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舒:打造“硬通货” 铸就软实力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论语》载子贡问孔子如何从政,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的选择是先去食后去兵,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诚信”之重,可见一斑。
诚信之于一座城市,更像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是城市的命脉所系。温州的体验尤其深刻,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到2011年底, “三把火”足以概括这一时期温州信用建设的缩影:1987年,杭州武林广场焚烧温州“劣质皮鞋”的“耻辱之火”;1999年,杭州市郊销毁2000双假冒温州品牌的劣质皮鞋的“雪耻之火”;2007年,温州市委市政府在杭州武林广场“诚信宝鼎”中点燃的诚信之火”。“在挫折中起步,在危机中奋进”,从局部金融风波到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是信用帮助温州走出了区域产品质量危机,走出金融生态低谷,走出社会价值观的偏途。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在温州以及越来越多的城市,“无形”的信用给守信者带来了购物、看病就医、图书借阅、租房、贷款等“有形”的便利,福州的个人信用积分“茉莉分”,杭州的“惠信分”、苏州的“桂花分”……信用已然成为守信市民的隐形福利,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硬通货”,愈来愈具有独特的价值,不断成为引领城市潮流的“软实力”。当我们用心写出一座城市的“诚”意,诚信“硬通货”才能成为城市软实力的根基。
心怀“信”念,才能握紧手中如椽大笔。“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信用惠民是信用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信”念。当下,抓住“互联网+信用+民生”的“牛鼻子”,才能达到“举一纲而万目张”的效果。加快推进重点民生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让“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游”“信易批”等“信易+”系列项目重磅出击,不断拓展社会化、市场化守信激励措施,进而实现信用惠民便企,增进群众福祉。
摆好规制的笔砚、磨好德治的水墨。信用建设必须德法并举,刚性约束和“柔性”制约是建设信用软实力的“一体两翼”。下好法律规章制度建设的“先手棋”,探索建立具有温州特色的涉信法律法规体系,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联合奖惩大格局;建立诚信文化宣传长效机制,亮出诚信“金名片”,加大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传播的力度,通过信用建设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等“接地气”的活动,充分展示温州信用建设历史、文化和成果,还要播下教育的种子,将诚信文化纳入学校教育系列,贯穿基础教育至大学教育。
政府、企业、百姓都是执笔人。“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社会整体信用体系是一个由个人信誉、企业守信和政府信用构成的塔型结构。“信用温州”是多元社会主体共同治理打造的“试验田”。政府要把“诚信之心”端上桌,率先垂范强化行政系统的信用意识培育,扮演好规制设计者、机制建设推动者的角色,协调引导各领域信用建设形成合力;企业也要流淌“道德血液”,筑牢诚信底线,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将信用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老百姓更要让诚信意识深植心中,从细微处做起,践行信用有价,守信受益的价值观。 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把信用作为城市战略的城市,数十载栉风沐雨和烈火淬炼,信用与温州命运紧密相连。无论是设立全国首个地方诚信日,打造“诚信一条街”,建设“网上诚信馆”,还是塑造诚信典型大群像,成为全国首批30个守信激励创新城市,温州城从不缺乏“诚”意。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历史新方位,温州更加坚信,诚信才是一座城市永不褪色的名片、永不贬值的硬通货,并逐渐将其内化成为温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已来,将至已至,坚守信用这个城市发展的基石,把诚信社会建设进行到底,“诚行天下”的温州必将谱写属于信用之城的新辉煌。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直通千岛湖黄山九华山…… 温州又一条高铁大通道要来了
社会12-13
-
TIR国际公路运输浙江省首发!张振丰调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
要闻12-13
-
温州做法全省推广 “老兵暖心屋”项目完美收官
社会12-13
-
骑行入库摔成粉碎性骨折 小区物业到底需不需担责?
社会12-13
-
因手机出故障被5元停车费难倒的吴先生,幸好有人解围
社会12-13
-
关注电动汽车充电安全 消防部门做了模拟实验
社会12-13
-
温州五洲艺术团亮相教育部2024“感知中国”年度特别活动
科教文体12-13
-
总投资约7.87亿元!温州这一交通工程初步设计获批
社会12-13
-
温州港年拖轮助泊量再超万艘次 集装箱吞吐量超去年总量
社会12-13
-
“娘家温度”,点亮职工“诗和远方”
社会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