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这片唯一“试验田”落地温州 22个月出了36项引领性探索成果

温州网 2020-06-02 09:02:00
民营经济看温州,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今年是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深化提升之年。日前,温州市创新实施2020版新清单,加大破解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的“急难愁盼”,真正把温州打造成让企业暖心、企业家舒心、政企连心的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是落实“两个健康”重要论述在基层的探索和试点。2018年8月,温州获批创建全国首个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围绕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这两大命题开展创新突破、先行先试。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温州锚定先行区创建目标,先后谋划推出80条新政和146条具体举措,其中57%是突破性和引领性举措,一批探索成果在全国或全省复制推广。一串串数字展现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2019年,温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06.1亿元,增长8.2%,总量迈入全国前30强;温州经济的发展中,民营经济贡献全市90%的税收,92%的工业增加值,95%的外贸出口,93%的就业人员,99%的企业数量,总结起来便是“99999”。

  民营经济看温州,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民营企业家

  2019年11月1日,温州民营企业家节开幕

  创新性引领性举措——

  设立全国首个“民营企业家节”:通过人大法定程序,把每年11月1日设为“民营企业家节”,让民营企业家有了自己的节日。

  打造“世界温州人家园”:投入近20亿元,在市区核心地段建设5万平方米的世界温州人家园和民营经济博物馆,让天下温商有了共同的家园。

  创新系列举措护商安商:率先出台实施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建立企业家紧急事态应对制度,实行重大涉企案件风险报告制度;开展具备个人破产实质功能和相当程序的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推动全国首例“个人破产”试点破冰;探索企业信用修复机制,使重整成功企业不再被纳入各类黑名单。

  激扬企业家精神:创建温州民营经济学院,举办“亲清政商学堂”“青蓝新学”等主体班次,建立新生代企业家到机关挂职锻炼等制度,实施企业家和机关干部“一屋同学”。深入推进非公企业统战和商(协)会改革,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商会党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4月16日,温州全市激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大会召开。温州市委主要领导说:“过去凭着弘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温州人精神,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进入新时代,温州要续写新的荣光,同样需要弘扬和发展温州人精神。”

  激扬温州人精神,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便是温商精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将弘扬企业家精神作为重要抓手。在“两个健康”创建“146清单”中可以看到,与企业家健康成长直接相关的举措有25项,这些措施都体现了“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这一共同特点。一个全维度、立体化的企业家精神培育体系已经在温州日渐清晰。

  横向,内外协同推进。最近有学者以国民总收入(GNI)测算得出,除了6606亿元温州本土经济之外,近250万在外创业的温州人在国内外创造了6300亿元的经济规模。

  温州注重内外温州人协同推进,图为世界温州人家园

  在外庞大的温州人群体,有联通世界的温商网络,有数量最多的侨团商会,这是温州的独特优势和宝贵的财富。温州努力把在外温州人经济转化为温州本土经济,将世界温州人优势转化为温州发展的优势,先后谋划实施“鸟巢计划”“家园工程”。

  内外联动下,引进来的成效显著。最近一次的世界温州人大会,一次性签约25个温商总部回归项目、当年新增税收8亿多元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回归总部项目39个,新增回归税收18.6亿元,全年新增税收回归将超过30亿元。

  纵向,新老顺利交接。当前及未来5年,温州将迎来企业接班交替的一个高峰期,然而二代愿意接班占比很低。针对这个现状,温州实施“青蓝接力培养行动”。“这样的活动,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了父辈当年用生命创业的奋斗激情,作为创二代应当敢于迎难而上,有责任有担当。”在参加创二代培训之后,原本无意接触父亲事业的章光101创始人赵章光的女儿赵胜慧说。

  深度,深挖精神内核。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市场风云激荡,但温州人“越是艰险越向前”是其中不变的风景。如今这种精神更成为战“疫”、发展中无数“高光时刻”的最强大支撑。弘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温州人精神,温州千方百计提高企业家社会地位,最大限度保障企业家经营和财产安全,传承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义利并举、青蓝接力”的企业家队伍。

