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十浦金海湖:从盐碱地到美丽河湖新高地
温州网11月22日讯(记者 邓欢欢 摄影 江国荣)悠悠碧水倒映着沿岸的风景,美丽河湖串联起百姓的生产生活……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一颗璀璨的明珠,纬十浦—金海湖见证着这片土地沧海桑田的变迁,也为打造“三生”融合的现代化新城提供了新的可能。
10日31日,由市治水办、市水利局主办,温州新闻网承办的“寻访美丽河湖”主题宣传活动走进纬十浦-金海湖,探访这里的治水故事。
纬十浦-金海湖河道呈“7”字型,与南部金海湖公园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当天早上,探访团一行沿着河道两岸走了一大圈,都忍不住感叹:这比我们想象得更为好看。只见河水清澈蜿蜒,河岸布满多层次、立体化的绿植,让人恍若置身七彩花园。
令人更意外的是,这座具有江南风格的花园是在海涂盐碱地上绘制的。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盐碱滩。现场项目部朱工表示,“淤泥有数百十米深。要在这里开挖河道,如果河岸坡道不采取特殊措施,很快就会坍塌。”临近东海滩涂,海水倒灌是一大隐患。为此,该河道的护岸采用六米的双层松木梅花桩,间隔仅有20厘米。密密麻麻的梅花桩有效保证了护岸的稳定,也为河道治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后,纬十浦河道整治、绿化景观工程及金海湖提升改造工程相继开展,通过清淤疏浚、新建滨水公园等措施,纬十浦-金海湖从无到有,完成了从一片盐碱地到河湖的华丽变身。
如今的纬十浦-金海湖两岸满眼是绿,郁郁葱葱。可在盐碱地上种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滨水园区采用与园林造景相结合的盐碱改造措施,地形抬高进行微地形打造,下部阻隔选用透水材料铺地,使下部盐分上不来下得去。“整个滨水园区铺下了厚达1米的石块,20公分的渣土,90公分的黄泥及一层土工布。”现场项目部朱工这样说道。
在景观打造上,主要选择耐盐碱树种和适合本地生长的色叶香花类植物,如小叶榕、大叶女贞、水杉等。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空间的承载力和延展性,追求植物的多样配置,充分发挥植物的制氧、遮荫、滞尘、杀菌净水等作用。层次错落的乔灌和花草,在营造自然野趣的景色的同时,还促进河道生态循环。
如果说,如何将盐碱地建设成为亲水河是前期最大的难题,那么如何将让这条河道更赋生命力,就是河道治理面临的新难题。
因地理位置的特殊,纬十浦-金海湖是温州城市东片排涝工程杆组成部分之一,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金海湖水面面积400余亩,起调蓄滞洪作用;纬十浦河宽50米,通江畅海;岸边94堤,作为台风登陆点遗址默然屹立,守望着这片清澈水域。
作为人们与海浪抗争的活化石,堤防在河道整治中被选择性地保留了下来,并根据景观的需求及堤防自身的特性被巧妙改造,成为一条堤防文化长廊,集游览与科普于一身。探访中,我们就在河道南岸邂逅了一条造型酷似海浪的堤防,在被刷上彩色文化墙之后,保留了水域特有的记忆和历史,延续了传承千年的渔耕文化,成了市民喜爱的拍照打卡点。
在走访中,河道沿途的好风景让人应接不暇,人文景观随处可见,最吸引人的要数那座红色波浪状的景观桥,独具匠心、与众不同。在景观桥上,可以俯瞰纬十浦-金海湖河岸两侧,右侧的渔船尤为醒目。据工作人员介绍,景观桥的设计寓意着从东方起步飘逸之南方,南方右侧停留的渔船预意着开发区的未来满载而归的丰收......
水域的生命力,还在于对人的滋养。纬十浦-金海湖尊重自然,以人为本,通过“一带多环三片五园”的环带片点式空间布局,两岸全线设置慢行道,将休闲文化广场、亲水平台、文艺场所等连为一体,合理布局漫游谷养生区、乐生活运动区、河道展示区等,强调文化展示,真正成为以生态、亲水、健康、便民为主题的美丽河湖。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