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杀!那些年吃过的温州经典甜食你还记得吗?全吃过算你赢!
有人说,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小孩
每当看到有关儿时回忆的东西
那种童真就会蹦出来
其中,最能触动人内心的儿时回忆
往往和美食有关
还记得童年的桔红糕吗?还记得街头叫卖的麦芽糖吗?那些年里,这些甜食深深烙在我们心中,是如今好多零食都没办法替代的~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回到童年,这几款温州的传统甜食,有没有你记忆里的那一份?快和小编一起寻一寻儿时钟爱的那口家乡味!
枇杷梗
还记得每逢过春节时,家里必备的招待客人的就是这枇杷梗~噼啪噼啪,蓬松刚刚好,入口松脆,一口咬下去酥脆的糯米粉混着甘甜白糖、芝麻,满口香甜,熟悉的味道。
这时候来上一盏茶配上一口枇杷梗,让味蕾唤醒感知,香糯甜蜜在唇齿中层层绽放,幸福原来就这么简单。
稻杆绳
稻杆绳,其实就是甜麻花。生活在温州的70后、80后,小时候能吃上一根稻杆绳,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
用小麦粉与其他辅料经老面发酵,揉搓,将两三股条状的面拧在一起,用油炸熟再放入融化的冰糖中搅拌均匀即可,色泽金黄,酥脆香甜。
桔红糕
桔红糕,是以糯米为主料加工而成的特色传统糕点,外观晶莹剔透,温润如玉,一颗颗小巧可爱,质地嫩软而富有弹性。
味道香甜可口,甜而不腻,又带点淡淡的薄荷清爽,尝一个便爱不释口。
炒米香,年将至。炒米糖,在温州人心里,有着标志性的意义。每到过年的时候,这酥脆的小甜点,成了孩子们的过年零食标配。
花生炒米糖、芝麻炒米糖、玉米炒米糖······这些温州米糖炒货系列可是温州人喜爱的零嘴之一。炒米以糯米为主要材料,烹饪的做法挂霜为主,口味属于甜味。炒米颗粒均匀,状如蜂蛹、软硬适中、香甜酥脆。
在温州,爱吃糖的小朋友没有一个能逃过“叮叮”糖的诱惑。“叮叮”糖其实是麦芽糖,卖糖人会用小铲子和小锤子把刚做好的麦芽糖一块块敲碎,再撒上用炒米磨成的细粉,避免糖块粘连。因为卖糖人敲着小铲子和小锤子的时候,总会发出“叮叮”的声音,所以又叫作“敲糖”或“叮叮糖”。
制作麦芽糖工序比较繁杂,尤其打糖,整个打糖的过程仿佛武林高手练武一般。正宗的温州麦芽糖是很轻的,刚入口是炒米粉的香味,然后才是麦芽糖特殊的甜味,咬下去还带着点粘牙。
芙蓉糖
芙蓉糖,又名温州沙琪玛,以白面粉和鸡蛋调制成团,压成粉皮,均匀而薄,由猪油炸成芙蓉花片,然后用饴糖浆结板,撒上桂花,切块。
成品花瓣重叠,层次清晰,色泽麦黄,娇嫩光亮,入口即化,满嘴充满甜甜的香甜却没有粘牙的麻烦。
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就如温州童谣里所说的,温州人一到七夕,必是要吃麻巧的。
麻巧,又称巧食。是用优质面粉、红糖、猪油、食盐、苏打等原辅料,经调制成舌形,遍体沾上芝麻,放锅内油炸后即成。成品松脆酥香,不粘手、不上火,味道纯正,老少皆宜。
温州猪油糕,又名脂油糕,早在清代就已著名,《元和唯亭志》称其为“吴中佳制”。
猪油糕是由糯米和白糖制成薄薄的糯米团,放在猪油里煎到外皮酥脆,吃时撒上些白糖,然后用粽子叶包着,入口油而不腻。猪油糕简单而古朴,为一代代的温州人所喜爱。
顾名思义,双炊糕是炊制两次而成的糕点。选用糯米粉加白糖和水制成块状撒上桂花炊制一次,再将糕块切成小片二次炊制,具有细、软、韧、香、甜、老少咸宜的特点。
距今100多年前清光绪年间,由温州瑞安糕点名师李大同茶食品店的创始人李瑞庆创制,故又称李大同双炊糕。
打开包装,一股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扑鼻而来,米黄色的糕片让人垂涎欲滴。撕下一片尝了尝,香甜软韧,吃完后,嘴里还留有余香。
乐清白象香糕
白象香糕俗称板糕,悠久历史,始于清朝末。它以糯米粉为主料,以芝麻、白糖、柑橘饼为辅料,经蒸炊而成。
香糕色白味纯,香气扑鼻,口感松软,味道甜而不腻。
说起温州人的夏天,那是一定要有一碗冰淇淋打蛋的。这是温州人的独特吃法,做法颇为简单,一个生鸡蛋直接打入奶味醇厚的冰激凌里,撒上炒香的芝麻。不同的年纪,一样都会欢喜,老甜品的魅力所在。
冰淇淋打蛋的灵魂,不是冰淇淋也不是蛋,而是洒在上面的芝麻,每口都有满满的芝麻香,芝麻的香脆和冰淇淋的入口即化搭配得相得益彰。
杏仁腐
在温州人的眼里,没有杏仁腐的夏天是不完整的,其是用琼脂加上牛奶、糖、水等加工而成的,成品的形状和鲜嫩的口感都很像豆腐。
一碗丰富的快要溢出的杏仁腐,放入桔子、黄桃、芒果、杨梅干、葡萄干等多种食材,在炎热的午后来一份冰爽的杏仁腐,既降温又解渴。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