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区】读懂一颗“粮”心背后的“修身”智慧
很多人不理解,“吃不饱”已经成为老辈人口中的“那时候”,为何还要“旧事重提”节约粮食?这个疑问,或许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是最好的解答: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一碗饭里看历史,成功需要“鸡汤”,更需要“粮”心。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引了的全球新一轮饥荒,这让居安思危的粮食安全意识,显得尤为必要。这颗“粮”心,关系到每一个人,是底线和基础。与其读千万遍成功学“鸡汤”,不如上一堂“粮”心智慧课。
健康的“朋友圈”,就是不拿“剩菜”当“盛情”。让客人吃饱、吃好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家人聚会、朋友小酌,更是大部分人“朋友圈”的常规节目。即使是党员干部,也难免要遇到婚丧宴请等免不了的人情招待。这让一些浪费的“歪风”有了可乘之机:以菜数衡量诚意、将剩菜剩饭等同于待客的盛情美意等等……事实上,古人早就提倡“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逾珍馐”。君子之交淡如水,健康的“朋友圈”并不看着“吃”多少,而是诚意“深浅”。温州过去是“人情债”的重灾区,但从2018年起,温州40余万党员成为首批践行者,全市1022个文化礼堂为举办集体婚礼等各类喜庆及宴席活动提供场地,全市百余家酒店推出3000元以下的婚宴套餐……“朋友圈”里讲排场、比气派的“歪风”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比文化、比家风的新风尚。对粮食的敬畏之心,带来了文明的新风。
健康的“事业心”,就是不拿“欲望”当“理想”。生活习惯和饮食风尚不是小事。著名的脱口秀写手赖宝曾在微博上写下这么一句话引发了无数网友共鸣:活着活着,梦想竟然变成了欲望。“梦想”究竟是如何被“欲望”取代的?每个人或许都不一样,但是有一条肯定是共通的,那就是“舌尖上的欲望”逐日膨胀。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坚决清理整顿“舌尖上的浪费”等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到在全社会大力掀起“光盘行动”等餐桌新风,看似是针对“吃喝”问题对症下药,实际上,也是一次“绿色生活方式”的大革命。因为,节俭的生活方式,意味着有一颗更加积极、乐观、向上的奋斗心。对温州来说,民营企业在温州企业中的占比达99.5%,相当于每10个温州人中就有一个经商办企业,“酒桌上的应酬”规模尤为可观。2018年,《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出台,“文明用餐,绿色消费”正式成为一条被写入“地方性法规”的文明行为,足见温州整治“餐桌浪费”行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决心和力度。对粮食的敬畏之心,藏着干事创业的活力。
健康的“养生经”,就是不拿“少吃”当“吃亏”。宋代著名词人苏轼曾感慨: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穷奢极欲、暴殄天物,素来为中国饮食文化所反对。2020年,国家网信办牵头开展”吃播乱像”整治,依法处置了158款违法违规直播平台,挂牌督办了38起终点案件。重拳整治的背后,是对“大胃王”式猎奇性质的吃播秀的拨乱反正。俗话说的好,吃的刚刚好,才是最大的口福。对粮食心存敬畏,提倡节约粮食,并不是抑制人们的正常、健康消费,不让吃饱吃好,而是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爱吃也要会吃。在“吃得好”这件大事上,2020年温州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带头做了一件换“小号餐盘”的小事,在机关食堂打饭时主动少打一点,看似“吃亏”了,实则是“吃好” 了。对粮食的敬畏之心,理应成为人人向往的“养生新时尚”。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节约粮食,是一个人、一碗饭的小事,也是14亿人、一个全面小康梦的大事。在逐梦路上,比成功学“鸡汤”更能丰盈人生的,是“粮心”。我们每个人,都要怀揣一颗节俭、有度的“粮心”,以健康的“朋友圈”“事业心”“养生经”逐梦人生,共同谱写“小康”好故事。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新政惠民!温州住房公积金贷款同比增长46.95%
社会12-14
-
优化人才评价体系 73人通过“问企识才”机制改革获评职称
社会12-14
-
从建筑码到房屋码实现“一码全链” 这场全国性会议上“温州经验”受关注
社会12-14
-
代表委员看温州交通变化 高速里程从全省倒数第二到全省第三
社会12-14
-
苍南启动省级共富乡村试点建设 一条国道串联5个抱团乡村
社会12-14
-
无土栽培 自动浇灌…… 鹿城这里有个种草莓的“植物工厂”
社会12-14
-
这个乐清民间技艺仅冬日可见!错过等一年
社会12-14
-
乐清这间乡村公益老年食堂老火了 持续温暖11年
社会12-14
-
三九补一冬!温州多家医院开启“三九”养生项目
社会12-14
-
温州今年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数超20例 为历年最多
社会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