  经过近2年探索,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温州民营经济发展新的大门——百万户市场主体在解决难题的同时,还在不断变新变优、变大变强。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民营企业家身上不断被激发出的创业干事活力正不断助推温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重塑民营经济新标杆

  经济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

  创新性引领性举措——

  “三强两促”助力疫情“两战”赢:即强机制、强动能、强服务,促目标实现、促士气激扬。守牢一条底线,狠抓六大攻坚,强化两大保障,奋力跑出“冲刺一季度、力夺半年红、实现全年高质量”加速度。

  制定“温州标准”:开展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创建和试算,初步形成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成果,逐步走向“国家标准”。

  有限度自由经营区:在指定时间和指定范围内开展特定行业的经营活动试行有限度自由经营,减少(或免除)登记材料、时间和流程,激发个体创业活力。去年温州市场主体突破百万,今年在疫情影响下温州在册企业总量逆势突破30万。

  高能级创新平台成批落户:浙大温州研究院、国科大温州研究院先后挂牌,今年前者10大研究中心集中授牌;中国眼谷、基因药谷、天心天思产业园等重大科技项目相继启动建设。

  如何提升温州在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定位?制造业是重要抓手。从家庭工业起步的温州制造业,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根据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规划纲要,在沪苏浙皖这块3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形成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温州提出实施“制造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5月12日,温州召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全面吹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角。温州首家“世界500强”——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朝隆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金石包装有限公司;浙江省“雄鹰行动”培育企业——正泰集团、华峰集团有限公司、德力西集团、人民电器集团、森马集团、人本集团……这些温州制造业中的“优等生”“尖子生”逐一上台,从市四套班子手中接过表彰牌匾。

力邦合信车间。张啸龙摄

  他们中一些以龙头的姿态领跑行业、一些在某一细分领域独当一面,他们的繁茂带动了温州制造产业链中中小微企业的茁壮成长。以电气行业为例,1万多家电工电气企业密集生长在乐清一个县域内。几家百亿级企业,滋养着上万家涵盖电气全产业链及衍生细分小行业的中小微企业。他们抱团成为温台地区首个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其低压电器占全国市场份额达到60%。

  锁定大产业,推动大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温州的智能电气、鞋业服装时尚智造,汽车零部件、泵阀等优势传统产业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超过40%。

  然而,身处内外部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温州传统制造业也暴露出结构性短板,在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市场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发展速度呈放缓趋势。如何重塑传统制造业的新优势?温州市出台《传统制造业重塑计划》,打出八大行动组合拳。同时出台《培育发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明确以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五大战新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形成新支柱产业和新增长点。

  打造协同发展新高地

  融入国家战略区域战略加速“一体化”

首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温州举行

  创新性引领性举措——

  列入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2019年6月,温州被列入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翻开温州融入国家战略的全新一页。

  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创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分别占全市的55.5%、55.3%,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超杭州宁波。

  龙港撤镇设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首个镇改市试点,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再从“农民城”到全国首个“镇改市”蝶变,扛起为全国探索新型设市改革重任。

  国家金改2.0版: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推出“无还本续贷”、企业共有厂房“按份额抵押贷款”、小微企业“首贷易”“无抵押贷款”融资担保基金和上市企业稳健发展基金等融资新政,建设“金融大脑”预判预控金融风险,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取得实质性突破。

  如何让当地更多的民营企业,充分享受到融入国家战略的政策红利,是摆在温州市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018年,温州与上海嘉定区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着力从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区域合作交流、对外开放、生态联保共治、公共服务共享等七大方面全力抓好对接融入。

  “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对于温州企业安德利集团相关负责人余荣军来说,这句话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凭借温州搭建的乐清·南翔科创合作基地,余荣军发现,“一体化发展”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一句空话。

  坐在自己位于温州乐清的企业总部,他形象地举了个例子:“我推开这扇窗,看到的不只是雁荡山、乐清湾,更是钱塘江、扬子江,是宁波舟山港、上海小洋山港。”

  去年9月,安德利入驻位于上海的乐清·南翔科创合作基地,并设立研发中心,引入7位专家参与企业新产品研发。仅仅几个月,原本在乐清尝试了许久的物联网能耗平台就诞生了,除此之外又陆续有三项科研成果落地,企业订单量增加22%。

