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商回归家乡开发旅游项目 带领村民奔小康

温商回归家乡开发旅游项目 带领村民奔小康

温州网 2020-12-04 09:51:00

沿永嘉珍上线公路蜿蜒十余个村落,再经山路深入,在永嘉与乐清交界的幽深山谷间,370米长的玻璃滑道串连起山腰与山涧,流水由此顺势盘旋而下,时而激昂时而婉约……

8月13日,乐清市岭底乡湖上垟村的拾光里田园综合体一期项目——“正江山峡谷漂流”将正式营业。作为项目牵头人,林雪勇5月在北京做完心脏手术,现在爬两层楼都要歇一歇,如今每天必到工地上来看一看。他的爱人付祥娇放下北京的生意,回到村里照顾他。这是因为,这个“拾光里”不仅倾注了林雪勇一家的心血,还承载着这只“领头雁”带领村民实现乡村振兴、发家致富的小康梦。

正江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已建好的接待中心,里面有民宿客房、农家乐餐饮等。前面的溪流为漂流项目的终点站。

京城艰辛打拼,赚到人生“首桶金”

乐清市岭底乡地处永嘉与乐清交界山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全乡青壮年几乎都外出谋生,上世纪80年代不少人选择到北京经商。林雪勇和妻子付祥娇就是“北漂”一分子。

1988年,同为岭底乡人的林雪勇和付祥娇在北京结婚。一个15平方米的出租房,一张175元的床,一床70元的棉被,一个158元的大木箱就是他们新婚的全部家当。“我们结婚很简单,我骑上自行车把她从她哥在北京的家接来,炒几个菜请七八个亲友吃顿饭就好了,其他什么都没有。”林雪勇说,那时他刚在出租房里办起制衣小作坊,妹妹和妻子负责制作,他负责跑销售。“那时我们挤在小房子里,白天做衣服,晚上将就着睡,条件很苦。我老婆是做衣服的好手,别人一天只能做30条运动裤,她一天能做60条。就这样,第一年我们赚了7000元,第二年赚了3万元。”

仅两年时间,夫妻俩就从出租房搬了出去,小作坊也变成了一家服装厂,拥有了10多名工人。6年后,他们成立北京奔特服装公司,承包了北京密云区所有工作服订单,还研发了一种高品质棉布出口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年利润达四五百万元。此后,他们还在密云区承包养猪场、租下大商场、开出炸鸡店……经过10多年奋斗,他们从小商贩华丽转身为企业家,林雪勇还获得了“北京市优秀个体户”“北京市文明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全家的小康梦提早实现了。

正江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已建好的接待中心,里面有民宿客房、农家乐餐饮等。前面的溪流为漂流项目的终点站。

回村当带头人,决心改变旧村貌

“那时候家里日子很红火,房子车子,该有的都有了。乡亲们都夸他能干,脑子活,会赚钱,说我有福气。”然而令付祥娇意想不到的是,正当事业如日中天,37岁的林雪勇却要回湖上垟村当村干部,一干12年(9年村委会主任、3年村委会委员)。

2003年春节,林雪勇开车回老家,结果汽车在泥路上被石头刮坏底盘。他去找当时的村委会主任说,“我们村太落后了,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应该把路先修起来,然后把村里面貌改一改。”

2004年,村民高票选林雪勇做村委会主任。现任湖上垟村党支部书记林时状说:“我们觉得,村里就他最有本事,脑子活,有毅力。他来领头,准能把村里搞好。”

“那时我人在北京,突然接到电话说我被选为村委会主任了。我27岁就患过心梗,身体不好,北京生意又忙,一开始根本不想干。”林雪勇说,在他当选后的一个多月,同村人接连打来劝说电话,有的甚至上门邀请。

心中对家乡的一份惦念,让林雪勇最终还是走马上任。回到村里,看着遍布破木房、泥土路、土茅坑的落后村貌,他带领全村,响应旧村改造政策:拆茅坑、建办公楼、修路、整治河道……一项工程接着一项工程,花了12年时间硬是把落后村改造成了美丽乡村示范村。

林雪勇说:“那些年记忆最深的有两个事儿,一个是拆茅坑。全村当时有300多个路边茅坑,臭气熏天,可村民却把它当财产不肯拆。协调不下,我就来个‘先斩后奏’,然后按1平方米300元补偿给大家,又申请指标盖了两个公厕。另一个就是筹钱盖楼修路,那会儿我们村有700多人在北京经商,我带着村干部去北京筹资,几次下来一共筹集了几百万元,盖起办公楼,修了4条水泥路。”

