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两会”行】“三支笋”红了 背后藏着履职为民的故事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月29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新蓝网记者喻惠婷吴文昊)今年的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兰兰多了一个外号,“大家看到我,都叫我‘三支笋’。”身穿畲族传统服饰的兰兰笑着告诉记者。
为什么会这么叫呢?
兰兰从行李箱里拿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三支大冬笋,个头比记者的手臂还要粗。
“这是来自安吉一个畲族村的冬笋,我‘高调’把笋带来两会,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畲村冬笋,为民族村搭建更多合作发展的平台,为少数民族群众建立更多长期有效的增收渠道。”兰兰说道。

“三支笋”大有来头
兰兰委员带来的笋,来自安吉中张村,该村位于天目山北麓,是湖州市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村之一,全村畲族人口占三分之一以上。
一直以来,竹材、竹笋都是中张村村民的收入来源之一,产量较高。艺术大师吴昌硕就是安吉人,爱吃笋的他就曾感叹:“客中虽有八珍尝,哪及山家野笋香。”但如此美味的冬笋却时常卖不出去,这个难题始终困扰着村民。
“2017年初,我在随省政协去当地调研时发现这个情况后,就想帮村民们走出困境。”兰兰的另一个身份是杭州同心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的法人代表,这是浙江首家为少数民族服务的纯公益性社会组织,主要服务于在杭少数民族就业和少数民族村农副产品进社区的工作。
兰兰决心通过服务中心为中张村找寻更好的销售渠道和平台。在她的牵头下,该村与物美商业集团成功签订合作协议,2017年12月,物美文一店等五家门店同时开售畲村冬笋,村民们的冬笋有了销路,还少了层层批发商从中赚取差价,村民们实实在在地实现增收了。

沉甸甸的冬笋背后
是履职为民的情怀
为什么如此关心畲村?
省政协委员兰兰告诉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记者,“我是从丽水畲村里走出来的,之前在杭州创业并立足,这中间遇到了很多艰辛,多亏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现在我想回报社会,帮助更多人,希望少数民族同胞通过我们的支持帮助,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乡村振兴,还强调要加大少数民族村帮扶力度。对此,兰兰委员感到很振奋,“我特意把畲村的冬笋带到‘两会’上,也是希望大家能在这个重要时刻关注到民族乡村振兴。全省有400多个民族村,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农产品,接下来我要去更多的民族村,帮助村民们打开销售渠道。同时也希望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助推少数民族群众增收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新蓝网-中国蓝新闻。)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直通千岛湖黄山九华山…… 温州又一条高铁大通道要来了
社会12-13
-
TIR国际公路运输浙江省首发!张振丰调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
要闻12-13
-
温州做法全省推广 “老兵暖心屋”项目完美收官
社会12-13
-
骑行入库摔成粉碎性骨折 小区物业到底需不需担责?
社会12-13
-
因手机出故障被5元停车费难倒的吴先生,幸好有人解围
社会12-13
-
关注电动汽车充电安全 消防部门做了模拟实验
社会12-13
-
温州五洲艺术团亮相教育部2024“感知中国”年度特别活动
科教文体12-13
-
总投资约7.87亿元!温州这一交通工程初步设计获批
社会12-13
-
温州港年拖轮助泊量再超万艘次 集装箱吞吐量超去年总量
社会12-13
-
“娘家温度”,点亮职工“诗和远方”
社会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