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聚焦高质量 打好特色牌 全力出实招
温州网讯 在世界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新一轮城市竞争号角吹响的当下,温州将如何续写创新史、再创新辉煌,巩固提升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
面对这道时代“考题”,在昨天召开的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上,温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聚焦新动能成长、竞争力提升、高质量发展、新生态营造,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各类要素高密度融合、各路人才有效集聚、产业层次加快提升、创新环境全面构建,以新作为新成效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温州自创区的总体布局是“一区五园”,“一区”是温州国家高新区(浙南科技城);“五园”是浙南产业集聚区核心区、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核心区、温州高教园区、乐清智能电气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瑞安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把“一区五园”的实力做强,推进国家自创区建设,市委市政府描绘了路线图,温州蓄力大干一场!
探索新路径打造新高地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市拿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块“金牌子”,寓意深远——
这是国家交给温州的一项重大使命,也是赋予温州的一份政策礼包。会上透露,此次国务院批复温州建设国家自创区,一个重要的定位就是要“探索通过深化改革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的新路径,打造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新高地”。
这是温州面对“成长的烦恼”作出的努力。改革开放40年来,温州创造了很多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经验和值得学习借鉴的路子。续写好这部创业创新史,温州将以建设国家自创区为契机,聚焦以数字智造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和以眼视光为核心的生命健康产业这两大主攻方向,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加大对“卡脖子”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在更多领域内实现“领跑”。
民营经济、科技金融
温州打出两张“特色牌”
目前,全国已经获批了19个自创区。温州如何才能在全国自创区建设中脱颖而出,打造温州独有特色?
结合自身优势,温州将打出打好“两张牌”:一张是民营经济牌,另一张是科技金融牌。
民营经济牌怎么打?破创新束缚——对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进行优化整合,推进科技项目审批和验收双提速;通过推广云平台、开发大数据、扩大资金池等措施,提升创新券管理运用,破解民营企业的创新束缚。
聚高端要素——打通技术从实验室到企业的通道,推广科技成果使用、收益和处置权“三权”改革;加快在自创区构建完善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突出保护企业创新积极性;借力区域协同,通过共建科创飞地、人才联盟,弥补温州在科技创新、人才支撑方面的不足,建立一整套适应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规定新办法。
科技金融牌怎么打?引金融“活水”——发挥10亿元科创基金的撬动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在温设立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及管理机构,支持加快争取国内优质创投基金落地温州;推进温州科技金融中心建设,为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与深化金改有机结合起来,系统构建融资服务体系,到2020年,温州自创区投向科技创新的民间资本和创投资金达到500亿元。
“三招”发力
全速推进自创区建设
机遇难得,时不我待。
昨天大会结束后,我市立即召开续会,部署国家自创区相关建设工作,吹响了全面加快建设国家自创区的嘹亮号角。
打好产业、平台“提升招”——我市主攻以数字智造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和以眼视光为核心的生命健康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命健康和智能装备创新中心成为题中之义。“一区五园”将围绕两大主导产业,各自细化产业规划,既要符合主导产业的方向和自身基础,又要避免同质竞争,走差异化发展路子。
会上定下的数据既是目标更是“军令状”——到2022年,全市智能装备业产业总产值要超1000亿元,其中自创区要达到600亿元,集聚到自创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要达到500家、2000家;生命健康产业总产值要达到2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50家、400家。
打好企业、项目“强壮招”——我市将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确保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到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万家。
引进一批优质行业龙头企业项目,打出各自特色牌:高新区(浙南科技城)将重点建设启泰科技园、“中国眼谷”等项目;浙南产业集聚区将重点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园、丰树温州汽车零配件先进制造产业基地等项目;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将重点建设威马新能源汽车、唯品会创新创业中心等项目;乐清智能电气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重点建设智能电气高新技术特色小镇、台邦机器人核心部件等项目;瑞安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重点建设华博新能源光伏电站、华峰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温州高教园区(大学科技园)将重点建设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温州健康产业创新中心等项目。
打好人才、环境优化“软招”——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力争到2022年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万名以上,打造浙南人才高地。深化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以软硬环境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创造有利于新经济发展、新动能成长的营商环境、制度环境和创新生态环境。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关键性指标主要看R&D(研究与开发),明年开始,我市将打出一记“硬招”——把R&D经费投入强度由预期性指标调整为约束性指标,实行刚性考核,在全社会中倡导以R&D经费投入强度论英雄。
全力以赴
交出满意答卷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力争明年2月份之前完成自创区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和先行先试政策,努力形成自主创新的活力高地、政策洼地。“一区五园”也要根据职责定位,抓紧完成各自园区规划。
要形成“竞赛”之势——我市将借鉴特色小镇的做法,建立警告、降级、淘汰机制,对“一区五园”的主要指标和项目实行“月度排名、季度观摩、年度比拼”。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林明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直通千岛湖黄山九华山…… 温州又一条高铁大通道要来了
社会12-13
-
TIR国际公路运输浙江省首发!张振丰调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
要闻12-13
-
温州做法全省推广 “老兵暖心屋”项目完美收官
社会12-13
-
骑行入库摔成粉碎性骨折 小区物业到底需不需担责?
社会12-13
-
因手机出故障被5元停车费难倒的吴先生,幸好有人解围
社会12-13
-
关注电动汽车充电安全 消防部门做了模拟实验
社会12-13
-
温州五洲艺术团亮相教育部2024“感知中国”年度特别活动
科教文体12-13
-
总投资约7.87亿元!温州这一交通工程初步设计获批
社会12-13
-
温州港年拖轮助泊量再超万艘次 集装箱吞吐量超去年总量
社会12-13
-
“娘家温度”,点亮职工“诗和远方”
社会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