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镇街“刮骨”疗伤,温州瓯海 “协同化治理”聚人心激活力
镇街是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但也长期遭受着"条块不清、苦乐不均、协调不灵"等沉疴顽疾之"痛"。
向着问题开刀,今年以来,瓯海区把镇街"协同化治理"改革作为基层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课题",在瞿溪、新桥两个街道开展试点,通过"模块+专班""定岗+定责""楼层+楼栋"等功能、力量、空间全方位的"刮骨"重构,以治理协同凝聚人心协同。
"模块+专班"运行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镇街工作的真实写照。"以往各科室、站所线分得细、事咬得紧,各自为政之下,对一些新任务往往得领导发话了,事情才有人管。"在机构改革推进中,新桥街道直面条块割裂又杂糅的问题。
新桥街道新桥社区组织志愿者对辖区各小区内绿化带、垃圾死角进行巡查和清理。
打破固化条线分工,新桥把千头万绪的街道工作归类整合为"大党建、大协调、大治理、大城建、大经济、大服务"等六大主模块,一改过去工作合力不足、相互衔接不紧、任务交办不力的尴尬。以执法为例,基层一线许多繁琐事务难以分清具体归口界限,如今直接交办给"大治理"模块,内部消化减少了条线推诿扯皮。
新桥街道新一届社区(村)干部入职典礼
攻坚专班则是模块之外的补充,围绕跨模块紧急性、阶段性中心工作,实行灵活撤建、集中攻坚。如全国文明城市复评,涉及政务、法治、市场、人文、生活、生态等方方面面,靠宣传口"孤军奋战"难以支撑,"大党建"模块统筹,攻坚专班发力,得以"人心齐、泰山移"。
而在瞿溪街道,"模块+专班"的运行架构同样让工作开展如虎添翼。通过成立出租房统一经管、村级组织换届、信访专案经营、瓯海大道西延三期等多个专班,该街道今年以"四高一低两好"的成绩打赢换届"首战",并一举完成趸售电站、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工作,彻底化解3起历史积案,4个"污水零直排"项目并行推进。
"定岗+定责"用人
模块化运行后,人员力量也需要重新"洗牌"。试点街道以业务关联度为划分依据,将行政、事业、编外等各类人员分别纳入相应模块,制定模块工作职责清单,推动"人、事、岗、责"科学匹配,变"吃大锅饭"为"多干多得"。
瞿溪街道开展"四小车"专项联合整治行动
瞿溪街道以"只看能力担当、不看职位资历"为原则,设置84个岗位,并相应附以分值和激励举措,倒逼干部跳出战壕拼刺刀。50多岁的干部陈晓璐对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不擅长,在设岗定责中拿了低分。"确实有点跟不上工作节奏,但肯定也不甘心。"为了加分,陈晓璐主动申请加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专班。"老干部在村情民意调查、政策宣传沟通方面更接地气。"陈晓璐的加入为换届推进助了力,自身也找回了工作的干劲与信心。
为了实现"想干有平台、能干有机会、干好有认可"的正向循环,瓯海区还打出数字赋能、科学量化、差异激励"组合拳"。如设计工作周报和蚂蚁分工数字化应用、制定"协同化治理"绩效考核办法、奖金池差异化发放、编外人员工作积分制……彻底破解"不会干就不用干、越能干就越多干"的忙闲不均现象。尤其在协管队伍上,新桥街道经过优胜劣汰将编外用工从179人精简为140人,工作质效不降反升。
"楼层+楼栋"办公
以模块相同、功能相近为原则,试点街道还对楼栋、楼层、办公室等空间优化整合,团队凝聚力和工作融合度提升的同时,群众办事也更加便捷。"现在办审批,认准'瞿溪综合执法大楼',跑一次就好了。"瞿溪街道幸福社区居民李伶俐说。
李伶俐口中的执法大楼于今年4月初启用,由市监所、环保所等5个站所集中办公,打破科室站所间的信息孤岛,"一窗口审批联办"避免了"今天审批、明天整改"的矛盾。"曾经就出现过一家餐饮店刚领证开业就因烟囱问题被要求停业的情况,现在这种站所间'打架'的情况就避免了。"瞿溪街道大治理模块成员顾红梅分析道。
这一空间重整的背后,实质也是"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制度探索。目前全区共向各镇街下沉综合执法等7个部门执法力量411人,梳理镇街执法事项481项,镇街联合执法流程简化33%,办案数量同比增长近2倍。
瞿溪综合执法大楼
镇街"协同化治理"的大刀阔斧,离不开"区街协同"的大基底。为了全面激活街道能量,瓯海区最大程度为其赋权赋能。一方面,筛选出102个事项列入首批镇街"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在全市率先公布,精准为基层减负放权。另一方面,出台部门派驻镇街机构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建立镇街对部门"下考上"逆向考核机制,以强权扩能提升镇街统筹力和主动性。此外,创新"镇街挂牌、部门请战"工作机制,梳理挂牌一批镇街重点难点问题,由职能部门"揭榜请战"。
融合"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与"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健全镇街"两张清单"、推进"综合查一次"、建立村社协同工作机制……不破不立,改革之路任重道远,瓯海区镇街"协同化治理"将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来源:浙江之声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