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山西:笑容,是脱贫答卷的最美标识

山西:笑容,是脱贫答卷的最美标识

人民网 2020-08-17 10:20:15

  5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贫困人口从329万减至2.1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1%以下……

  5年时间,山西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山西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里就有吕梁山、燕山—太行山2个。全省各地把“精准施策、精准脱贫”贯穿整个脱贫攻坚工作中,走出了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减贫之路。

  如今,从吕梁到太行、从雁门关到黄河畔,贫困地区呈现出“山庄窝铺搬出来、陡坡耕地退下来、荒山荒坡绿起来、光伏产业亮起来、转移就业走出来、群众生活好起来”的喜人变化。

  漫漫扶贫路,浓浓民生情。作为这场攻坚战的亲历者、参与者、受益者,扶贫干部和脱贫群众那一张张朴实而幸福的笑脸,成为扶贫路上的一道道最美的风景。

  车间遍地开,贫困户变“上班族”

  ——“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还培训技术,跟城里人一样上下班,真是做梦都想不到”

  6月10日,雁门关外的天镇县扶贫产业园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对于曾经的贫困户范海英来说,“腾飞服饰”扶贫车间“哒哒”的机器声是她最喜欢听到的悦耳音符。

  “从赵家沟乡高南庄村搬进县城‘万家乐’安置点,我下楼用不了10分钟就能到车间,原来靠天吃饭,现在靠技术赚钱。党的政策好,咱农民赶上了好时候!”范海英边熟练操作着缝纫机边笑。没有了风吹日晒的痕迹,她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坦然。

  6月1日,在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扶贫产业园素锦悦衣服装制作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赶制护士服。王中勋摄

  易地扶贫搬迁是攻坚深度贫困的超常举措,事关脱贫进度和脱贫成色。

  近年来,山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以3350个深度贫困自然村为重点,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着力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易地扶贫搬迁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截至目前,全省1502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建成,36.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11万同步搬迁人口告别穷窝窝,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新生活。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

  在保证1502个集中安置点入住率的同时,山西把后续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大力发展扶贫车间、带贫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带动主体,注重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确保贫困劳动力都能在家门口就业。

  吕梁市石楼县灵泉镇龙山水岸移民安置点,红枣核桃加工扶贫车间已正式投入运营,28名搬迁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在这里,工人们忙碌着对核桃进行破壳、剥皮、挑拣、分装,眉宇间流露出劳动的充实和收获的喜悦。

  在车间务工的辛利云是从龙交乡贾家垣村搬迁到龙山水岸移民安置点的贫困户。到扶贫车间上班前,家中仅靠丈夫种地维持日常生计。谈起搬迁后的新生活,辛利云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孩子一直在家上网课,需要照顾,俺一直想找份离家近点的工作,没想到今儿个就实现啦。一定好好干多挣钱,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对得起党和政府给予的帮助。”

  今年以来,为确保贫困群众增收,山西出台了产业就业6方面28条政策措施。截至5月底,全省87.2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比去年增加5.4万人,稳定就业率(务工半年以上)达到64%以上。其中,扶贫车间879家,已复工873家,复工率99.32%,吸纳就业人数4213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8545人。

  “再也不用东奔西走了,如今家门口就有好工作。”

  “活不重,一个月下来不仅有1000多元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孩子,打理家务。”

  “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这么好,相信只要肯干,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

  如今,扶贫车间在贫困县遍地开花,“铺出”了一条脱贫快车道。搬迁贫困户连连称赞着这一好举措,憧憬着未来的好日子。

  一路走来,扶贫车间里,处处笑脸。

  电商撑起来,县长变“主播”

  ——“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市场对接方式让贫困户更便捷地融入开放市场”

  今年是山西省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当地在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的同时,以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售卖难问题,多措并举确保贫困群众增收。

  在刚刚“摘帽”的永和县,坡头乡索驼村扶贫养殖合作社的60头肉牛马上要出栏了。牛长得壮,但却受疫情影响卖不掉。3个驻村干部联系电商平台,帮助合作社网上卖牛,县里扶贫部门也帮忙对接销售渠道,优先收购贫困户的肉牛。肉牛陆陆续续被卖出去,合作社里的贫困户多收入了3000元。

  新时期,扶贫工作正与时俱进发展着。这其中,“电商扶贫”的模式不仅能让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更能用消费扶贫的方式助力脱贫攻坚,受到很多扶贫干部的青睐。

  “红枣‘嫁’核桃乃天作之和,软糯香脆、美味翻倍,营养美味一次就够……”6月9日,中国消费扶贫生活馆(山西馆)启动仪式在山西省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的山西农谷穗华物流园举行。当天15个线上直播同时开放,一大批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通过直播间与广大网友见面。

  据了解,推广中国消费扶贫生活馆是1月21日国务院扶贫办在消费扶贫视频会上安排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山西省是全国最早启动消费扶贫的省份,此次率先在中西部有扶贫任务的22个省中首家开馆,也是山西在深化消费扶贫促进精准脱贫方面取得的又一可喜成果。其采用的“线上电商+线下消费扶贫生活馆”双流量经营模式和“线下场景化+体验化+产业生态链+高效供应链”的超级新零售体系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球。

