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铺村“红军屋”的南厢弹孔,见证山沟沟里惊心动魄的故事

温州网 2021-04-20 10:26:00
位于文成最西端的铜铃山镇都铺村距离县城50多公里,这里曾是红十三军、红军挺进师对敌战斗过的地方,是流淌着“红色”血液的革命老区村。

温州网讯  位于文成最西端的铜铃山镇都铺村距离县城50多公里,这里曾是红十三军、红军挺进师对敌战斗过的地方,是流淌着“红色”血液的革命老区村。

日前,“从红色热土中走来——温州日报践行‘四力’全媒体行”报道组走进都铺村,探寻红色往事。

春风拂来,山间泛起阵阵松涛竹浪,暖阳下,都铺村正准备建设红色历史宣传小广场。

然而,在90年前这个偏远山村却并不像如今这般平静。都铺村村貌呈长方漏斗形,中间小溪将两山梯田分开,共六个自然村,视野开阔,在战乱时期是宜进能退的重要关口。

李达其

让都铺村注入红色基因

都铺村的老书记叶兴忠告诉记者,这里出过一名英勇的烈士——李达其。

当时,都铺村被国民党地方部队抢粮、拉壮丁,让村民寝食难安。1930年10月12日,红十三军胡公冕部来到都铺村,红军战士在田埂上席地而坐,亲切与村民交谈。

都铺村村民李达其见红军战士这般平易近人,便上前攀谈起来。得知战士们长途奔波,几天没有吃饭,就热情邀请战士们到自己家休整,把家里所有的番薯丝和蔬菜等存粮都给战士们吃。

与红军部队短暂相处,让李达其深受感动,他决心要成为一名红军战士。这一想法向胡公冕军长表明以后,立即得到肯定和支持。也正是这一天,都铺村注入了红色基因,成为革命工作的重要区域。

根据组织安排,李达其在都铺胡山头一边种田,一边建立联络站。经过他的不断努力,胡山头成为浙南特委据点。

渐渐的,都铺村的红色基因相传,几乎“全村皆兵”。村民放哨送信,安排革命同志到砖房睡觉;连队驻扎时,村民则打草鞋、送粮食,保障工作忙个不停。

1941年后,国民党反动派得知李达其是地下党员,开始了对他的迫害。李达其一次次躲过抓捕,反动派人员恼羞成怒,将李达其两间房子付之一炬,所有家具、农具、粮食化为乌有。从此,李达其只能带着妻儿躲入深山,熬过断粮危机,艰难生存,但他始终没有断了与组织的联系。

1947年夏天,李达其在运送木材的过程中被秘密蹲守的国民党便衣队发现,被捕后押往文成(当时称大南县)监狱。

李达其并未屈服,即使在监狱中仍然动员大家要坚持斗争。1948年11月,52岁的李达其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大峃林店尾。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烈士证明书》追认他为烈士。

在都铺村,红色故事还有很多,村里的革命烈士就有李达其、李振升、李必学、吴兴业、徐德崇、吴兴堂6人。

红军屋

让都铺村成为革命根据地

当地人都知道,都铺村有个“红军屋”,屋子里有一个“南厢弹孔”,这一枪是中共梅歧区委书记郑嘉顺打的。

1936年,刘英曾在此屋住过。1943年,浙南特委书记龙跃曾在石展、石角、都铺开展活动,曾在红军屋召开秘密会议,发展地下党员。1937年、1938年、1941年成立胡山、外寮、底寮中共党支部。

在老书记叶兴忠引路下,记者一行来到了外寮叶氏老屋中。屋内设有谷仓暗道,楼上楼下来去自如,房屋宽敞。在南厢房,我们看见木门上有一个硬币大小的弹孔。

据说,当时的都铺保长叫作李必学,在龙跃的“白皮红心”思想工作下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都铺村由此成为了安全的革命根据地。

1946年的一个夜晚,中共梅歧区委书记郑嘉顺在一楼南首第二间房子睡觉,凌晨二时许,突然听见楼上有轻微脚步声。郑嘉顺转身一跃,喝问:“谁!”并示意身边战士做好战斗准备。楼上人转身就跑,郑嘉顺马上开枪。因夜黑,敌人逃走。

他们也立即撤出了这个“红军屋”。

果不其然,第二天就有一队人马来搜查,但组织在此前已顺利转移。

这间红军屋的屋主是都铺村老书记叶兴忠的爷爷叶传生。他是中共地下党员,因掩护革命同志,1945年至1947年,叶传生备受反动派摧残,曾三次被捕,遭受点天香、老虎凳、灌辣椒水等各种酷刑。当地人传言,叶传生在一间屋子里受刑,屋外淌着血水。他始终保守党的秘密,受人崇敬。

据了解,2017至2018年文成县委党史研究室曾三次拨款,修建红军屋和两层翘头门台,设“建国前党支部旧址”“红色展示厅”“红军宿舍”“谷仓暗道”旧址等,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

温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琳 屠韦

摄像/摄影 陈耸 林岳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