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王军:“土专家”带出“土团队”
温州网讯“嘟嘟嘟……”打了好几个电话,终于听到了声音:
“不好意思,刚刚在上课,一会儿还要开会……”
这几天,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军特别忙,忙着教育部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认证,“这个认证一旦通过,我们温大土木专业将与国际工程化教育接轨,人才培养质量将得到大幅度提升,社会认可度也会变得更高。”
这位39岁、出生于辽宁盘锦的新温州人不曾想到,自己会和这座南方城市结下深厚缘分。小时候,他梦想当一名医生,但在高考时调剂进入了江西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既然进了这一行,我也就顺其自然地走了下来。”
从此,王军开始和“土”打交道,成了国字号“土专家”。翻看他的简历,一长串荣誉闪耀其上——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5篇,其团队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什么来到温州?
“你要是愿意来温大任教,我就从英国引进一台‘双向变压动三轴’设备给你。”时任温大校长蔡袁强的一句话,让这位浙大建工专业的博士生,婉拒了大连理工大学等一批高校的邀请。
“当时,这台设备价值260万元,是继浙大之后的全国第二台。对于我所从事的土动学研究来说,它是必需品。”
2009年,王军仅花了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一篇关于温州软土动力特性方面的论文,并在国际著名SCI期刊上发表。“温州有着全世界最典型的软土地基,几乎是全国最软的土质,你抓把土捏一下就会出水。如果把软土比作豆腐,我们的研究就是如何把豆腐变成豆腐干。”
这些年来,王军先后投身龙湾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瓯飞水闸软基处理等工程的设计咨询,其研发的新模式新技术应用于我市20项重大工程。特别是在交通荷载所引起的复杂应力路径下饱和软粘土沉降机理、交通荷载下饱和软粘土沉降计算方法及控制、大面积吹填淤泥地基复式真空预压加固机理等方面开展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取得的科研成果初步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在非专业人士看来,这些术语让人迷茫,但实则与我们的生活、城市息息相关。比如前两者不仅提高了道路的平稳运行和行车舒适度,还减少了后续的道路维护费用,后者则加快了围垦工程速度,提高供地质量与土地利用率。
如今,王军带领的12人研发团队是温大建工学院平均年龄最小、科研能力最强的“生力军”,每年SCI发稿量达20多篇,创立至今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要知道,10多年前,学校里研究土动学的只有他一人,从挖土取样、实验操作到撰写论文都是“单打独斗”。
“做研究必须组建团队!”为此,王军努力地物色志同道合的同伴。在他真诚的邀约下,一批“土学霸”加入其中。温大建工学院教师、浙大博士生王鹏就是团队一员。当年毕业之际,有很多就业选择的他毅然来到温州,“是被学长对研究的追求所打动,他组建的实验室是国内岩土领域里的佼佼者,很多先进的设备连985高校也没有,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十多年共事下来,王鹏对学长的印象是——团队里的“拼命三郎”,“曾经有一个多月时间,除了晚上睡觉就几乎没有离开过办公楼,一日三餐都点外卖。大到实验室设备采购、课题设置,小到实验室里一块展板陈列,他都亲力亲为。也是在那会儿,落下了胃病。后来出差途中,胃出血,他仍在医院里带病工作。现在也还经常加班到深夜……”
在学生眼中,王军则是“最严也最亲的导师”。温大建工学院在读研究生朱萧霄告诉记者,王军的要求很高,比如要求学生在SCI上发论文,每篇论文他都看得很认真,会用红笔圈注,写下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有时觉得学生受到“打击”了,就安慰说,他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
正所谓严师出高徒,每年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上,受邀参与打分的国内知名专家总是对学生们给予充分肯定。
“我们温大学子做出了大量让985、211博士生钦羡的成果,只要你大胆向前,勇于尝试,一切皆有可能!”王军对学生的鼓励,亦是他努力的真实写照!
问及这位“土专家”接下来的“土”路怎么走?“一方面潜心教学,为温州城市建设输送更多人才,一方面加强地方服务工作,解决工程实践中存在的技术难题。”王军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王民悦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