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志愿精神成家风,“一”人撑起无数人
走进陶山镇沙洲村郑超豪的老家,老墙壁上张贴着的“郑氏家训”很是醒目:乌雏羔羊知报本,人子不忘椿萱。亲意欣欣孝色温,家庭和睦皆欢……
实际上,行孝扬善包含着志愿者精神的一个层面,一直在郑超豪的家族中代代传承着,成为家风,成为家人奉行的准则。这种家风在郑超豪等人的发扬下,慢慢影响周边的人、整个沙洲村,并且向着整个社会散发着。
凝聚乡村振兴新动能“一人”支撑起无数个人
郑超豪原是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一名公务人员,却同时又是实实在在的“志愿服务大使”。
在志愿服务领域,郑超豪认为,一个人的力量很单薄,但这个“一”支撑起无数个人时,便会产生无穷尽爱的力量。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13年以来,他创办崇德书院、崇德慈爱站、崇德互助义工队、崇德和合之家、崇德助推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等8项崇德公益系列事业,带动355名志愿者共同为社会服务,他本人也为崇德书院义务开展讲座超500场。
2018年8月,崇德和合之家作为公益性社会组织入驻婚姻登记处,开展婚姻调解服务。目前,和合之家志愿者有80多名,包括妇女干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心理咨询师等。自入驻婚姻登记处后,志愿者们主动介入离婚流程,坐在离婚登记室里“察言观色”,只要察觉到前来办离婚手续的夫妇还有挽回婚姻的可能性,就带他们去调解室劝说。至今,他们已挽回了278个家庭。
除了公益事业,最为人称道的,还是郑超豪对家乡发展做出的贡献。
漫步沙洲村,林荫绿植与错落有致的党建、崇德、健康特色宣传长廊遥相呼应,道德、法治、慈善等公园参差分布,分外赏心悦目……在这里,几乎每条道路、每座公园、每座桥梁的背后,都凝聚着新乡贤的力量。乡贤新动能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我市乡村振兴的一个模式。
这股乡贤力量的凝结,离不开郑超豪的努力。郑超豪说,沙洲,是所有沙洲人共同的根,许多优秀的在外沙洲人,对家乡都有着最朴实的情感,大家都愿意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在郑超豪等人的努力下,沙洲新乡贤参事会、村民监督团等群团相继成立。2018年10月,沙洲新乡贤参事会正式授牌成立,这也是我市首个新乡贤参事会。目前,该参事会已集聚了来自国内外的沙洲乡贤50多人,已经募集了百多万元的沙洲发展基金。
乡贤们的踊跃捐资与助力,让郑超豪等人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工程和“一纵三横五环”道路网提升工程落地了,也改善了环村水系,逐步让“善德沙洲、富美家园”愿景成为现实。
郑超豪说:“在自治、法治、德治的共识下,我们提炼出了‘贤治’的理念,用乡贤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
郑超豪认为,贤治不仅有“治理、建设”的天然内涵,还有“帮扶、关怀”的人文延伸。除了募集发展资金、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化解之外,还可以在帮扶困难村民、关心慈善公益事业上拥有更多的可能。
在乡贤们的引领下,多年来,沙洲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家风、村风、民风明显向上,“爱乡、崇德、守信、乐善”的沙洲精神越发深入人心。该村2014年被命名为“浙江省慈善村”。
除了建设沙洲村,郑超豪亦开始借助乡贤的力量为全市的乡村振兴奉献力量。今年4月6日,瑞安崇德助推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正式成立,包括郑超豪在内的27名瑞安籍或退休在瑞安的县科级领导干部和高级职称人员、优秀乡贤成为首批志愿者。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我们尝试探索一条人才下乡的路子,让退休领导干部、专家以及乡贤这一宝贵智力资源,回到乡村做志愿再立新功。”郑超豪表示,该服务团将发挥参谋智囊作用,为我市乡村全面振兴和“青春都市·幸福瑞安”贡献余力。
从小事做起坚持行孝扬善
有人曾这样问郑超豪,为什么这么热衷做志愿服务?郑超豪回应:你,我,他,都可以成为志愿事业中的一分子。
郑超豪的“慈善基因”出自哪里呢?郑超豪说:“父母和奶奶对我的影响很大,他们是我的榜样,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导我要行善助人。”
郑超豪的奶奶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很朴素。当年,70多岁的奶奶还会在村里的老渡口搭亭,供路人遮风挡雨,并在那里煮上一锅热茶,免费供过路人饮用,夏日解暑,冬日暖人。
在郑超豪眼里,父亲郑明行医,是行善。上世纪40年代末,父亲在家里开诊所,有些村民生活困难,看病时都会先赊账,等农收时,用米换了钱再来还医药费。看到部分特别窘迫的村民,父亲总是让村民先把钱留着买种子,等待新的收成再还不迟。时间一点点过去,账簿上总有些人的帐一直记着没结清。为了让村民不再惦记欠着的医药费,父亲还曾烧毁了赊账本,以示不用偿还。奶奶和父母的真心和善良,让村民真心感激,也在郑超豪及兄弟姐妹们心中早早种下了行善的种子。
2008年8月,母亲去世,郑超豪在悲痛之余,为母亲成立一个道德基金,弘扬传统美德,把对母亲的爱转化为对社会的爱。与家人商议之后,凑足10万元,以母亲名字命名成立“华鑫道德基金”,主要用于在本村开展道德示范家庭的评选,促进乡风文明。
郑超豪有8个兄弟姐妹,兄友弟恭。二哥郑义豪原是村里的赤脚医生,不管晴天下雨,坚持为村民看病。三哥郑礼豪原是一名教师,退休后自学中医,每周六给郑义豪打下手在村里义诊。
郑超豪的妻子林玉霜从事护理工作多年,夫妻二人还一起创办了“诚济关爱护士基金”,他希望护士能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女儿郑祎梦上班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就捐到了“诚济关爱护士基金”,周边的朋友、同事需要帮忙,她总是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在我成长过程中,父亲一直是引路人的角色,他一直教导我要乐于助人,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收获一份快乐。”郑祎梦说。
在郑超豪牵头成立为低收入者发放早餐的崇德慈爱站里,也会经常见到郑超豪家族成员的身影,他们将一个个爱心面包发出去的时候,脸上的笑容与对方感激的笑容同样灿烂。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新政惠民!温州住房公积金贷款同比增长46.95%
社会12-14
-
优化人才评价体系 73人通过“问企识才”机制改革获评职称
社会12-14
-
从建筑码到房屋码实现“一码全链” 这场全国性会议上“温州经验”受关注
社会12-14
-
代表委员看温州交通变化 高速里程从全省倒数第二到全省第三
社会12-14
-
苍南启动省级共富乡村试点建设 一条国道串联5个抱团乡村
社会12-14
-
无土栽培 自动浇灌…… 鹿城这里有个种草莓的“植物工厂”
社会12-14
-
这个乐清民间技艺仅冬日可见!错过等一年
社会12-14
-
乐清这间乡村公益老年食堂老火了 持续温暖11年
社会12-14
-
三九补一冬!温州多家医院开启“三九”养生项目
社会12-14
-
温州今年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数超20例 为历年最多
社会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