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企业等成高频词 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发展新信号
温州网讯 市两会是观察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昨天,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披露了多组“硬核”数据和施政“干货”。
“改革”“创新”成关键词
“企业”被多次提及
“改革”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50余次。回顾“十三五”,我市一批首创性改革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龙港撤镇设市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标志性事件。聚焦“十四五”,我市要坚持改革为先,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撬动各领域改革,努力成为市场化改革先行区、集成化改革实验区,推动金融综合改革、龙港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农村“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等。
“创新”出现38次。习近平总书记寄予了温州“续写创新史”的殷殷嘱托,“十四五”我市提出要坚持创新为魂,深入实施创新首位战略,努力把温州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争取高能级创新平台数量倍增。
我市作为民营经济大市,“企业”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到40次左右。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市实现为企业减负582亿元,是2019年的2.6倍,企业总数首超30万、增速全省第1。今年我市计划启动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继续为企业减负。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多次提及“服务”“科技”“人才”等关键词。
“硬核”对比看发展
70多项百分比数据促实干
政府工作报告用多组对比数据展示了我市“十三五”成就,涉及地区生产总值、经济总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速总里程等多项“硬核”指标。
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4670亿元提高到6871亿元,年均增长7.2%,经济总量排名从全国第35位跨入30强;高速总里程从全省倒数第3跃升至全省第2。这些都坚定了我市要在“十四五”全力做强全省第三极、建好长三角南大门的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还给出了70多项百分比数据,部分数据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既从多角度晒实了我市的“十三五”成就,更为我市全力抓好“十四五”工作明确了目标任务。
“十四五”我市计划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这一数据背后是推动我市迈上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千亿级地方财政收入、千万级常住人口、百万级新增人才四个发展新台阶,成为发展强劲的全省第三极的发展决心。
辐射闽台赣、联通粤港澳
长三角南大门计划这样建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长三角”。“十三五”我市已成功跻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区城市,“十四五”我市更要建好长三角南大门。要打造非接壤地接轨大上海典范,立足成为长三角辐射闽台赣、联通粤港澳的南大门。
今年计划实施的举措包括巩固提升与嘉定、松江的战略合作,加快建设温州(嘉定)科创园二期、长三角G60温州(松江)科创基地等科创飞地,深化与杭州的数字经济合作,提速建设温州(浙大)科技创新园。联动宁波深化国家自创区建设,推进温台民营经济跨区域合作,与宁德共建浙南闽东合作发展区等。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几项“清零”工作也值得关注。我市要加快推动中心城区核心区城中村“清零”;力争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以下的县“清零”;市区烂尾楼历史遗留问题实现“清零”;80%镇街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实现黑臭河全“清零”。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李庭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