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鱼小曼”:紫菜深加工承载致富梦
公路在青山间盘旋,转过山头,海天一片的大渔湾跃然眼前。观海亭远眺,海湾里密密麻麻插满了竹竿,犹如千军列阵,蔚为壮观。
“那里是大渔湾,赤溪镇的渔场。每年10月份,乡亲们会在竹竿上晾晒紫菜,海风掺杂‘苔’ 香,像‘海上农场’一样,十分壮观。” 海苔加工小微企业家张晓君说,他们家的800亩淡水紫菜养殖生产基地也在其中,这里也是温州唯博食品公司海苔原材料主要产地。
这些年,张晓君和丈夫黄丕锈共同创办了温州唯博食品公司,其自主研发的“锅大喜”牌系列海苔、“七溪湾”牌紫菜汤、“鱼小曼”夹心海苔系列等产品已行销全国大部分地区,与大润发、沃尔玛、华润等大型连锁超市建立供销关系。紫菜深加工承载着这家人的致富梦。
转变观念
请来韩国师傅生产海苔,产品销售全国
紫菜,喜欢生长在潮间带的岩礁表面,是大自然馈赠给沿海渔民的礼物。赤溪镇位于苍南县东南沿海大渔湾口,依山傍海,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海岛和礁石,自古盛产紫菜,以“紫菜之乡”闻名。
2011年,张晓君和黄丕锈回赤溪老家走亲戚,在小镇的码头看到许多商人在收购渔民刚打捞上岸的紫菜。“商人把紫菜搬上卡车,一卡车一卡车的运出小镇。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些商人都来自韩国或者日本的大企业,他们购买紫菜用来生产海苔。” 张晓君说,他们原来不知道海苔是什么,也不知道用什么加工而成,后来从韩国客人那里了解到,紫菜就是加工海苔的原材料,而且海苔在韩国、日本被广泛食用。
“韩国人很喜欢吃紫菜泡饭,几乎每顿都吃,坐月子时紫菜更是必备的营养品;日本人的主食做寿司,海苔是必备材料。中国人也特别喜欢紫菜汤,而且海苔市场刚起步不久,市场前景广泛。”黄丕锈和张晓君从中发现了商机,他们决定自己生产海苔。
赤溪镇位于溪水和海水的交汇处,优越的生长环境使紫菜可以吸收更多海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盐,溪水又可以冲刷海沙。张晓君说:“这么优质的紫菜,可以为紫菜深加工产业提供很好的保障。”
抢抓商机,说干就干。可是隔行如隔山,没有技术怎么办?黄丕锈一有空就到码头,向乡亲打听海苔深加工技术,可乡亲对此也是知之甚少。黄丕锈想方设法接近收购紫菜的韩国人和日本人,一有空就去找他们吃饭聊天,终于得到了一位韩国朋友的信任。在这位韩国朋友的推荐下,黄丕锈认识了两位韩国专家,并开出了30万元年薪,邀请他们长期坐镇赤溪进行技术指导,应对市场需求和国民口味来反复调理海苔“秘方”。
没有设备怎么办?黄丕锈经过韩国专家推荐,对比多家国内外的机器设备产商,连续奔波一个月引进了进口设备。
“海苔生产有很严格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严禁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又要达到8到12个月的保质期,更关键要符合大众口味。” 张晓君介绍,光研发资金投入就达500多万元,这几乎是她全家所有的储蓄。
好在研发很成功,香酥海苔拌饭和紫菜汤一推出,就深受市场青睐,在大润发、沃尔玛、华润等大型连锁超市的销售量剧增,销售网络也慢慢地全国铺开。“锅大喜”牌系列海苔、“七溪湾”牌紫菜汤分别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和 “后稷特别奖”,以及 “浙江农行博览会优质奖”“中国特色农业博览会优质奖”等奖项。
创新发展
把女儿成长故事注入产品
这次创业,让张晓君夫妇尝到了甜头,也让他们从海苔深加工的“门外汉”变成“内行人”。 张晓君夫妇开始扩大规模,加大力度收购头水紫菜(第一批打捞上来的紫菜),并请来了乡亲规模化生产海苔产品。
市场需求是企业研发的方向。2015年芝麻夹心海苔开始流行,黄丕锈带领技术人员赶赴连云港、大连、上海、福建、台湾等地实地市场调研,研制不同风味、适销对路的海苔产品。
“芝麻夹心海苔最关键是芝麻、糖以及海苔比例,糖放多了,虽然会受年轻人欢迎,价格也普遍较低,但不能体现出海苔富有的氮、磷等营养价值,对身体不健康。” 黄丕锈说,当时江苏常熟芝麻夹心海苔生产技术领先全国,为研制出最科学合理的比例,他时常往返于温州苍南和江苏常熟,有时在常熟一待就是半个多月。