“当村干部第一年,北京、温州我来回飞了20多趟,很累。当时,交通还不方便,从宁波机场到村里要3个多小时,每次回到村里都深夜了。”12年的两地奔波,让林雪勇的体重从80公斤掉到了64公斤,也让付祥娇和年幼的孩子吃尽了苦头。

“他放着家里、公司一摊子事儿不管,回到村里,留我和孩子在北京管那么多生意。大儿子14岁要帮忙照看炸鸡店,暑假早晨5点起床,蹬三轮车去市场拉300多斤鸡翅回来,炸、卖到晚上9点才结束。二儿子12岁就要帮着在服装店卖衣服、打包。晚上我们三个又经常在一块儿商量、算账。”付祥娇虽然很生气,但还是默默支持丈夫,带着孩子撑起家里的半边天。

“正江山峡谷漂流”项目的玻璃滑道

“正江山峡谷漂流”项目的滑道

开发旅游项目,带领村民奔小康

湖上垟村东临雁荡山景区,西与永嘉楠溪江接壤,自然生态资源优越。2017年,林雪勇带着6个村民创办乐清市正江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称“正江山开发公司”),立足该村农田、林木、山溪等优势资源开发拾光里田园综合体。该综合体集高山漂流、田园野趣体验、休闲主题度假于一体,投资总额达1.3亿元,占地面积2000多亩。

“这个项目在开发前已经和我们村签了合约,其中承诺项目用工除技术工外全部雇佣本村村民;租赁村集体土地50年,合计租金1000多万元。”林时状说,拾光里田园综合体项目基建多投资大、回本周期长,风险高、利润薄,“林雪勇这只领头雁做这个项目,就是想抱团刨穷根,帮村民们富起来。”

除了刺激的漂流,从接待中心到漂流起点的山路两边,林雪勇的试验田种植着石榴、黄桃、苹果等各色瓜果。他想通过小范围试种挑选出最适宜当地栽种、效益最好的瓜果,再推荐给村民种植增收;湖上垟村村口十几栋农房如今正装修改造成民宿。他想把空置的农房集体改造为民宿,再和房主合作,共享收益。

50多岁的村民林侃良2017年从外面回村定居,与正江山开发公司合作,把房子改成民宿,公司和他各占股份,“我和家人只用1间房,其他6间出租赚钱。我现在就盼着项目营业,游客上门。”

林雪勇的两个儿子也加入了父母的新事业。林云博从事网络销售,“我经常出差住酒店,就把好的酒店管理理念和设施分享给我爸,供他设计项目时参考。现在漂流快营业了,我还带来了团队拍宣传照和宣传片,也联系了一些明星、网红和新媒体平台,帮项目好好‘造势’。”二儿子林云杰在北京经营着一家宾馆,他帮助设计项目管理系统和营销推广方案,“我爸年纪大了,新技术新手段不懂。我帮这个项目对接了美团、携程、去哪儿等平台以及做好基础的系统和数据对接工作。”

记者手记

从父到子、从户到村,自立自强奔小康

初到北京谋生的林雪勇为省钱睡过天桥底、裁衣板,吃过别人卖剩下的冷油条,跑遍北京城乡……凭着吃苦肯干、自立自强,攒下这份家业。

虽然现在家庭条件好了,但这股子劲儿却传承了下来。大儿子林云博大学开始创业,甘愿白手起家从零奋斗。他说:“大学时每周家里就给我100元生活费,其他钱靠自己挣,当模特、开淘宝、发传单、摆地摊、卖彩票。有同学笑话我,我不在意,因为我靠自己赚到钱,自食其力不丢人。毕业创业也是自己白手起家,没向家里要过钱。因为从小父亲就是我的榜样——‘白手起家、自食其力、勤俭持家’。”

同样,山高路远的湖上垟村原来靠“输血”维持,如今则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走上了一条自立自强的小康之路。“像林雪勇和我这样先富起来的村民,这些年回村出钱出力的越来越多了,有办项目的,有出任村干部的;一起使劲儿带动全村共同致富。我相信这样下去,我们村一定会越来越好。”林时状对湖上垟村的未来信心满满。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 张新彤 实习生 陈徐来/文

记者 郑鹏/摄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