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洞头在全省率先试行社会救助尽职免责机制

洞头在全省率先试行社会救助尽职免责机制

温州网 2019-11-21 08:45:00
该尽职免责机制主要针对民政部门、街道(乡镇)和村居(社区)社会救助工作人员。

  温州网讯 不在入户就是在去入户的路上,对于洞头基层民政助理员黄应强来说,这样的动态信息审核工作流程再熟悉不过,但比起其他地方的同行,得益于该区新近出台的《温州市洞头区社会救助尽职免责办法》(试行),他的心中多了一份从容和安心。在昨前两天召开的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这项洞头首创的社会救助尽职免责机制成为不少参会者交流的话题。目前,该机制已申报国家民政部2019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案例。

  该尽职免责机制主要针对民政部门、街道(乡镇)和村居(社区)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在履行社会救助职能过程中,主观上已尽职尽责,但客观上因不可抗力、难以预见的因素造成的错保、脱保、漏保等10种情形,予以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免予处理。

  社会救助是兜底性民生工程,是脱贫攻坚和确保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扶贫领域专项治理的深入推进和问责力度的加大,基层社会救助人员存在工作任务重、思想压力大的现状。像黄应强服务的东屏街道有低保户196户、低保边缘户192户,总人数600多人。“我每天提早半小时上班,推迟半小时下班,几乎没有停下的时候,如果因为工作瑕疵而被追责的话,真的感觉很冤。”黄应强告诉记者,除了处理申请低保、低边的材料外,他还要掌握在册低保、低边的动态情况。由于低保、低边对象和申请低保、低边户的住房、存款、保险等信息都未在民政系统共享,需要民政助理员去逐一核查,而对于一些特意隐瞒社会关系和收入来源的对象来说,核查更难,“只能靠他们‘凭良心上报’,一旦出现错保、漏保,我就要被追责。”黄应强的苦恼是民政助理员共同的心声。

  “2018年,低保动态管理期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我们一个街道低保经办人员未能及时发现一在外低保对象被判刑的信息,导致低保金连续发放了8个月,后被区纪委通报。”洞头区民政局局长纪玉华告诉记者,从某种意义上,这位“很冤”的经办人员的无奈是洞头区民政部门出台尽职免责机制的引线,它背后的理念支撑来源于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尽职免责机制……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为地方大胆探索提供激励、留足空间。”

  “由于部门之间的信息没有共享,即使民政助理员深入到户,有时也很难掌握实情。”纪玉华表示,出台《免责办法》不是拿容错当“保护伞”,搞纪律“松绑”,而是在机制上把工作人员主观上已尽职尽责,客观上由于难以预见的困难造成的失误与不作为、不担当行为进行区别对待,给履职人员给予保护。除了尽职免责的情形外,该办法同时对“未按照社会救助规定的程序对救助申请进行公示、核查、批准的”等工作人员未尽职尽责的7种情形做了不予免责的规定。

  据了解,容错机制在全国各地都有出现,但一般都在改革创新领域,由纪委和行政部门联合下发的并不多见。如果是部门本身下发的容错机制文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问题,最后纪检部门依旧会追责。

  据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洞头这一做法在浙江省社会救助领域是首创,在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案例中也没发现相似案例,希望这种做法能强化社会救助服务。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 陈蜜 报道组 王艺 钏筱晗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 潘涌燚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