综合治理试点镇,西坑畲族镇在1.97平方公里的集镇区,动员4000名百姓,改造21条街路,布局56个整治项目,完成一场从“面子”到“里子”再到“骨子”的“三级跳”。今年1月,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在群山环抱之中,一幢幢白墙青瓦房屋整齐排列,崭新的沥青路面宽敞整洁,在蓝天映衬下,惊艳着一批批山外的来客。位于文成县西北部的西坑畲族镇,是全省四大少数民族镇之一,也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小镇。但在整治前,全镇的房屋没有统一规划,一眼望去杂乱无章。不仅如此,各种电线盘旋在房屋之间,抬头看就像一张张蜘蛛网。

  蝶变,便是从“拆破拆旧”起步。合力攻坚清零,共拆除危旧房屋11730平方米、违建2800多平方米,赤膊房和蓝色屋面得到有效根治,空中“蜘蛛网”不见了,为城镇发展腾出更多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全镇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质变:将雨污分流、给水排水、强电弱电等管线统一纳入道路改造;重点打造站前路、镇前路、双龙路以及通平路等特色街区;建成镇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等一批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入城口改造、小镇书吧等项目,在优化小镇功能的同时,打造高品位的畲乡风情示范带。

  “为了兼具畲族与乡村品味,光房屋外立面改造设计稿就改了3个版本,最终的设计大伙儿看着都挺满意。”据西坑畲族镇党委副书记胡立杆介绍,按照“要做就一步到位”的建设理念,该镇将立面改造、管线下埋、产业植入等统一打包,邀请团队高起点编制规划,最终形成大家认可的整治方案。建设施工同样走在前列,在全县率先引入EPC建设新模式,由省三建负责外立面改造、景观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高质量施工,仅100天便初具形象。

  走在当地集镇街道上,一栋栋畲乡民居坐落在街道两旁,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花团锦簇,柏油路平坦又整洁,一点也不比城市差。“任何时候来看,都是干干净净的。”胡立杆满意地说道。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该镇还结合省考核验收办法,提炼出台“20个无、10个有”的工作标准,并在城区划定六大区块,每半月现场拍照,比拼干净、整齐,连原先最脏乱差的小巷也被打造为风景点。此外,在街区配置了视频监控设备,定期组织路长、河长和志愿者服务队上街入户宣传。环境好了,村民们打理房前屋后更自觉了,不久前,当地有38户获评县级“美丽庭院”。

  边角处述说小城故事高山之上筑起“田园梦”

  秋收时节,在素有“文成粮仓”之称的二源镇,一片片金黄的稻穗为大地披上了新衣。在当地新米上市的“尝新节”上,喜获丰收的农民脸上喜笑颜开。近年来,二源镇充分发挥高山平台的优势,成功打响高山雪梨、邱老汉、子孙田粮、南联等本土农业品牌,成为远近闻名的农业强镇。

  然而,农业强镇却也有着自己的尴尬:村民房前屋后堆着农具,道路坑坑洼洼、露天市场污水直流……整个集镇面貌就像农村。“我们将这次小城镇整治主题定为‘高山田园、风情小镇’,旨在通过整治改善城镇功能,还老百姓一个‘美丽田园’。”该镇党委副书记赵智勇告诉记者,从去年底谋划,到今年3月召开动员会,二源镇坚持硬环境整治和软环境改善“一起抓”,根据整治范围,划定两大责任区块,由副书记、常务副镇长分别带队整治,实施给排水及污水管网建设、“线乱拉”治理、道路改造等12个整治项目。

  “你看这里的篮球场、过去是最脏乱差的露天市场”“这块小花园,曾是垃圾死角。”赵智勇领着我们进村,前后半年的变化,深深刻在了他与当地百姓的心间。进镇必经的主干道向阳路笔直宽敞,在蓝天白云下,向远处延伸开去,曾经的蜘蛛网早已深埋地下。沿路的村民感叹:门前晴天不再是滚滚黄尘,雨天也不再是满路泥泞了。

  如果说,新建塑胶篮球场、农贸市场、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卫生公厕,以及建设3条新路,打通3条断头路,这些都是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那么,将并不起眼的犄角旮旯充分利用,打造为融入群众生活的口袋公园、特色墙绘、美丽庭院,便是留住了二源的美丽乡愁。

  随意穿入一处背街小巷,会发现“别有洞天”的所在:屋后附属用房拆除后,成为开满月季的花坛;过去鸡鸭散养无处下脚的后院,铺上卵石成了休闲步道;原先冰冷的学校外墙,讲述着当地农耕、民俗等文化故事……通过整治与建设,幽静巷陌的一砖一瓦、一树一木都被赋予了匠心与生活的热情,造就一处处步步有景、处处是情的乡村田园风景。

  “我们的整治项目并不高大上,更重精、细、美,老百姓饭后有处散步,有地停车,就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赵智勇说,他在整治过程中也收获来自村民的感动。二源村党支部书记吴金亮因患病全身长满痘疮,不顾禁止曝晒的医嘱,坚持每天去现场做政策处理等工作。众人劝他,他只是摇摇头说,“看着大伙都在忙,我在家坐不住。”整治的关键时期正值酷暑,看着村镇干部顶着烈日在忙碌,附近的村民会默默送上一杯解暑茶,或塞上自家的西瓜、玉米。

  干群合力抓整治,成功清理卫生死角130余处、拆除简易厕所和猪栏等附属用房100多间、清运垃圾800余吨,换回新增绿化面积10000多平方、景观小品及小公园23处,推动农村社区到美丽城镇的蝶变。不久前,二源镇通过今年首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考核验收,成为本轮温州顺利通过考核的两个乡镇之一。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郭乐燕报道组刘进希郑国崟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白倩倩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