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草根力量拼出“慈善地图” 全民慈善的“温州实践”

草根力量拼出“慈善地图” 全民慈善的“温州实践”

温州网 2020-11-23 08:32:00
温州人以大爱精神,逐渐形成“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的城市品牌,不断为社会注入强大正能量,给温州当好“重要窗口”的建设者、维护者、展示者添加厚重砝码。

  温州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慈善是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标志,是一项全民的事业。要广泛普及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宣传慈善典型,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浓厚氛围,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温州对标对表抓好落实。11月23日,由市民政局主办的瓯越慈善论坛将在世界温州人家园拉开帷幕。论坛将以“携手慈善 共谋发展”为主题,围绕新时代慈善事业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聚力扩大慈善影响力,搭建起温州慈善的交流平台。

  近年来,温州人以大爱精神,逐渐形成“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的城市品牌,不断为社会注入强大正能量,给温州当好“重要窗口”的建设者、维护者、展示者添加厚重砝码。

  温商力量活跃于慈善一线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事业,散发人性的光辉,折射出城市的另一种温度。

  温州,温润之州;从“商行天下”到“善行天下”,温商抱团行善,将爱浓缩在细小的行为里,蕴藏在每一个内外温商身上,传递着爱的正能量。“善行天下”的慈善模式,成为温州慈善最典型、最鲜明的特色。

  善如春草之生,日不见其生,日有所生。起步于温州的青山实业,历经3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跻身世界500强之列。早在2014年,青山实业就出资成立青山慈善基金会,用“宁德千人扶贫助学计划”、“中国SOS儿童村”等一个个实打实的项目,全面对接国家扶贫攻坚计划,将慈善理念深深嵌入企业壮大发展的脉络肌理之中,演绎新时代的企业社会担当。

  在商海竞逐中蓬勃发展的温商,无不将社会责任感视为企业的生命线。温州金川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建仁捐赠1.36亿元成立平阳县慈善治水基金,其中8800万元用于平阳县凤湖公园二期工程建设。他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我赚来的钱都是国家和人民的,应该把它返还给国家和人民,我个人不需要那么多。”

  森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光和捐资3亿元定向用于总占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6.56万平方米的温州森马协和国际学校建设,建成后整体无偿捐赠给瓯海区政府,实施社会办学。

  王振滔慈善基金会“爱心接力”14年,惠及20多个省市、自治区1.38万名优秀寒门学子圆梦大学,荣膺中华慈善奖。

  辉耀民营经济之都的创新之光,如今正璀璨于慈善领域。全市690家企业捐款、捐物1.54亿元参与东西部扶贫。一大批在外温商以实际行动,重塑温州对外形象,让更多人了解温州,知晓温州人精神,不仅在追逐实用主义的商业成就,更传扬着大爱无疆的仁心善念,也令温州这座七星级慈善城市熠熠生辉。

  草根力量拼出温州“慈善地图”

  温润之州,向善向上。慈善,从来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在温州,“人人向善、人人知善、人人行善”是舆论场的主基调。

  15年,匿名捐款30万元,“兰小草”王珏用善小常为、恪守承诺诠释着生命的厚度、高度和温度。一念善,皆是善。“兰小草”的隐善长跑,撼动全城、感动中国。他未竟的事业,后继有人,星火燎原,为温州留下的是一座“善”的丰碑。市政府已将每年的11月17日定为“兰小草”爱心宣传日。

  近三年,全市社会捐赠款物总金额达到了16.09亿元,人均捐赠额达到了69.54元,慈善事业的公众参与度逐渐提升。其中,“慈善一日捐”这一爱心传统已坚持了20年,近三年全市共接收“一日捐”善款2.10亿元;“新春慈善大宴”已连续18年温暖开席,邀请特殊群体共享分岁酒,累计已有2万人次赴宴。

  一碗清晨的暖粥,一杯炎夏的伏茶,40多年寒来暑往的不变坚守,诞生了家喻户晓的温州慈善地标——红日亭。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老人们朴素而绵长的关怀,与善心人的点滴爱心共同汇聚,让凡人善举的“坚守”化作了响彻全国的“红日亭现象”,为温州慈善做出完美注脚。它的故事被搬上荧屏,献礼四十载改革开放。

