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钢笔书写理想 他想让每个汉字都变成艺术品
一支好钢笔,是可以陪伴终身的。
但这个时代,大家习惯了在手机和电脑上敲打出文字,日常书写大多用一次性的中性笔。钢笔,还有它存在的价值吗?
答案是肯定的——方寸之间有天地,落笔之处见真情。一支钢笔也能成就一位艺术家。
《之江新语》全文、共232幅书法作品,以钢笔写成,端庄有度,清秀大气,让人们在重温习总书记经典之作的同时,欣赏难得一见的硬笔书法——这些作品出自我省书法家王正良之手。主题教育期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关党委、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了王正良手书《之江新语》钢笔书法作品展。
王正良和他的钢笔书法作品
一字一句,手抄《之江新语》
近日,记者在杭电行政楼见到王正良时,他正在为一群青年师生讲解自己的书法作品。师生们边听边看,不时议论着:“这篇《人无压力轻飘飘》讲的是干部作风飘浮问题,文字短小精悍,很接地气……”顺着手指的方向,是王正良精心创作的钢笔书法作品。
与共和国同龄的王正良,自幼酷爱书艺,苦临名碑法帖。对于汉字,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
从应征入伍到转业,从浙江青年报到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社,王正良始终没有停止过对书法、对汉字的研究,天天与墨为伍,付情感于其中,笔随心动,创作了一大批较有分量的毛笔和钢笔书法作品。
2016年,“两学一做”活动在全党上下展开。作为一名老党员,王正良也想用艺术的方式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正是那个时候,王正良萌生了用钢笔抄录《之江新语》的想法。
“《之江新语》每篇篇幅不长,短的只有两三百字,长的不过四五百字,题材众多,涉及到工作方法、思想修养、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是需要反复学习领会的。如果说经典是‘知’,那么,抄写经典便是‘行’。抄写经典无疑是深度阅读的方式之一。”王正良是这样理解的。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抄写经典更需要“动心”。一撇一捺、一字一句地抄写,留给了王正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涵容情绪、安顿身心。一笔一划之间,精凝神聚,内心清静,在重温经典的过程中,领会字句背后的精神之道。
“抄写的过程,也是悟理的过程。”以《要“平安”,不要“平庸”》一文为例,王正良向记者分享自己的体会,“《之江新语》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语言生动活泼、朴实无华,值得细细咀嚼和回味,我在抄写中进一步强化了对习总书记治国理念的理解。”
正是这3年多的抄录,让王正良对做合格党员、合格文艺工作者有了更深的理解——书写是传统文化,但仅仅有传统是不够的,应该结合时代作出新的创作:“文艺的活力和命脉在于创新,而文艺创新的根本动力在于时代的前进。”
“每一个字里都是真功夫,没有一定的恒心和毅力是坚持不下去的。”一位参观的学生说。在杭电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吴一桥看来,主题教育期间重温《之江新语》,让师生们备感亲切,王正良先生的作品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王正良
一笔一划,唤起书写情怀
有人说,王正良有一支带着魔法的笔。无论是毛笔书法还是钢笔书法,都造诣颇深。于他而言,这种“魔法”是一份情感寄托,是一种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读初中时,学校组织大字比赛,让王正良有了写字的爱好。刚接触毛笔书法,他时常有一种“再写一遍”的冲动。摒弃了先临几个字,或同一个字写多遍的做法,王正良选择了通篇临习——选定了字帖之后,从头到尾通篇临下去,一遍临完了再临第二遍。用他自己的话说,“那种滋味真叫享受。”
1979年,浙江省展览馆举办首届书法培训班,主讲老师有姜东舒、朱关田、李伏雨等,也在那时,王正良追求书法艺术的欲望越来越浓烈。
自从西方钢笔传入中国,沿用了数千年的毛笔逐渐退居“二线”。钢笔、铅笔、圆珠笔这些硬笔书写工具逐渐被国人接受,很快就成为人们日常书写的工具。王正良试着把自己“派驻”到了硬笔书法界。
“所谓书法艺术,就是我们的先人在日常的书写过程中,想把汉字写得好看些,用东方人的抽象思维方式去追求美感,去寄托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怀而创造出来的汉字线条艺术。”王正良说,过去的人普遍使用毛笔,所表现出来的是毛笔书法艺术;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硬笔了,同样以汉字为书写客体,寄托想要表达的情怀,表现出来的便是硬笔书法艺术。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兴起了一股“硬笔热”。年轻的王正良先后斩获了省大学生钢笔字比赛一等奖、全国首届青年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成为中华青年钢笔书法协会的常务理事。
网络时代,键盘代替了钢笔,语音输入又代替了键盘,给人际交流带来了便利和快捷。那么,书法,尤其是硬笔书法,还有意义吗?