  事实上,这样的“带货直播”,正在山西各地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端午“时节,临汾市举办直播带游带货活动,向网友推销连翘、菊花、苦荞等“山西药茶”和特色农旅产品。闫锐鹏摄

  恵畅老粗布、国强芦笋、老冯家牛肉酱……运城市妇联和永济市妇联携手在直播间开启永济专场直播带货。开播2小时,直播间共获得了71.3万人次观看,销售数字也直线上升。

  汾西县副县长杜浩强也化身“网红”,走进直播间充当起“超级推销员”:“这款玉露香梨原价98元,现在只要85元,消费也是扶贫,消费也能扶贫,爱心更是扶贫,欢迎大家踊跃购买。”杜浩强在线3个多小时,观看人次超过了125万人,见证了直播“带货”新模式产生的惊人效益。

  利用新媒体主动开辟线上农产品销售活动的还有浮山县。该县副县长李秋生现身两场直播活动,带动连翘茶、唔黑饮料、小米、糖渍玫瑰、香醋等农特产品售卖70余万元,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

  据了解,2月份以来,全省各地通过网络等渠道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特产品763.7万元。除网上平台外,山西还组织贫困地区农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医院、进军营;省属企业明确年度订单采购额同比增长不低于30%;62家吸纳贫困户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102种农特产品纳入东西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消费扶贫采购范围。

  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贫困群体,一头连着数以亿计的消费市场。“电商扶贫”不仅让6575个贫困村实现村级服务网点覆盖,带动27.4万贫困人口增收,更让扶贫工作建立起好机制。

  生态走在前,“秃岭”变青山

  ——“护好绿水青山,就是护好了‘金饭碗’,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吕梁市岚县界河口镇西口子南梁,安挨成一大早就来到森生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看着一株株冒出嫩芽的沙棘,安挨成脸上充满了期待的笑容。

  “不要看着苗苗小,其实它是个摇钱树。栽培期间咱挣的是劳务费,5年挂果以后有产业分红,土地入股还有分红,将来生活就有保障了。”安挨成满眼笑意地说。

  界河口镇是岚县最北端的乡镇,山多地少和“一寒二旱三风沙”的恶劣环境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界河口镇率先推行购买式造林试点,鼓励村民组建造林合作社,以“政府花钱买活树”的模式变“要我造林”为“我要造林”,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目前,该镇通过购买式造林,累计实施荒山造林1.7万多亩,退耕还林1.1万亩,野生沙棘林改造1万亩,种植大果沙棘7500多亩,421户贫困户1373人依靠造林和管护实现稳定脱贫。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造林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在植树造林。刘生锋摄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山西联动实施造林绿化务工、退耕还林奖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增效、林产业增收五大项目,每年带动52万贫困人口增收10多亿元。在一个战场同时打赢脱贫攻坚与生态治理两场战役,生态扶贫的“山西路径”越走越宽阔,已成为山西省脱贫攻坚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事实上,绿水青山对山西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指引全省绿色发展新方向。

  汾河岸边的宁武县石家庄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绿化苗木的培育产业使人置身于一个绿色的世界。

  宁武县青绿苗木产业专业合作社就在这里成立。合作社吸纳该镇贫困户社员39户,通过土地、苗木和资金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带动了石家庄村、马头山村等9个村脱贫。

  “合作社在经营活动中做到‘三优先’,即对贫困户优先用工、苗木优先销售、苗木款优先结算,让贫困户通过劳务用工、土地租赁、利润分红等措施增加收入。”青绿苗木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官禄说,为巩固该合作社苗木扶贫产业的发展,宁武县从扶贫资金中拨款100万元用于建设苗木花卉温室大棚,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该合作社培育各类苗木4375亩、1200余万株,经济价值近2亿元,已成为全县生态扶贫领头企业。

  同样在绿色世界里的壶关县桥上乡大河村,深处太行峡谷,溪流相汇,绿野交织,森林覆盖率高。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大河村聚焦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全村有农家乐123家,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带动周边千余人吃上“旅游饭”。 “护好绿水青山,就是护好了‘金饭碗’。”

  “这几年,乡村美了,游客多了,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面对未来,大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周信心满满。

  路子对了,机制活了,生态扶贫效应频频释放。

  统计显示,目前,生态扶贫惠及山西52万贫困人口,增收10多亿元。58个贫困县聘用3.08万贫困护林员,年均工资7000多元;组建造林专业合作社3378个,吸纳贫困社员7万余人,累计3年完成造林820多万亩,获取劳务收入11.25亿元。

  “作为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参谋助手,我们要千方百计地降低疫情的影响,精细严实地推动各项政策的落地,继续坚持‘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重大要求,把各项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抓,克服疫情影响,进一步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尽锐出战。”山西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志杰表示。

  正是国家的好政策、勤奋的好干部唤醒了贫困群众心里沉睡的力量,让他们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奔头,增强了劲头。“摘了穷帽子,咱更要奔小康。”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康城镇尚家沟村村民刘保锁满脸憧憬地说,“这些年种植香菇挣了钱,接下来我要扩大规模、打品牌,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

  眼下,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三晋大地各路力量随处闪现。那洋溢在群众脸上的笑容,就是对脱贫答卷最美的标识。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