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郑世文和他的年糕班:20来斤的捣杵一天举起3000次 20来年的坚守见证城市变迁

郑世文和他的年糕班:20来斤的捣杵一天举起3000次 20来年的坚守见证城市变迁

温州网 2019-01-25 09:37:47
20年来,每到春节前,瑞安陶山人郑世文和他的年糕班总会准时出现在市区大南门一带,给市民带来浓浓的传统味道。

郑世文会将年糕做成有趣的形状。麻提多 摄

  开栏语:春节越来越近,但很多人都在感叹“年味越来越淡”。其实,年味一直都在,今起推出《寻找年味制造者》栏目,带大家去大街小巷找一找年味和年味的“制造者”。

  温州网讯 连日来,市区大南门农贸市场旁的瑞安陶山年糕摊,总吸引不少路人驻足:摊位前,两位年糕师傅将刚蒸好的年糕团子放在青石捣臼里,二人一捣一揉,配合默契十足。十多分钟后,香喷喷的捣糕“新鲜出炉”。年糕摊老板郑世文说,他们一天平均要捣30笼捣糕,每笼捣糕至少要捣100下,这就意味着,年糕师傅需要举起重达20来斤的捣杵3000来次。

  20年来,每到春节前,瑞安陶山人郑世文和他的年糕班总会准时出现在市区大南门一带,给市民带来浓浓的传统味道。

  到市区摆年糕摊一摆就是20多年

  昨天中午12点,记者来到郑世文的年糕摊。这时,郑世文正饶有兴致地用刚出炉的捣糕做成小猪的形状,一揉一捏间,没几分钟,一头栩栩如生的小猪就出现在眼前。

  近些年,为了拓宽销路,郑世文将年糕的形状做得越来越丰富,有金元宝、鱼、虾、鸳鸯、十二生肖等,“马上就是猪年了,做个‘小猪’,寓意诸事顺利!”郑世文笑着说。

  郑世文告诉记者,他的父母亲也是做年糕买卖的,从小就跟父亲“耳濡目染”学到了做年糕的手艺。1997年春节前,郑世文带着200多公斤重的青石捣臼和刚组建的年糕班,在市区大南门农贸市场旁摆起年糕摊,这摊位一摆,就是20多年。

  记者在现场看到,年糕摊上的年糕主要有捣糕、松糕、箬糕三种。对于做年糕,郑世文颇有心得:做箬糕要蒸久一些,蒸5个小时,蒸好静置2小时,糯米和糖都要多放一些;做捣糕一定要多捣几下,做出来的捣糕更有嚼劲;还有做松糕,粉一定要磨得细一点。

   20来斤的捣杵一天举起3000次

  郑世文的年糕摊位里,年糕师傅们有的在搅拌糯米粉,有的筛年糕粉,有的蒸糕,还有的负责售卖,一道道环节里大家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郑世文说,做松糕相对最简单,筛好年糕粉之后,只需要蒸十几分钟,新鲜可口的松糕便可出炉。而制作捣糕较为费力,他们一天蒸出的30笼捣糕,需要两位师傅轮流捣共计3000多次。制作箬糕则非常费时,一蒸需7个小时才能蒸好,忙时需要师傅们晚上轮流睡觉、做糕。

  虽然经营年糕摊位是这么一个“辛苦活儿”,但整个年糕班里的老师傅们,看起来个个干劲十足,分外有神采。“年糕班里共有9人,平均年龄都有六七十岁,都是我到陶山、湖岭等地专门请来的老师傅。”郑世文说,

  郑世文和他的年糕班一般是每年农历十二月初过来,摆到正月收摊。在摆摊的一个月里,大家除了洗澡、上厕所之外,几乎不离开摊位,每天早晨5点起来准备材料,做到晚上11点才休息。

  郑世文的年糕班渐成大南门年味象征

  “刚设摊位的时候,大南门附近的房子正在建造,途经的人流比较少,那时候生意也很一般。”郑世文说,直到摆摊后的第七八年,大南门商圈逐渐形成,生意才好起来。如今,他们一天平均销售500多斤年糕,最多的时候有1000来斤,营业额1万多元。

  在郑世文眼里,做年糕的二十来年,他见证了大南门周遭城市建设的变化,一年比一年热闹,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购买年糕的人群,也逐渐从多数是老年人,转为年轻人。而在周围一些居民看来,郑世文和年糕班,也早已成为大南门的一道风景和一种年味的象征。

  家住联合广场附近的赵娜最好郑世文家的这口陶山年糕,“他们家的年糕,我每年都要买些回去给孩子吃。”赵娜说,一闻到空气里这股热腾腾的年糕香味,看到老师傅们费着力气捣年糕,就知道,又要准备过年了,“在我心里,他们早已经是一种过年的象征。”

  事实上,郑世文一年里只在腊月做一个月的年糕生意,做年糕已经不是支撑家庭的唯一生计,“8000多天了!”采访时,郑世文经常重复这样一句话,他说,继续做年糕摊,是出于一份对年糕手艺和大南门周遭的感情,如果有可能,他会一直做下去。

  来源:温州商报

  记者:黄文盈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