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战“疫”|心疼!为了让他们早点回家 请一定要好好“宅”在家

温州网2月2日讯(记者 潘涌燚 通讯员 如如 梦妮 )“大家不要喊在家无聊了,奋斗在一线的社区工作者们从春节开始,一直忙到现在,白加黑,一个个已经‘葛优瘫’了!加油,明天继续。”2月1日晚10点20分,谢池社区工作人员郑成州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连日来,就在所有人闭门不出时,有这样一群勇敢逆行的背影——社区工作者。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戴着单薄的口罩,勇敢忙碌在防疫第一线,为辖区居民的生命健康,筑起一道道坚强的堡垒。
场景一:连轴转了8天,每天几乎忙到半夜
从正月初二开始,鹿城区的社区干部就接到通知取消休假,返岗上班,已连轴转了8天,每天几乎忙到半夜。“返岗之后,我们第一件事就是针对武汉返温的人员名单逐一进行电话询问,了解其返温时间、返回途径、现居住地址和近期体温等情况。对其所需的生活必要物资,社区工作人员都会提供上门服务等。”郑成州告诉记者。
“没事,我们马上过去”“只有一个普通的口罩,大家注意下”“这是最后一户了,我们得安排好他们的房间”……这是这段期间,郑成州和同事最多的对话。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持续升级,他们还陆续对居住在本社区内居民逐一进行疫情调查登记和情况摸排。因人手和车辆不足,当排摸到从武汉等疫区回来的居民时,社区工作人员还需要亲自将接送至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
然而,在走访排查过程中,他们仅仅就佩戴一个普通的医用口罩,还需要对居家隔离人员进行一天2次上门随访。对于不愿意不配合的人员,还需要上门进行耐心沟通。
郑成州说,这段时间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点甚至凌晨1点才能回家,一些同事回家之后都自觉进行自我隔离,不愿意和家人接触,第二天早早就来上班了。
场景二:“等疫情稳定了我再回家。”

前不久,教场社区工作人员虞炜泽带着食品、衣物、行军床等生活物资回到工作岗位。“炜泽,你怎么带着这么多行李啊?”“你们村子不是封了吗,你怎么出来的啊?”面对同事的关切询问,虞炜泽不好意思地说:“等疫情稳定了我再回家。”
自疫情防控战役打响起,教场社区工作人员已经高强度工作了九天。“考虑到同事们都在一线奋战,我又怎么能安心待在家里呢?”虞炜泽说。重新上岗的他把最重最累的活扛在身上,张贴宣传册、入户调查走访、排查车辆、监测重点对象,践行着入党时的初心使命。
“集中留观也是为您和您的家人负责,毕竟还没过观察期,我们可不能掉以轻心,您说是不是?”按照区指挥部要求,对部分居家留观的对象实行集中留观,面对居民的不理解,虞炜泽耐心地为其分析利弊,一次解释不通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终于,在他的坚持下,居民终于同意住进了集中留观点。
谈及自己的小家,虞炜泽打趣地说,“虽然不能回家,但是每天晚上我都会跟他们视频聊天,但是等疫情结束了我可要回去好好补偿家人呢。”
场景三:“家属粉丝团”组团奔赴防疫“一线”
“温州实行二十五条紧急措施,企业2月17日后才能复工,所以建议您暂缓回温。同时也请您在家务必作好防护措施,保重身体健康。”鹿城区仰义街道干部家属潘貌貌通过街道疫情指挥中心电话第一时间向湖北籍务工人员介绍“温州25条紧急措施”。
自1月21日仰义街道启动防疫“一级响应”以来,包括潘艳在内的所有街道工作人员放弃春节假期,一直战斗在防疫一线。

看到妻子忙得不着家,丈夫李明把平时和潘艳同在一个单位的几个同事的家属拉进微信群,成立家属“粉丝团”,声援疫情防控。“为什么叫粉丝团?因为我们觉得基层干部在我们心中就是疫情防控的战斗英雄,我们就是这些英雄的粉丝,我们要声援他们,和他们一同战斗!”
就这样,李明、潘貌貌、黄盈盈、苏冬雪4人“家属粉丝团”开始奔赴“一线”,与仰义街道的全体干部们一同投入疫情防控。
虽没有经过任何专业的医护知识培训,但始终冲在防疫第一线,佩戴着最简单的口罩,挨家挨户排查疫情......温州正是有着这样一群强大的基层力量,才汇聚成了温州战胜疫情的磅礴动力。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直通千岛湖黄山九华山…… 温州又一条高铁大通道要来了
社会12-13
-
TIR国际公路运输浙江省首发!张振丰调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
要闻12-13
-
温州做法全省推广 “老兵暖心屋”项目完美收官
社会12-13
-
骑行入库摔成粉碎性骨折 小区物业到底需不需担责?
社会12-13
-
因手机出故障被5元停车费难倒的吴先生,幸好有人解围
社会12-13
-
关注电动汽车充电安全 消防部门做了模拟实验
社会12-13
-
温州五洲艺术团亮相教育部2024“感知中国”年度特别活动
科教文体12-13
-
总投资约7.87亿元!温州这一交通工程初步设计获批
社会12-13
-
温州港年拖轮助泊量再超万艘次 集装箱吞吐量超去年总量
社会12-13
-
“娘家温度”,点亮职工“诗和远方”
社会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