新产品的口感、营养、外形解决了,黄丕锈又想如何用新产品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注意。黄丕锈决定设计更为时尚、新颖的外包装。起初,黄丕锈连续几天毫无头绪。后来一次全家在渔寮游玩时,他看着张晓君带着女儿黄曼瑜在戏水,一个灵感突然闪过。
“黄曼瑜的小名叫’鱼小曼’,可不可以用‘鱼小曼’作为新产品的一个系列推出呢?‘鱼’代表着海产品,‘小曼’ 又是很时尚、新颖的称呼。” 于是,黄丕锈亲自操刀,把女儿在海边玩耍的情形画成卡通形象,并注册了“鱼小曼”品牌,作为公司新产品芝麻夹心海苔的包装。
张晓君说,“鱼小曼”再次一炮而红,那年旺旺集团、三只松鼠以及来伊份等知名食品企业都慕名前来考察。“当时海苔已经受到国人的普遍喜爱,前来考察的企业需求量很大,而我们的厂房才5亩,即使签订了合约,我们也无法按时完成订单,所以被我婉拒了,因此也失去更大的发展机会,心有不甘。”
一家同心
打造“鱼小曼”驰名商标
盼啥来啥。2018年,赤溪镇叫停大渔湾围垦工程,并创新实施养殖用海二级承包制度,推进养殖用海规范化管理。针对部分受损的岸线,当地着手开展海岸线整治修复工程前期工作。
得益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旅游产业逐渐壮大,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今年,赤溪镇正在着手规划紫菜产业园区,积极寻求海苔深加工之路。
“困扰多年的厂房狭小问题也有望得到解决,再加上政府部门牵头做大做强紫菜产业,对我们企业来说也更加有底气了。”张晓君说,“集育苗、养殖、销售、加工于一体的海苔转型发展之路正在形成,村民足不出户就增产增收,大家正奔走在追求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上。”
对于企业的未来,张晓君一家也有自己的蓝图。张晓君介绍,赤溪镇紫菜原产地资源充足,头水的采购保障了海苔深加工的优质原材料。“万事俱备,只欠紫菜产业园区的东风,也欢迎村集体经济或者合伙人加入,做大做强海苔产业。”
“现在小女儿还在上大学,对包装设计展现出了很高的天赋和兴趣,我们希望她毕业后能一起参与企业发展。”张晓君说,“一家人同心同向,接力发展,一定能将‘鱼小曼’品牌打造成驰名商标。”
记者手记
做活“海文章”,向海而兴
紫菜是大自然馈赠给赤溪镇的礼物,然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目前赤溪镇紫菜养殖多为低小散状态,村民以自家养殖为主,抵抗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较弱,2018年也出现了紫菜滞销,村民亏本的现象。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好在赤溪镇政府已经制定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并大力建设滨海旅游配置设施,策划观光游、紫菜采购游、出海体验游等旅游项目,努力做好、做活“海文章”。
那么如何寻找紫菜产业发展之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采访中张晓君多次提到。对张晓君一家来说,“东风”是政府的扶持,由村集体经济参与将紫菜产业打造成集育苗、养殖、销售、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增产增收,共奔小康。同样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也需要向张晓君夫妇一样的“领头雁”,转变发展观念,探索发展紫菜深加工发展之路,拓展紫菜产品的附加值。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 李伟康/文 郑鹏/摄
实习生 陈徐来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