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对话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第八支部书记杨建荣
温州网讯 3月31日,是杨建荣离开武汉的第12天。12天前,他顺利完成援鄂救助任务,返回浙江。
如今,正在安吉进行医学隔离观察的他,终于有时间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他也终于可以静下来,从容地回忆,自己在武汉担任中共浙江省援汉抗击新冠肺炎医疗总队临时党委第八支部书记期间发生的点点滴滴——
在组织的感召和支部党员的影响下,13名医护人员在一线提交火线入党申请书;
他主持召开线上民主生活会,在战“疫”一线,不忘学习“红色”精神;
他还充分发挥先锋作用,为一线积极筹集医疗、生活物资……
昨天,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了杨建荣,与他进行了一次等待已久的对话。
记者:从1月28日抵鄂到3月19日返浙,在武汉的52天,您每天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杨建荣:我是第二批温州援鄂人员中的唯一一名检测人员。2月3日,我正式进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进行病毒检测工作。
每天,我和同事们要和上百份的病毒样本“亲密接触”。整个检测过程大致分为3个步骤,样本核酸提取、核酸扩增、数据分析,一个轮次的工作,需要6个多小时。
样本最多的一次,一天达到180多份。在检测过程中,不能吃饭、休息和上厕所。工作时,虽然累,但值得,实验室中总会发生暖心事,每个人都相互打气,互相帮助。
每天除这些日常医疗工作外,其余时间,我还带领支委做好党支部的各项工作。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担任临时党委第八支部书记的?能具体说说支部的情况吗?
杨建荣:2月4日,为加强医疗队的凝聚力,积极发挥党组织的堡垒、引领作用,大家在群里讨论,将省第二批援鄂的党员医护人员根据地域,分成4个支部。我所属支部的党员来自温州、台州、丽水,成立之初共12名党员,80%以上都是80后、90后,然后大家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每个支部的支委。
那天,我一直在实验室检测,直到晚上8点下班,打开手机发现很多未接来电和未读信息,才知道自己被推选为支部书记,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党龄最长,还有一个原因我在自己单位支部是支委,有一定的党务工作经验。
记者:在您担任支部书记的这段时间,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杨建荣:临时支部成立后,我首先组织开展了3次线上民主生活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让党员医护人员坚定信心,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
同时,支部的党建工作也同步开展。欧阳金生、谢得力、陈斌等13名医护人员深受鼓舞,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随后,我向13名同志所在单位、医疗队医疗组组长或护士长等了解每一位同志的思想工作情况,形成支部评语,汇报给每一位要求火线入党的队员所在单位的党委或支部。每一位党员,还会有一份专属的“党员标识”,标识上有党徽,名字信息,目的是教育引导党员亮出身份,冲锋在前,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让党旗高扬在第一线。
此外,在战“疫”最吃紧的二月上旬,我们还通过自己的力量积极筹集各类物资。我们主动发朋友圈、联系身边的朋友、同事,筹集到了1万多只口罩、20多箱生活物资。
记者:在这期间,有什么事情让您特别难忘吗?
杨建荣:身边总有种种的事情感动着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支部的周炜栋同志。他是平阳县中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也是我们支部一名80后党员。他每天都在隔离病房值守10多个小时,与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近距离接触。由于他所在的隔离病区缺少中医主治医师,他包揽了近40名重症病患的查房、开药等诊治工作。
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的膝关节劳损更加严重。2月27日,他疼得走不动路,随后医生从周炜栋的膝盖抽了许多积液,症状刚得以缓解,第二天他又重新上岗工作。
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周炜栋的事,让我打从心底里佩服,他充分彰显了一名党员的使命担当。
还有我们可爱的“90后”的战友。他们总是能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展现了这一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工作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向党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答卷。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虽然工作更为艰险,但依然充满力量、充满信心。
52天的战斗,我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迎来春暖花开、圆满归来。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 庄越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