  不止在南翔科创基地,为承接并利用好长三角科创资源的辐射效应,温州坚持把平台共建作为区域间合作的主要形式。目前已在上海、杭州布局投用五个离岸科创平台,分别是位于上海嘉定的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一期)、乐清市·南翔镇科创合作基地、瑞安市(安亭)飞地创新港,位于杭州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附近的浙大-乐清智能电气研究院、苍杭创新驿站。建筑面积共达24000多平方米,50多家单位入驻办公设立研发中心、孵化项目。

  长三角的深度融合,仿佛给温州民营企业打开了一道门。通过这扇门,温州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可以更好地在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施展才华。

  下一步,温州还将继续加快重大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人才集聚,为温州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这其中包括:在本地,高起点打造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在长三角,推动科技创新券在长三角区域范围内通用通兑,相互开放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探索创建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互认试点城市,在上海嘉定建设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二期)等。

  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领跑

温州入选十大“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创新性引领性举措——

  惠企政策直通车:开展最大力度产业政策大清理,将原有178个政策重新整合成5个新政,开发全市统一产业政策网上兑现系统,实现了政策兑现从企业自主申报到政府主动推送、企业上门办理向上网办理、政策跨年度兑现向当年当季兑现甚至实时兑现“三个转变”。

  三清单一承诺:即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和清廉民企建设“引导清单”,3.5万多名领导干部书面签订了“反对不按规则办事行为承诺”,杜绝“不按规则找熟人办事”现象。

  涉企柔性执法:在守住涉企执法底线的前提下,对3290个涉企事项实施“免罚”,对轻微违规行为实行“首次不罚”。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2020)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专题论坛”上,国脉研究院发布了《第二届(2020)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在长三角27个城市营商环境大比拼中,温州总分排名第4,并入围2019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市级十佳政务机构。

  排位的背后是精准落袋的营商政策提供强大支撑。“创建开展以来,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温州的营商环境在不断优化,产业政策在不断加码,我们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在明显提升,我们民营企业家的获得感在明显增强!”森马集团董事长邱光和感叹道。

  温州市兴科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美波将温州的营商环境比喻为“空气”:平时似乎感觉不到,但需要时便无处不在。前不久她便遇上了这样一件事:一边需要扩大投入生产,一边250万元的银行贷款即将到期。传统的“先还再贷”需要“过桥”借钱,融资成本高、断链风险大。得知她的困难后,平阳县金融工作服务中心与银行工作人员一同上门,确认其符合“无还本续贷”的条件后办理续贷手续。“这样的服务让人心里暖乎乎的!”黄美波说。

2019中国(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论坛场景

  “无事不扰”并非“无为而治”,而是精准有为。特别是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温州深入开展“三强两促”专项活动,依托“三服务”“两万两千”行动等载体,刚性落实“惠企28条”“稳经济32条”“金融12条”等系列政策,以优质服务助企解困、共渡难关。疫情期间与企共渡难关政策出台后15天内实现首批兑现,截至目前累计兑现、减免各类资金约100亿元。

  疫情防控“下半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温州跑出“加速度”。这离不开温州把简政放权作为改善营商环境的突破口,整合资源窗口,推进业务流程再造。

  过去申请政策奖励,要先吃透政策,再准备一大批材料,跑多个部门,接下来还有漫长的等待。当前,企业忙着复工复产,精力不足。温州在出台一揽子资金保障政策的同时,将快速兑现、刚性兑付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原有“惠企直通车”温州产业政策奖励兑现系统平台基础上,火速开设“线上抗疫惠企兑现窗口”,让数据跑起来。线下,驻企服务员们将兑现政策汇编送到企业主手上,解读指导兑现,让企业心无旁骛投入生产。

  在2019中国(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论坛长三角一体化专场活动现场,温州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探索得到了上海、江苏、安徽、浙江四省市工商联主席以及企业家等与会嘉宾的点赞。在最新发布的浙江省改革满意度调查中,温州降本减负和惠企政策满意度分别居第1位、第2位。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