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城”信是“金”
民营经济先发,信用建设先行。立于改革潮头和浪尖的温州,信用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在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淘金路”,得来“诚信是金”的教训和经验后,温州用打造“信用温州”战略诠释了“城”信是“金”的感悟,让信用成为市场经济的“硬通货”。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诚信是“金”,对于温州人来说,这条“淘金路”在挫折中起步、在危机中奋进,注定不平凡。“三把火”是温州信用建设“淘金路”的缩影:1987年8月8日,5000多双温州产劣质皮鞋在杭州武林门付之一炬,这把“耻辱之火”烧毁了温州人的信誉,也烧醒了温州企业的契约精神和诚信之心;1999年,奥康集团点燃了2000多双假冒温州名牌的劣质鞋,这把“雪耻之火”重燃了温州企业的自信和尊严;2007年,温州人在杭州武林广场再次点燃“诚信之火”,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把烧旺了温州这座城市的信用炉火。正因为吃过失信“烧鞋”的苦、历经“跑路”风波的痛,在一次次“火”的历练中,温州对“信用”二字的理解比其他城市更加深刻、更加自觉并且倍加珍惜。大浪淘沙始见“金”,从1991年开始,温州的城市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诚信”,全力打造“信用温州”,是温州人在与市场经济风浪搏击中“淘”到的重要战略资源。
冶金宁辄跃?韫玉忌轻沽。信用建设就如冶炼黄金需要时间和火候,不可一蹴而就,诚信招牌好比深藏着的名贵宝玉,不可轻易估价。围绕信用建设,温州创新不断,在“信用+”的“炼金炉”里至少有着四大法宝加持:全覆盖信用信息平台硬托底,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共用;特色联合奖惩机制强激励,提高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金融综合改革作引领,实施重建信用工程,重塑金融生态环境;诚信文化品牌促示范,营造诚实守信的商业氛围,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此外,高公信力的政府、重视信誉的企业、重诺守信的公民是“信用温州”的三大“炼金士”,要把信用“炼金术”练到炉火纯青,只有树立“信用政府”良好形象作为社会诚信的先导和表率,始终抓牢企业信用建设这一“信用温州”建设的主阵地,加强诚信教育、普及信用知识,铸牢信用体系建设的群众基础,才能冶炼出高纯度、高价值的“信用温州”金字招牌。
自古黄金贵,犹沽骏与才。即使在今天,黄金仍是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信用在不远的将来也会成为市场经济“硬通货”,信用抵万金。数字时代,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即可准确分析个人、企业或机构的信用价值。当美剧《黑镜》信用评价体系照进现实,诸如阿里巴巴的芝麻信用体系、“腾讯游戏信用分”等BAT巨头旗下社会信用系统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而在温州,统一的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应用是信用成为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实证依据,截至2019年上半年,各类金融机构通过“信易贷”为温州近7.59万个守信主体提供近54亿元的免抵押信用贷款产品,守信者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变现”的鼓励。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信用体系作用更加凸显,在更高层次上续写“信用温州”的城市品格,是城市发展的内生需求。因此,提升诚信的社会价值、拓展信用的效用边界,让信用的货币流通起来,构建更全的信用体系,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实现社会信用互通、互享、互认,推动相关部门在民生领域开发更多“信用+”应用场景,持续释放守信红利,“信用温州”建设之路也将走得更加踏实而稳健。
有信者,行天下。让信用成为温州人随手可用的金色名片,让信用成为温州城拿得出手的金字招牌,吐纳一派城市发展新气象,一个“信用温州”必将渐行渐近,我们也将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积淀更多实力。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