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发挥实质作用的红色密码
温州网讯 在“民营之都”温州,非公企业党组织已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红色引擎”为什么能充分迸发活力?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如何在引领企业发展的实践中践行“学党史、办实事”?
在建党百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温州非公企业党组织作出“发挥实质作用”重要批示十周年,记者日前走进泰昌集团有限公司、德力西集团、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非公企业,对话首批持证上岗的一级“双强红领”,采访基层实践样本,探寻温州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实质作用的红色密码。
项目上面筑“堡垒”
走进泰昌输变电产业园新厂区,耳畔响起板材车间机械设备的高速运转声。眼前,是一排载满铁塔部件的货车,工人们忙着一趟趟装货。
今年2月评上温州市一级“双强红领”的泰昌集团党委书记王茂法告诉记者,这些货品将供往多个国家的重点电力工程,其中还有为巴基斯坦最大输电工程生产的铁塔。新厂区目前年产值已突破10亿元。
始创于1992年的“泰昌”本是一个村级民营企业,如今已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去年实现销售额32.5亿元。走过近30年,经历过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疫情影响等重重考验,这家曾不起眼的民企为何有了一路向上的生命线?
“非公企业党组织要能够发挥实质作用,防止成为‘花架子’。”王茂法深有体会地说,十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温州非公企业党组织作出的这一重要批示,正是引领企业蓬勃坚韧发展的力量之源。
泰昌集团于2000年成立企业党组织,现有5个党支部,党员84人,预备党员1人,积极分子4名。作为企业的“红色领头雁”,王茂法探索推行“一个重点项目筑牢一个堡垒”的做法,在每个项目上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带领党员职工勇当攻坚先锋。
在“红色堡垒”带领下,泰昌集团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2011年,在参建“电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时,就是“青年先锋队”5名党员带头攻坚,持续60多天坚守在海拔4800米的高原上,直到1.2万吨重的铁塔安装完毕并通过验收,展现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强大力量。
如今,泰昌集团党委全面实施“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5名党委成员担任企业高管,5名支部书记中3名兼任高管、2名兼任关键部门负责人。“我们还实行重大事项党委与董事会联席合议、党办与行政办合署办公等制度,在机制上保障了党组织参与经营决策,提升党委对企业发展的引领力和影响力。”王茂法说。
产业链上建联盟
今年春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德力西集团90%的外地员工选择留温过年。“平时我们有困难,找到党组织总能及时解决。特殊时期组织有号召,我们就积极响应。”德力西集团员工邝亚飞恳切地说,“90%”背后是党组织强大的凝聚力。
德力西集团党委书记陈建春,三年前被组织选派到该集团。“我有30多年党务工作经历,这让我深刻认识到,非公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既要体现到自身‘党建强’上,更要体现到企业‘发展强’上。”陈建春带领集团党委,通过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实施“党员人才工程”、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技改团队,引领企业技术革新、实现提质增效。
去年抗疫期间,德力西集团党委携手“坐在同一条船上”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成立了德力西集团产业链党建联盟。首批共覆盖18家企业,构建了“党建指导+产品供销”双重维系关系,上下游企业协助德力西集团“疫”下突围,德力西集团带动上下游企业渡过难关。
如今,产业链党建联盟已成为温州很多龙头企业带领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互帮互助的一根“红线”。在“双强红领”等机制的激励下,陈建春等企业党组织书记表示,将继续发挥好“头雁”作用,带领产业链党建联盟发挥“1+1>2”效应,在“十四五”开新局。
“家”文化上做文章
“公司和党委能实打实地替我们员工着想,以后就留在这个‘家’干到老了。”入职一鸣公司20余年的徐争光对记者感叹道,没想到身为员工还能享受到副总级待遇。
不只徐争光,一鸣公司的员工常常感受到“家”的温暖。在这个“家”,有薪酬逐年增长机制,有员工持股计划、鸣星创业计划,有一鸣爱心互助基金,有阅览室、健身房、网球场等配套设施,有“小候鸟夏令营”等文体活动……这一切,都与公司党委书记陈永建倡导打造的“家”文化密不可分。
“在企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我们最关注的就是人,人对了,企业就对了。”陈永建说,一鸣公司坚持人本党建与企业发展同步谋划、同步推进。红色纽带就像红色磁场,把各类人才聚到一处。
在企业党组织带领下,一鸣公司对内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建立一鸣新兵连、士兵突击队、黄埔集训营、一鸣MBA“全周期人才培育体系”;对外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仅去年一年就引进博士4名、硕士56名、大学生2600多名。一整套“内育+外引”的组合拳持续打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去年12月,伴随着响亮的敲锣声,一鸣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温州第40家上市公司。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缪眎眎 叶凝碧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