  “红日亭”式的慈善方案,在新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传承与更新,涌现出状元亭等诸多正能量聚集地。这些城市“慈善地标”犹如雨后春笋,将“慈善地点”拓扑成“慈善地图”,演绎着温州人恒久不变的乐善好施,成为窥见温州慈善传统的件件缩影。

  温州志愿服务力量正日渐壮大,全市已有志愿者队伍8738支,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285.74万人,全年服务时长达到了429.08万小时。

  目前,全市已登记认定慈善组织113家,90﹪的乡镇(街道)成立了慈善组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充分肯定了慈善组织在脱贫攻坚和抗击疫情中所发挥的作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民战争”中,我市公益慈善力量积极响应,在筹集抗疫款物、发动抗疫力量、国内外联动驰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社会弘扬了“守望相助、人人慈善”的大爱精神。

  据统计,全市共有591家社会组织、177家社工机构和3.3万志愿者参与到疫情防控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共募集社会资金2.26亿元,赠送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救援物资652.23万件,协助村居排查对象75.76万人次,进村入户宣传服务146.87万人次,为打赢防疫战、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第二战线”的主力军作用。

  暖心大项目鼓舞温州全民慈善

  流淌在温州城市血脉里的慈善基因,清楚显现在每一个慈善公益项目之中。温州人善行天下,更是把慈善与精准扶贫紧紧结合在一起。“微笑工程”、“大拇指工程”、“川藏青健康光明工程”、“肤生工程”等项目,惠及中西部贫困患者2.5万人,拓宽了温州慈善的路径,开创了异地慈善的新模式。

  “川藏青健康光明工程”,以眼健康精准扶贫为主要内容,帮助川藏青高原地区16个贫困县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眼健康服务体系,开展全身以及眼科体检30039次,眼科防盲手术3311台,培养藏族眼科医生以及护士16名,帮助当地成立眼视光中心11家。

  今年5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牵头,联合市慈善总会、温州都市报等单位联合发起的肤生工程正式启动。肤生工程是面向全国的大型慈善救助项目,主要为深受创面问题困扰的弱势人群提供救助。同时每年组织多次全国大型公益活动;利用全国义工志愿者平台,建立救助网络;布局“千村千点”开展精准健康帮扶;启动高原地区创面救助援藏医疗项目。

  扶贫不如扶智。市福利彩票管理服务中心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福彩暖万家·点亮梦想”活动自2012年启动以来,共资助我市困难青少年3934人,支出公益金641.8万元;2007年至今,“助圆大学梦”活动共资助我市困难大学生2584人,支出公益金近1800万元。

  作为瓯海区慈善总会启动最早的慈善公益项目,“我要圆大学梦”行动已走过了十五个年头,瓯海全区300 多个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筹集和发放助学金3339.5万元,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9393人次。2019 年,“我要圆大学梦”助学项目获得第六届“浙江慈善奖”。

  新时期温州慈善事业 坚持守正出新

  “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根据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慈善事业的定位已经发生悄然转变,从社会保障到第三次分配,其重要性和受重视程度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新阶段赋予慈善人新使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充分发挥慈善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启慈善事业发展新征程。

  近年来,温州积极顺应新时代慈善工作的新局面、新变化,敦行致远,守正出新。2018年起,我市不断深化慈善领域改革创新,开展全市慈善基地建设工作。当前,全市共建设12家慈善基地,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其中鹿城区、瓯海区慈善组织孵化基地还被评为“浙江省慈善基地”,另有6家慈善基地获通报表扬。

  温州结合本土特色探索的“互联网+慈善”模式,市民政局通过信息化手段,于今年8月31日启动温州市“真爱到家·救助服务联合体”项目,致力于将其建成为“困难需求发布、爱心资源支持、帮扶项目执行”的一站式供需对接线上平台,精准对接困难需求。目前,该联合体线上平台已引入83家社会组织、数千名志愿者加入,在平台发布“焕新乐园”、“为你安个家”、“真爱同行”微心愿等15项帮扶项目和学业辅导、家政服务、就业介绍等9项单项需求,全市各社会组织已排摸提交1538条困难需求。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姜迪清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善若水,泽及万物。市民政局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大力支持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向前发展。

  大爱之城,慈善温州。慈善,让温州真正成为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 朱斌 通讯员 鲍慧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