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永嘉县界坑乡界坑村:10年“蝶变”拿到国家级卫生金名片

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永嘉县界坑乡界坑村:10年“蝶变”拿到国家级卫生金名片

温州网 2020-12-28 08:09:00
10年时间,曾经“脏乱差”的永嘉县界坑乡界坑村,实现了村容村貌大变样,拿到了国家级卫生金名片,村民也因此享受到环境变化带来的发展红利。

村支书董文广带领记者参观该村村民董所林家的最美庭院。

曾经的垃圾场被打造成了生态停车场。黄伟 摄

温州网讯  10年时间,曾经“脏乱差”的永嘉县界坑乡界坑村,实现了村容村貌大变样,拿到了国家级卫生金名片,村民也因此享受到环境变化带来的发展红利。12月25日,记者走访界坑村,探寻村庄“脱胎换骨”的奥秘。

以界坑村为中心 打造国家级卫生乡

永嘉界坑村虽地处偏远,但自古以来是永嘉、缙云、仙居三县交汇之地,历来有着“盐商驿站,世外桃源”的美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偏远但相对繁华,既有集市林立的热闹,也有农村家畜放养的乱象,而且农村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这是2011年记者走访界坑村留下的印象。

“由于界坑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加上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三县商贩的驿站,因此原本不宽敞的道路,大多被占道经营,摆满了商品和杂物,加上农村牲畜的放养,路上布满动物粪便,有时候人都无法下脚,环境卫生非常糟糕。”界坑村党支部书记董文广回忆说。

但如今,记者发现占道经营的乱象不见了,路上也是一尘不染,几乎看不见垃圾,而且家家户户养花种草,美化自己的庭院。“针对环境卫生,我们上至村干部,下至小孩子,进行全村总动员,才有了现在的成绩。”董文广告诉记者,环境的改变得益于卫生文明城镇的创建,而界坑村是这次创建的主阵地。

昔日臭气熏天的破旧猪圈、牛栏变成了健身公园,杂乱的大型垃圾场摇身一变成了充满艺术气息的现代化生态停车场……今年7月份,界坑乡拿到了国家级卫生乡的金名片,这是对界坑村环境卫生提升的一个最大的肯定。

每月举行最美和最差庭院评比

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和提升人的素质。对此,界坑村的村民都感受颇深。

最美庭院、十星文明户……一个个金字招牌被挂在村民董所林家的醒目位置。在他家门口,种满了各种名贵花卉,并且精心摆出了许多艺术造型。“现在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花心思让自己的家更漂亮,参与每月的最美庭院和最差庭院的比赛。”董所林说,能评上最美庭院十分有面子,万一被评为最差庭院则会“相当倒霉”。“这几年,我们村的环境卫生做得太好了,看到家乡变得这么整洁,我们生活在这里也非常舒适。好的东西当然要维持下去,我们不光是追求整洁,更要追求美。”由于良好的家风,董所林一家还被评为2017年度温州市最美家庭。

“为了形成长效机制,我们村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董文广说,每个月有一次最美和最差庭院的比拼,将卫生好造型美的庭院和脏乱差的庭院用照片的方式在村公示栏进行公示,月评、季度还有年度评比,并给予最美庭院发放“金照片”和奖金,形成长效机制。

“现在的界坑村,家家户户抢先争优,在村里形成了良好的风气,随之而来的是村民素质的全方位提升。”界坑乡宣传委员潘敏说,通常在农村,都是自扫门前雪,甚至因为占道堆放等小矛盾导致邻里纠纷时有发生。但在同心靓化家园这样一个共同目标下,不仅在邻里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帮助打扫门前卫生等互助风气也日渐浓厚。“现在村里几乎看不见随地扔垃圾和随地大小便的不文明现象,村民的整体素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环境改善带来发展红利

整洁和干净是这10年来界坑村最大的变化,良好的乡村形象吸引了不少来自仙居、缙云的村庄代表前来取经。而界坑乡其他村也纷纷效仿,提升村民的生活环境,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近日,和界坑村相邻的上董村完成了30天的环境卫生全民总动员,消除村里曾经的卫生顽疾,打造成为网红景点。

“很感谢政府让我家变得这么漂亮,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一个后花园。”90岁老人董荣杰正在自己的百年老屋前给草坪浇水。目前,这里已经成为游客非常喜欢的一个网红打卡点。这幢老屋面前之前曾是一个臭水坑,布满了垃圾,一直不能彻底整治。村党支部书记董茂盛说:“我们村自然风光很好,有著名的蝴蝶谷景区,但因村里基础设施薄弱,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发,我们通过提升环境,来增加人气。这一提议得到全村人的支持。”记者在上董村看到,那里的分类垃圾桶全部是就地取材,套上了毛竹造型的“帽子”,村里的所有电线杆也进行了艺术性装饰。

“要想致富,环境卫生是最基本的门面。”界坑乡乡长叶俊告诉记者,目前界坑乡拿到了全国卫生乡的称号,优质的居住环境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也让界坑各村村民享受到了群策群力带来的生活红利。因此,乡政府因地制宜,在界坑乡周边村落提出了打造四个千亩(千亩高山茭白、千亩桃园、千亩白茶、千亩稻田田鱼)产业基地,也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村民觉得政府给他们办了实事,对经济发展的决策也更相信和支持了。”叶俊说,目前这几个项目基本上已经成形并且已经产出效益,有力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来源:温州商报

记者 黄伟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