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进来学习一下!生活垃圾分类原来可以这么做
温州网讯 上周四,我市启动垃圾分类百场宣讲活动,记者随宣讲员来到市区新田园六组团,实地探访这个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此外,今年3月,省住建厅发布了2017年度、2018年度全省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名单,我市36个小区榜上有名。我市还有多个农村入选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日前,记者实地走访了部分示范小区和示范村,看看这些示范小区和示范村有哪些好的方法可以借鉴。
智能化收集:垃圾分类可换积分,让生活垃圾变成“钱”
收拾好积了一周的快递包装纸箱,拿专属的智能IC卡在垃圾分类智能机上刷一下,选择纸张柜投放,称重后积分计入IC卡——这是金域中央的居民肖先生每周的“规定动作”。“以前嫌麻烦都是直接当一般垃圾扔了,现在可以换积分当钱花,去积分兑换机上换生活用品。”
去年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以来,金域中央就在小区设立了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集中点,同时购入垃圾分类智能机、积分兑换机和智能垃圾袋机等设备。“每户发放一张智能IC卡,一户一码。除了用于投放可回收垃圾换取积分,住户每月还可凭IC卡领取印有专属二维码的易腐垃圾袋和其他垃圾袋,以便追溯垃圾来源。”瓯海区南仙社区主任郑超介绍,小区还配备了软件系统,根据住户的刷卡情况统计小区的生活垃圾相关数据并每月公布。
记者在金域中央小区广场看到了4月份的统计数据,包括居民参与投放率、小区居民积分榜、垃圾投递种类分析、垃圾回收对比图等等。
如今,垃圾分类智能机已成为小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标配”。我市首个智能垃圾分类小区——龙湾金御湾是最早购入智能化设备的小区之一。经过近一年多的使用,该小区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IC卡、一户一码等智能化手段,可以对居民乱投、错投和不会投等乱点盲点精准定位,方便物业人员上门服务和引导整改。
多种方式引导:分发专属垃圾袋,用游戏科普宣传
去年,瓯海区卧云南苑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同时入选了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刚开始实施分类,居民肯定没有那么配合。但卧云南苑有个优势:与居民相处时间长了,关系很融洽,而且还有一批志愿者。”瓯海区山前社区主任谢莉芬告诉记者,小区实施垃圾分类管理后,发动志愿者成立了劝导小组,每天在小区内帮助市民进行分类,对乱投、错投的居民进行劝导。“我们小区老人多,他们就是小区最好的宣讲员,我们先培养老人的习惯,再让老人影响孩子。”
而且,为了让居民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卧云南苑撤去了楼层垃圾桶,只在每幢楼下设立了其他垃圾桶和易腐垃圾桶,并分发专属垃圾袋给居民。
记者了解到,很多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都采用了撤垃圾桶的做法。“撤掉楼层垃圾桶,能够改变居民原先的扔垃圾习惯,更快形成分类意识。”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宣讲员应孔泽告诉记者,小区配齐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是很容易的,但居民的意识和习惯培养需要时间,需要打破原有的习惯,建立新的习惯。
为了让居民形成分类意识,不少小区还通过小游戏的方式进行科普宣传。如新田园六组团在小区LED屏上设立了小游戏二维码,居民用手机扫一扫,即可玩垃圾分类小游戏;瓯海区金域中央在小区空地处设立了垃圾分类投篮小游戏,让小区的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垃圾分类。
设立运输专线:专类专运解决分类后的混收难题
在此前的随机街坊中,很多居民给出的不进行垃圾分类的理由是:即使在家里分类好了,却发现环卫工在收运时全部混在了一起。“那我分类还有什么意义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田园六组团特在小区设立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集中点,同时将内部清运车分为其他垃圾和易腐垃圾两类,每天定时到居民楼下收运。
“在实施垃圾分类初期,居民提到最多的就是混收。其实四类垃圾的专类处置设备都有了,我们只需将处置设备和居民之间的线牵起来即可。”滨江街道城管办工作人员汪浩军说,小区每天都要收运30桶120L的易腐垃圾,再由专线运送到易腐垃圾处置机构,而以前这些垃圾都混入其他垃圾收运到焚烧厂。
无独有偶,去年,瓯海区南仙社区与职能部门共同出资,购入了一辆十余吨的易腐垃圾专运车,用于运送金域传奇、新京都家园、金域中央和香缇半岛4个小区的易腐垃圾,每天定时定点收集,运送到易腐垃圾处置机构。“这四个小区正好在同一条街上,我们就一次性购入了容量较大的运送车,解决这四个小区的混收问题。”南仙社区主任郑超告诉记者,小区物业负责将易腐垃圾收集到小区集中点,再由专运车运送,每天两趟。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运输专线,我市已有多条。据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办统计,目前,我市已逐步建立垃圾分类运输专线224条,其中餐厨垃圾专线123条,有害垃圾专线12条,厨余垃圾专线4条,其他垃圾专线85条。
生态化处置:垃圾“自产自销”,消纳垃圾还能增收
相较城区需要建立完整的收运、处置系统,农村则是通过“自产自销”,不仅消纳了生活垃圾,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2017年,苍南县龙港中对口村建设了生态资源化利用中心,购入厨余垃圾处置机器24小时处理厨余垃圾。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4点,村里的保洁员会从居民家中收集厨余垃圾,然后统一运到生态资源化利用中心,投放到处理机器中,经过缩水、碾碎、风干等流程,生成干燥、泥土状的肥料。
“这里产的有机化肥是经过北京专业检测机构检测的,检测出来的有效成分含量非常高。”中对口村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肥料用于村里的园林施肥、村民的农作物施肥等,每年能为村里园林施肥省下肥料费,剩余的还能给村民使用。
乐清市淡溪镇黄塘村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该村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运行模式,加入“垃圾分类+有机处理”的环节,购入新型智能有机质垃圾处理设备,将垃圾变为有机肥。生产出的有机肥实行线下和网销相结合,每年给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十几万元。平阳县昆阳镇上林垟村则采用了“回收垃圾兑换物品、厨余垃圾发酵还田、其他垃圾焚烧发电、有害垃圾统一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流程,全村90%以上的生活垃圾能进入该流程。
来源:温州商报
记者:诸葛芳芳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