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这里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点燃“包产到户”的星火

这里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点燃“包产到户”的星火

温州发布 2021-05-27 08:13:27
带领小伙伴们打卡温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一起去寻访红色“印记”,感悟温州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家国情怀。

当前,全市上下正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为守好"红色根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史胜迹中,遴选并公布了100家温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其中40家获评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对此,温州发布特别推出“沿着红色足迹学党史”主题系列报道,带领小伙伴们打卡温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一起去寻访红色“印记”,感悟温州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家国情怀。

今天

让我们走进

位于瓯海的三家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瓯海区燎原社史纪念馆

新桥岙垟革命纪念广场

三垟街道王金娒烈士纪念碑

市级

瓯海区燎原社史纪念馆

燎原社史纪念馆坐落于瓯海区郭溪街道任桥村老虎山上,始建于1998年3月,2012年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燎原社,全称“燎原生产合作社”。1956年春,燎原社率全国之先开展了“包产到户”的试验探索。这一具有“首创精神”的农村改革实践,在当时并没有得到主流理论认可,而被批判为“资本主义性质”,燎原社“包产到户”的生命仅维持短短10个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包产到户”被确定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燎原社首创“包产到户”,第一次对“包产到户”系统性地作了理论总结。这一创新举措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也是改革开放“温州模式”的先声。燎原社比人们所熟知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村改革早了22年,它的实践对于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模式的探索和形成,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它向后人展示了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勇于创新的气魄。

该馆共分两层,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占地约1000平方米,馆内以图片、数据、物品和资料的形式,记录成立燎原社实施包产到户的整个过程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历史现状,展示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创举——“包产到户”的曲折历程,以及改革先行者坎坷经历和百折不挠的奋斗足迹,展示燎原人敢为人先、大胆实践的首创精神,展示新时代瓯海发展的辉煌新篇章。

纪念馆的一楼墙壁上悬挂着老照片,陈列柜中摆放着历史文件和当年的老物件,真实地展示燎原社实施包产到户的整个过程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历史现状。而二楼播放着燎原社史纪录片,一幅幅具有历史气息的画面映入眼帘,观众可以重温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地点:瓯海区郭溪街道任桥村老虎山

燎原社史陈列馆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郭溪街道任桥村老虎山公园内 

县级

新桥岙垟革命纪念广场

岙垟革命纪念广场位于新桥街道的牛山河畔,广场占地约2000平方米。

岙垟是一块红色的革命热土,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在1926年,中共温州独立支部开展革命活动时期,该村就建立了农会组织。革命的火种在这里点燃,遂成燎原之势,岙垟成为上河乡、下河乡一带的革命活动中心。 

广场里的中央主题雕塑高3.4米、长5.6米,在飘扬的党旗下,扛着枪、握着刀的革命战士斗志昂扬的场景栩栩如生。广场东侧为起义亭,南侧蕉峰桥与牛山南路相接,北侧则是一组高2.3米、长13米的纪念墙。广场还保留了一座古民居的老门台和一口老井,依稀可见牛山历经百年的岁月沧桑和斑驳尘封的历史记忆。岙垟革命纪念广场上所立石碑的碑文记述,该广场的前身为岙垟革命斗争纪念亭,镌刻记述了高翔人民参加革命战争的史迹和部分英烈人物的简介。 

地点:

瓯海区新桥街道高翔村

高翔村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  

县级

三垟街道王金娒烈士纪念碑

王金娒烈士纪念碑坐落于黄屿山,始建于1988年6月,占地约100平方米,纪念碑高6米,整体由块石砌成,石英铺面。碑上镌刻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苏渊雷题写的“王金娒烈士永垂不朽”九个大字。纪念碑的基座镶嵌着黑色大理石和四块浮雕板,浮雕描绘了革命先辈轰轰烈烈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景。高耸的纪念碑朴素大气,周围松柏环绕,显得庄严肃穆,令人敬仰。

王金娒,又名黄景铭,1893年出生,瓯海三垟人,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浙南地区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领导者之一。1930年7月8日,在瓯海区慈湖北村召开农民运动会议时,不幸被捕,英勇就义,时年38岁。

地点:瓯海区三垟街道黄屿山巅

王金娒烈士纪念碑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山前路  

重温红色故事

汲取奋进力量

明天小编将带大家继续走进

位于瓯海的两家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来源:温州发布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