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更新 服务更优 政策更惠 温州厚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土壤
温州网讯 营商环境提升——在最新公布的全省改革获得感评估中,温州降本减负和惠企政策获得感分别居全省第1、第2位。
创业热情高涨——今年1至8月,全市新设企业4.46万家,同比增长22.3%,增幅居全省第2。
创新要素集聚——去年,温州科技进步监测有10项指标全省排名首位,新增领军人才、博士、硕士、本科生均增长60%以上。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温州一直在行动。民营经济看温州,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一直以来,温州都是观察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窗口。于温州而言,民营经济兴则温州兴、民营经济强则温州强。
进入新时代,温州始终将民营经济作为温州的最大资源、最大优势和最大特色,继续扛起“探路者”“引领者”的大旗,以获批创建全国首个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为抓手,系统制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举措,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大力招引人才、平台等创新要素集聚温州。
一座“企业暖心、企业家舒心、政企连心”的温暖之城,正款款而来。
加大制度供给 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
为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设立10亿元财政贴息专项资金,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贷款给予50%贴息;
积极回应企业诉求,加码升级惠企政策——延长若干政策执行时限、强化重点领域纾困帮扶、加大转型发展引导力度;
……
精准有效、快速兑现的政策环境,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企业的需求在哪里,政策就落脚在哪里。在去年出台“42条”减负政策基础上,今年我市又围绕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制定了抗击疫情、共渡难关“惠企28条”“稳经济32条”“金融支持12条”等7个惠企政策举措,共惠及市场主体152万个(次)、消费者337万人,截至8月底,已为企业降本减负335亿元,是去年总和的1.5倍。
为确保政策尽快兑现,温州在全省还首创推出惠企政策直通车——产业政策奖励兑现系统,通过优化兑现流程,简化了材料、压缩了办理时限,大部分项目实现“当天申请、当天直达”。截至8月底,全市已累计上线奖补项目3547个,核定金额56.5亿元。
政策是保障更是导向。围绕“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我市坚持创新突破、先行先试,着力破解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的“急难愁盼”,制定出台80条“新政”并细化为146项具体责任清单,其中22条具有突破性、探索性,61条具有引领性、先行性的,两方面合计83条,占比达到57%。目前,146责任清单已有123项取得阶段性成果、占84.2%,其中形成一定影响力或复制推广的46项、占31.5%。
其中,社会力量办体育、为侨服务全球通、个人数据宝等改革已在全省推广,小微企业“首贷易”、清廉民企建设成为浙江经验,并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和公职管理人制度。
值得一提的还有,对于惠企政策,我市坚持“优胜劣汰”。通过全面的政策清理,对过去20多年积累下来或分散在部门的178个产业政策清理整合成工业、服务业、农业、开放型经济、人才等5个产业新政策。今年,又废止了56个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条款,并对105个条款进行修订完善,制定出台2020版五大产业政策。
加大服务供给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瑞安市实施外贸企业经营许可“一件事”改革,带来的是只跑一个窗口、只填一张表格,全流程8小时办结的获得感;
洞头区将企业开办一件事办理时间压缩在7个工作小时内,并且公章刻制等服务由政府买单。目前,“7小时+零成本”已经累计办理596件,发放免费公章540件,节省成本超过15万元。
行走瓯越,这样又简便又省钱的“好事”可不少。
近年来,我市深化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国际化营商环境试点,推出具有温州特色的“易企办”,企业开办环节全程网上办,实现“一表通、当日结、零成本”,全市企业开办手续压减到两个,网办率达98.6%。全面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试点和涉企水电气网联办“一件事”改革,申报材料由原来的10多份压缩至2份,效率大大提高。
不仅仅有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近年来我市还着力营造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在不突破法律的前提下,创新推出了个人破产试点、涉企柔性执法、企业家紧急事态应对和重大涉案风险报告等制度,比如柔性执法,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将“尺度”和“温度”相结合,实行执法事项提示、轻微问题告诫、共性问题约见、违法行为纠错,实现由监管型执法向服务型执法转变。同时,创新推出“首次不罚”清单,去年梳理出3290项“涉企免罚清单”,今年“免罚清单”还将进一步扩容。
在金融环境打造上,我市朝着“畅通有序”的目标发力。结合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力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推出了多项金融创新服务,特别是无还本续贷,通过“年审制”“分段式”“增信式”等模式创新,对企业在不还本的前提下继续放贷。去年全市累计转贷超过7万户、涉及金额超过500亿元,户数和金额均为全省第一。
同时,深入开展“三服务”“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建立常态化“理旧账破难点”机制等也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设立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已累计解决问题1.25万个、化解率97.7%;建立了困难企业“白名单”销号机制,已成功帮扶63家企业渡过难关。
加大要素供给 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9月24日上午,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温州在此召开最新的招才政策发布会。把会议室“搬到”全省高校资源最集中的杭州、“搬进”饮誉百年的浙大里来,释放出的是温州对人才的渴望、对创新的追求。
9月22日,我市举行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会,14个重大科创平台项目集体签约,一举引流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高端科创资源扎根温州。
抓住科技创新和人才的“牛鼻子”,短短一周之内,温州频频出招。
事实上,将创新与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与驱动力,温州一直动作不断,引进来走出去、搭平台引人才,打造温州的创新生态。
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通过自创区八大攻坚行动、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三大会战”,一大批高能级科创平台、标杆性科技项目纷纷落地温州,北斗产业基地首批企业开始投用,中国眼谷·中央孵化园正式开园,国科大、浙大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发挥实效,科思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微电子所正式签约,大唐网络5G创新中心、瓯江口机器人产业园开工,中国长城国产PK体系整机下线。
加快打造高水平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市,聚焦人才招引,在人才40条政策的基础上,今年又推出“人才新政”2.0版,全面提升各领域各层次人才受惠力度,如,率全国之先出台“人才住房租售并举办法”,以市场价的3折配租、5-7折配售给人才。据统计,去年,温州科技进步监测有10项指标全省排名首位,新增领军人才、博士、硕士、本科生均增长60%以上。
针对民营企业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链协同不强、研发投入不足等共性问题,我市以智能化改造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技改补助标准,加快智能化诊断“全覆盖”,去年全市新增工业机器人近2000台、省级数字化车间13个,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指数位居全省第二,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提高到全省第三。今年1至8月全市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881个、超过去年全年总量,技改投资增长23.3%,居浙江省第1位。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夏晶莹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新政惠民!温州住房公积金贷款同比增长46.95%
社会12-14
-
优化人才评价体系 73人通过“问企识才”机制改革获评职称
社会12-14
-
从建筑码到房屋码实现“一码全链” 这场全国性会议上“温州经验”受关注
社会12-14
-
代表委员看温州交通变化 高速里程从全省倒数第二到全省第三
社会12-14
-
苍南启动省级共富乡村试点建设 一条国道串联5个抱团乡村
社会12-14
-
无土栽培 自动浇灌…… 鹿城这里有个种草莓的“植物工厂”
社会12-14
-
这个乐清民间技艺仅冬日可见!错过等一年
社会12-14
-
乐清这间乡村公益老年食堂老火了 持续温暖11年
社会12-14
-
三九补一冬!温州多家医院开启“三九”养生项目
社会12-14
-
温州今年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数超20例 为历年最多
社会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