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动浙南·苍南赤溪|林唯舟:我的父亲林辉山

温州网 2021-05-12 15:06:41
林唯舟听着父亲革命的故事,陪着父亲写回忆录,感受到父亲的良苦用心,革命的精神需要传承,写回忆录是一种方式,教育下一代也是。

  林辉山简介:林辉山,1906年2月21日生,苍南县赤溪镇上圆潭村人。1933年投身革命,193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浙江为数不多的中共七大正式代表。

  曾任温州地委副书记,上海市委农工部长兼组织部副部长、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农办副主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温州网讯 (梓姚 视频|许淑瑞 沈睿 陈雯彦)近日,今年75岁的林唯舟和妹妹林进回到了老家苍南赤溪镇,俩姐妹一起去看了父亲林辉山曾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在林辉山纪念亭附近种下两株红豆杉。林唯舟说,1975年夏天父亲带一家人回到老家上圆潭村,看着光秃秃的山,对她说过“要种树,要不水土会流失,水也会不干净!”

  林唯舟在纪念父亲林辉山的“林公纪念堂”前接受记者采访

  听父亲说“闹革命”的那些事

  林唯舟是父亲林辉山重病最后两年里,陪伴在其身边时间最多的孩子。父亲常常和她说起自己“闹革命”的那些事:历时四年一边修路一边去找红军的故事;刘英和他讲革命道理的故事;陈家雷、赤溪、矾山、马站等地的战斗故事;在矾山、南宋、昌禅等山区为革命播下红色种子,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的故事;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故事……

  年青时投身革命的经历,一心紧跟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在父亲林辉山的言语中无不透露着自豪与难忘。林辉山写下30万字的《革命回忆录》,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仍坚持修改回忆录。林唯舟说父亲在得知自己得了肠癌的时候,对写回忆录这事就更着急了,他自己写一段,让儿女看一段,尽量做到言简意赅。林辉山说,参加革命的人有些牺牲了,有些在一个个离去,那些革命的故事要保留下来。

  林唯舟听着父亲革命的故事,陪着父亲写回忆录,感受到父亲的良苦用心,革命的精神需要传承,写回忆录是一种方式,教育下一代也是。

  父亲“教训”我们的那些事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工”是父亲林辉山给林唯舟无形中立下的座右铭。

  林唯舟10岁那年,父亲生病,医生朋友到家里给父亲看病,在医生和父亲聊天的间隙,她拿起听筒模仿医生好奇地听了自己心脏的声音。当时父亲看了她一眼,待医生走后,家人一看不对劲,便用大衣将林唯舟裹了一圈,那次父亲用皮带抽打了她。虽然不痛,但林唯舟清晰记得,当时的父亲非常严厉。

  林唯舟说那是父亲在告诉她,绝不能向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伸手。作为一名党员,林唯舟至今铭刻于心。

  75岁的林唯舟一直保持一个习惯,坐出租车下车后,一定是站定注目司机离开后,她才离开。

  少时,林唯舟有次搭乘父亲的车回家,一下车就往家门跑,被父亲严厉喝道:回来!你今天是顺便坐这辆车,我都还在等司机先行离开,你怎么能先走!

  林唯舟说,父亲总是在这些细节处,教会她礼貌和尊重,让她受益匪浅。

  林辉山的小女儿林进说,父亲在上海工作期间,到了假期,孩子们都要轮班去劳动,到郊区农村,父亲第一件事就是要大家脱鞋,抛开舒适的环境下地劳动。有次拔秧,7岁的林进身高没比晚稻秧苗高多少,直接摔进泥地变成“泥人”。林进说也就是那次,她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从小到大,林辉山总是用身边的“故事”影响和教育孩子,让下一代深刻理解革命成果得来的不易。

  父亲说家乡永远在心里

  林辉山勤政为民,也记挂家乡。

  1975年,林辉山带着一家人回到家乡赤溪镇上圆潭村,那次他们是从矾山步行去赤溪,路过家乡上圆潭村。在村口,父亲指着面前的山路对林唯舟说,你的祖父是这片土地上的一名挑矾夫和挑鱼夫,每天天不亮,从这里挑着明矾去赤溪,在那里放下明矾,挑上海鲜,赶到矾山,换成明矾,回到这里,天早已黑了!每天来回两趟山路,今天我们只走了一程路,还全是下坡!那么苦的日子走出来了,甜的日子你们要特别爱护。

  所以,那次回乡,当家乡人给林唯舟端上白米饭的时候,林辉山制止了,白米饭被换成了家乡人因物资紧缺常年吃的地瓜丝。林唯舟说那顿饭的味道她永远记得。

  林辉山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廉政建设的先锋。

  林辉山晚年写下遗嘱,不开追悼会,把器官捐给“浙江医院”,骨灰一半洒在鳌江一半洒在瓯江,成为浙江殡葬改革的先驱,至今被传为美谈。

  目前,75岁的林唯舟已与上海红十字会签下遗体捐赠的文件事宜。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