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疫”焦虑?听心理咨询师讲“心理疫情”的故事
温州网讯 每天关注疫情消息,越看越心慌;隔离在家,情绪烦躁,总是坐立不安;一想到可能被感染,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数百名心理咨询师为宅家的市民以及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员提供心理咨询。
昨天,记者采访了其中三位心理咨询师,听他们讲述“心理战线”上的抗疫故事。
20多岁姑娘在电话里哭
总怀疑自己感染
“‘温州推出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的信息公布当天,我就接到咨询电话了。2月初,我平均一天要接六七个电话。打来咨询的内容以两种为主,一种是担心自己患上新冠肺炎,一种是隔离在家引起的恐慌情绪,影响了生活作息。”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精神科主任医师林崇光说。他也是温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执行会长,温州市应对疫情心理咨询专家组成员之一。
林崇光说,许多人产生的恐惧、焦虑和无力感等情绪,是关注太多疫情的负面信息引起的,又因隔离在家,无处释放压力。2月的一天晚6时许,他接听了一个20多岁姑娘的电话,姑娘在电话里一直哭。这个姑娘和父母同住,没有与确诊病例接触史,却总怀疑自己已经感染了新冠肺炎。她害怕传染给父母,于是每天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敢开窗,每天量体温,出了房门就戴着口罩。姑娘还特地上网搜索新冠肺炎症状,某一天体温略高就更害怕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她体弱多病,所以特别担心,期间也找医生看过,医生诊断她没有患上新冠肺炎,但她仍是提心吊胆。其实她的焦虑大多来自每天关注的疫情负面信息。”林崇光说,“身体隔离后,信息也要隔离。”听完姑娘的讲述后,林崇光先普及了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姑娘多与家人沟通,在家适当做些运动,减少对新冠肺炎信息的关注,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同时也可以通过深呼吸、咀嚼等方式,缓解焦虑、紧张情绪。
妈妈因经济压力致焦虑
儿子说出真心话
疫情防控期间,鹿港心理工作室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薛海鸥的电话24小时开通,铃声一响,她立即“上岗”,一个多月来倾听了30多个“心理故事”,帮助市民对抗负面情绪。
薛海鸥说,来电者有宅家市民,也有一线防控工作人员,他们诉说着自己面对疫情的恐惧、焦虑、无助等情绪。在他们的诉说中,有人每天无数次测量体温,一旦测出37℃,就感觉自己离发热不远了;有人一月份从外地旅游回温,因担心,整夜睡不着,不停地在家消毒,还把消毒液喷洒在口罩内侧;有人因为去过银泰百货世贸店逛街,出现感冒症状,内心慌张,总是害怕传染给家里的宝宝……她和团队成员根据来电者的具体情况,用不同的专业疏导方式做好情绪安抚,帮助来电者驱散“情绪阴霾”。
让她印象最深,也是最感动的是一位母亲的咨询电话,聊了半个多小时。电话那头,这位母亲说起了她的压力,家里做生意欠下许多债务,经济状况不好,又碰上新冠肺炎疫情,无法正常工作,她越想越焦虑。她还提到了两个孩子,因为隔离在家,她和丈夫有了更多时间与孩子们相处。她和儿子的一次聊天中,儿子袒露心扉,说他其实知道家里欠了钱,父母有很大的压力,他甚至想过高中毕业后找个工作,自己赚钱减轻家里负担。她的儿子反而还安慰起母亲,让她不要害怕。
“其实这位母亲是需要倾听者,帮助她梳理纷杂的情绪。心理咨询师就是这样的倾听者,肯定她的做法,给她力量,帮助她和家人一起携手渡过‘疫情危机’。”薛海鸥说。
一留观人员闹着要回家
想到家人就心慌
“我有心脏病,我想要回家,我不想待在隔离点。”2月12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爱瑞心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队长陈秀琴接到了一个来自瑞安某隔离留观点的电话,打电话的是市民苏苏(化名)。
陈秀琴说,因为家里有疑似病例,苏苏一家人被送到了酒店集中隔离。在留观点,苏苏一直闹着要回家,工作人员怎么劝说也劝不住,便给了她心理咨询师的电话。电话里,苏苏一开口就声音哽咽,焦虑中透着绝望,她怀疑自己患上新冠肺炎,家里要花一大笔钱,经济吃不消,还担心丈夫也被感染,家里顶梁柱塌了该怎么办,又担心家里老人、女儿生病……
“你是个很顾家的人,对家庭有很强的责任心,疫情当前一直担心家里人的安危。”陈秀琴不断地肯定苏苏的优点,缓解她的焦虑。
“你在留观点住的还好吗?吃的怎么样?工作人员对你好吗?”陈秀琴询问道。得到了“都很好”的肯定回答后,她再次疏导:“大家对你这么好,你的家人也一定像你一样,得到大家的关心爱护。所以你不用担心,试着深呼吸。”随着一步步疏解,最终,苏苏有些释然了,配合工作人员工作。
记者从团市委获悉,自1月25日以来,市县两级团委牵头组建了15支疫情防控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并公布了专家联系方式和免费咨询热线,227名资深心理咨询师24小时轮值,为医务人员、隔离群众、企业职工提供情绪疏导、心理减压等服务。目前,全市累计参与心理咨询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达到826人,通过热线、网络视频、线下团辅等方式为3893人次提供心理志愿服务。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周蓓蓓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