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学习强国:70多年前,温州永嘉云岭有一群“地下交通员”

学习强国:70多年前,温州永嘉云岭有一群“地下交通员”

学习强国 2021-05-20 17:19:10

抗日英雄小海娃为八路军传递“鸡毛信”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70多年前,在革命老区温州永嘉云岭乡,也有这么一群“地下交通员”,他们穿梭在崇山峻岭,风雨无阻传递信息,送了数百封“鸡毛信”。在那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靠自己的双腿,建立红色地下交通线,为党的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

“信是捏在手里的,一旦被拦下就吃下去”

潘太旺,1925年出生于温州永嘉县云岭乡(原岭头乡),虽然生活困苦,但为人忠诚老实,一心向往革命,得到了红十三军联络员潘洪高、潘洪造(音同)的认可,并于1946年介绍入党,提升为地下交通员,负责更为隐秘、艰巨的传递情报任务。

从上线拿到情报后,潘太旺便将信件捏在手里,他经常会扛着锄头、拎着镰刀,穿着草鞋,从岭北村穿山越岭,一路走到红十三军驻地富源村。到了指定地点的山头,他会四处观察、伺机等候,与联络站的同志接头,往往是一段看似日常的寒暄,之后一封情报信就会被送到红十三军。每次送到后,潘太旺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他会上山砍砍柴、犁犁地,再一路返回。

“都是一个人行动,中途很少休息。大多数时候就是一张小纸条,一直捏在手里,放哪里都不放心,被(敌人)拦下就吃下去。”潘太旺回忆说,情报必须亲手送到,且上下线碰头的时候,不能提到情报的只言片语。有时候遇到敌人封锁严密,或者临时盘查,他就会将纸条吃下去,避免情报泄露。

除了送信外,潘太旺还先后给永嘉英岙村、乐清东辽村、云岭富源村等地送过大米,为当地的武装力量补给物资。“一次一百来斤,一般要晚上的时候,挑着担子就送过去了,6公里1个多小时能到,然后趁着天还没亮赶回来。”潘太旺说,有一次刚给英岙村送完物资回来,就碰上国民党部队将岭北村团团包围挨家搜查,不过最后总算有惊无险。

“有同志被抓被用刑,但他到死都没开口”

1928年出生于云岭乡复兴村(原山根村)的谷敬海,十二三岁就成为了一名地下交通员。相比于其他同志,彼时身形瘦小、稚气未脱的谷敬海,看起来就是个普通小孩,然而他胆大心细,出色完成了多项情报传递工作。

“(情报)从中源村递出来,到山根村交到我手上,然后我马上送到大矼村、下岙村或者上七八村的联络站。”谷敬海194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地下交通员,他有着丰富的经验,总是临危受命,传达党组织和游击部队的重要指示和情报。除了信息情报之外,谷敬海还负责运送粮食、枪支、手榴弹等物资,甚至护送过伤员。

“那个时候就是胆子大,不怕,怕也没用。”谷敬海说,成为地下交通员的那一天起,他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一旦遇上排查,哪怕在口干舌燥、难以吞咽的情况下,也要想尽一切办法避免情报落入敌人手中。离鬼门关最近的一次,是邻村的两名交通员被捕,整个云岭乡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这两名被捕的同志与谷敬海同属一个党支部,其中一人在路上被枪决,一人被敌人抓住,经受了严刑拷打。“那个同志到死都没有说出一点(信息),他那么年轻才20多岁,我心里非常难过。”谷敬海说,在经历了这次重大打击后,更加坚定了他与同志们继续革命的信念,一次次冒着极大的危险,构筑起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网络。

据悉,当年山根村一带和谷敬海一起战斗过的地下交通员有6人,如今只剩他一个。每年逢年过节,他会带着一大家子回到云岭,回味家乡往事,给孩子们讲讲革命故事,乐此不疲。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