前些年,不时有人问王正良这个问题。他是这样回答的:“写汉字,无论是用硬笔还是用毛笔,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实用层面的写字,艺术层面的书法,两者对立统一,相辅相成。”
在他看来,电脑的普及与发展,替代了写字的实用功能,把人们从为了工作而被动进行的写字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汉字书写作为一种艺术、一种兴趣和一种精神文化的追求。这就使硬笔书法也像当年毛笔书法一样,在毛笔实用功能被硬笔所代替后,其书法艺术功能得以长足发展。如今,硬笔书写的实用功能被电脑所替代,而电脑却为硬笔书法艺术化进程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王正良指导学生书法
一心一意,传递字里规矩
汉字,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载体和最基本的元素。在王正良心中,汉字和由汉字所构成的文化内涵就是中华民族最显著的特色。“汉字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所比拟不了的,它优美的字形表现在传统书法的笔力上。”
如何让这些文字、甚至有些生僻的字,在今天绽放出魅力?
王正良手书《之江新语》钢笔书法作品
王正良做了一件令不少业内人士惊叹的事——2008年起,他花了一年多时间,用钢笔行楷书体抄录了《中华字海》所收录的85568个汉字。这不仅包括了现存汉语辞书里的字,还有敦煌俗字、道藏难字、科技新造字等,可以说是汉字书法的集大成者。
谈及彼时心境,他摆了摆手说:“谈不上艺术性创作,只是抄录,只是敬畏,只知道必须书写顺畅。写完之后,心里是一种舒坦、释然,一种成就感。”他说,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设精神家园,艺术工作者理应成为时代的先觉、先行、先倡者。
曾经有人说,王正良的字似乎很“朴素”,每当这时,他都淡淡地回应:“规矩一些好。”
“普通钢笔字与钢笔书法的区别,就在于自己能否在那简单短小的线条中赋予艺术的韵味、寄予感情的表达。”王正良说,书法必须依托汉字,脱离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和点线的本质而进行表现,不能认为是中国书法。
作为全国硬笔书法艺术事业的推动者之一,为钢笔书法鼓与呼也成为了王正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他出版《青少年座右铭硬笔字帖》《书圣故地金庭古代诗选》,主编《锦绣中华硬笔书法》10册/套,编著《古今行书字帖》,录制《钢笔行书2500常用字电视教学片》……另外,他还曾主持多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的日常工作,培育了一批批硬笔书法爱好者。他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主动把书法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
书法是心灵的心电图——写好字,做好人。“明德首先要从艺术家本身开始,正确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对艺术创作有着决定性作用。艺术创作过程是人和艺术作品双向作用的过程,两者相互成全方能谈得上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王正良说,提升全社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知,是书法家应该努力的方向。
看王正良写字,记者不由得被吸引。引笔奋力,如鸿鹄高飞,邈邈翩翩,在墨迹中酝酿升华。细细观察那些生动的汉字,能看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挺拔如峰,清亮如溪,浩瀚如海……这些笔墨作品给人一种庄重、稳定、坦率的印象,也是他的修养、性格、学识和做人做事的一分写照。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直通千岛湖黄山九华山…… 温州又一条高铁大通道要来了
社会12-13
-
TIR国际公路运输浙江省首发!张振丰调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
要闻12-13
-
温州做法全省推广 “老兵暖心屋”项目完美收官
社会12-13
-
骑行入库摔成粉碎性骨折 小区物业到底需不需担责?
社会12-13
-
因手机出故障被5元停车费难倒的吴先生,幸好有人解围
社会12-13
-
关注电动汽车充电安全 消防部门做了模拟实验
社会12-13
-
温州五洲艺术团亮相教育部2024“感知中国”年度特别活动
科教文体12-13
-
总投资约7.87亿元!温州这一交通工程初步设计获批
社会12-13
-
温州港年拖轮助泊量再超万艘次 集装箱吞吐量超去年总量
社会12-13
-
“娘家温度”,点亮职工“诗和远方”
社会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