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从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温州网 2021-01-20 08:19:05
敢于无中生有,从“无人区”走出新道路、看到新风景,创新,正成为温州“十四五”发展的奋进旋律和鲜明标志。

昨天,位于温州空港新区的瑞浦能源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内,全自动高速流水线在生产锂离子电芯。瑞浦能源有限公司为青山实业全资投资建设的新能源项目,该公司在乘用车领域已与众多车企达成合作。 刘伟 摄

温州网讯  大罗山脚,温州医科大学与世界百强名校阿尔伯塔大学联合办学的温医大阿尔伯塔学院,前天迎来又一阶段性成果——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宋伟宏领衔,学院去年首批招收的57名本科生,与28个导师团队、65名导师“牵线”,拉开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序幕。

首批聘请16名院士组成“顾问天团”,由温州本土诞生院士“第一人”李校堃与温州海外院士引进“第一人”宋伟宏坐镇加持……温医大阿尔伯塔学院从2020年初冲破疫情实现跨洋牵手,到抗疫中“当年获批、当年招生、当年开学”,如今聚焦关键紧缺领域开展教学探索,一步步向培养未来医学栋梁之材的目标迈进。

从构想到落地,化危机为机遇,变不可能为可能,温医大阿尔伯塔学院的快步推进,亦是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的写照,也是集聚各方创新要素、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链的缩影。

放眼浙江,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的冲锋号已经吹响,释放出“从资源拉动向创新驱动跃迁”的强烈信号。

俯瞰瓯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瓯江实验室联袂合唱,加速融入全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的塔尖重器,形成“高峰凸显、高原崛起”之势,让系统构建“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从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敢于无中生有,从“无人区”走出新道路、看到新风景,创新,正成为温州“十四五”发展的奋进旋律和鲜明标志。

打造磁场

构建“雨林型”创新生态体系

无独有偶,就在3个月前,同一个校园里,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成功举办,让温州再次汇聚世界目光。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短短两天,青科会为温州带来了海量人才的集聚:96个国家和地区、29个国际组织,12位诺贝尔奖、沃尔夫奖获得者,113位中外院士,800多名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等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境内境外互动”的方式,聚焦全球性议题,分享思想、贡献智慧。

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48个小时,“峰会效应”急速发酵、释放能量:聚人,503位高层次人才与我市219家企事业单位签约;聚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李兰娟、杨焕明等国内外院士深度探讨后疫情时期时代命题;聚力,15个高能级创新平台、136个领军型人才创业项目等前沿创新相继乘“峰”而上。

这是温州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使然。正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所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树立了一面旗帜,向全社会、全国乃至全球昭示了温州和浙江重视人才、关爱人才、给人才以礼遇的鲜明导向。青科会也将推动着温州更快地融入全球科技创新这张大网络,以科创赋能温州、赋能浙江。

“一区一廊一会一室”联动,人才集聚与科技创新耦合,“雨林型”创新生态体系开始释放效应——

一份份邀请,盛情引来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科思技术(温州)研究院、光子集成(温州)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呈现集群化、矩阵化发展。其中,中国基因药谷一期北区开园投用,瞄准世界再生医学顶尖技术,吸引腾瑞制药等10家高端生物医药企业在温投产,集合打造全国生物医药领域全产业链园区。2020年10月正式投用的国科大温州研究院,已成立了生物医学物理中心、海洋生物技术温州联合研究中心,获批建设“组织修复材料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一座座桥梁,链接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产学研链条,持续释放创新创业的倍增效应。在浙南科技城,北斗产业基地投用,大唐5G全球创新中心、好运联联等11个产业平台项目签约落地、加快建设。在瓯海区,世界青年科学家孵化器投用,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421家,营收实现连年翻番。

释放效应

加快向创新驱动跃迁

前几天,作为温州“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的塔尖重器之一,中国眼谷又添新锐,浙江因诺维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正式落户,成为中国眼谷开园半年多来第65家注册落地的引进企业。

回溯2021年过去的这十多天,可以看到,温州在接踵而至的大事喜事中,迈开“十四五”开门红的坚实步伐——

1月1日,百亿级制造业项目正威(平阳)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中心开工,聚焦金属新材料产业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打造高科技产业园区;

1月5日,“兴业圆融·温州技术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挂牌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实现我国首个技术产权证券化产品破冰;

1月7日,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二期工程在上海开工,一座“立足大上海、辐射长三角”的科创飞地,有望架起一座科创资源互通共享的新桥梁。

“高能级创新平台释放的‘强磁场’,让新兴产业布局水到渠成,重大项目花开有声,创新成果加速破茧,高水平科技人才加快集聚。”市自创办(市科技局)负责人张崇波有感而发。

创新照亮未来,如一盏长明灯,指引着温州走好科技创新宽广大道——

发展机遇出现了!仅自创区“一区五园”去年就新落地24个创新型重大科技项目,新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68个,总投资451.67亿元,属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的项目占比超70%。

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了!去年全市企业总量首超30万家、增幅全省第一,上市报会企业达到20家、总数突破41家,创历史最好成绩。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94家,完成年度目标的159.7%,培育创新型领军(瞪羚)企业16家。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了!电气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经济评价指数跃居全省第二,高新产业增加值占比逆势增长、提高到57.6%;新增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1294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0.7%,增速全省第一。

核心竞争力开始提升了!去年全年新引育25名院士、193名领军人才,大学生留温来温10.5万人,创历史新高;探索重大科技创新攻关揭榜挂帅机制,围绕主导产业细分领域实施11项“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

亦如李校堃在青科会后发出的感慨:“温州,正从一个商业都市,逐渐向有品位、有文化、有科技内涵的山清水秀的城市转变。”

走过了创造“温州模式”的改革开放初期阶段、实施“质量立市、品牌兴业”的市场经济阶段,当下的温州,“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释放红利,进入了加快从传统路径依赖向创新驱动、人才支撑转型的阶段。

实践证明,温州是一方可以集聚一流创新资源的沃土、一座各类人才大有可为的创新创业之城。冬去春来,锻造实力创新牌,打造创新“杀手锏”,温州创新发展的满园春色,将为“重要窗口”建设增色添彩。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 叶凝碧 杨世朋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