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支招建言 为温州乡村旅游热“添把火”

温州网 2021-06-03 10:00:00

温州网讯  要说今年温州旅游的关键字有哪些,“乡村旅游”必定位列其中。就在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市各地的乡村旅游出现难得一见的火爆热潮。据支付宝发布的“五一”期间消费热度最高的十大县城榜单显示,我市永嘉县、苍南县和平阳县等三地入围。

乡村旅游火爆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近年来我市农旅融合的茁壮生命力。蓬勃发展下的乡村旅游业,还应如何加把劲?本期《委员观察》聚焦于此,剖析一二。

项目丰富、形式多样 乡村旅游驶上快车道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温州市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的推动下,温州乡村旅游备受青睐。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温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为1692.23万人次,同比增长396.88%,按可比口径恢复到疫前同期(2019年)的138.5%;实现旅游经营总收入13.96亿元,同比增长458.40%,按可比口径恢复到疫前同期(2019年)的198.30%。

乡村振兴带动美丽村庄建设,提升乡村环境治理,催生乡村旅游新业态。村居美了,环境美了,出游观念变了,越来越多的人将旅游目的地锁定在县城乡村。每逢假期,人们更愿意远离城市喧嚣,在文化溯源与旅游休闲中享受慢生活。同时,乡村文化在“乡约”中得到挖掘,乡村魅力在“村游”中逐渐被认可,这也让乡村旅游驶上快车道。

“五一”小长假期间,永嘉县岩头镇芙蓉古村迎来旅游高峰。为期5天的“宋韵楠溪”夜文博会在此举办,总计超10万人次的游客涌入芙蓉村,鉴故居、品文化、尝美食、看大戏。芙蓉村内新开的石雕馆、民俗馆、瓯瓷馆、摄影器械馆等珍藏的各式“宝贝”,让游客大开眼界,也让曾经半个小时就可以结束旅途的芙蓉古村,变得耐人寻味,让人流连忘返。夜幕降临,芙蓉村西门外的芙蓉市集被灯笼点亮,在田野中间,偌大的舞台,非洲鼓、街舞、永昆、乱弹轮番上演,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多重碰撞、交融,让芙蓉古村披上新衣,在夜色中发光发亮。

5月16日,第二届温州市乡村旅游文化节暨首届文成乡村旅游嘉年华在文成县百丈漈镇启幕。村光大舞台、生活市集、萌宠乐园等众多乡村新玩法,再加上歌曲献唱、畲乡婚嫁、特色美食、民俗表演、“侨品汇”特色文旅产品,丰富了游客的游玩模式。

在长塘村大月湾生态乐园内,滑翔翼、风筝表演、房车露营等时尚体旅项目,萌宠互动、换装摄影、玻璃滑道等网红新玩法,吸引了全市乃至全国大量游客前往体验。

此外,2021年平阳县庆祝建党百年红歌快闪活动暨美食“十大碗”宣传视频发布会、2021泰顺县第二届5号绿道彩虹跑、中国·楠溪江第二届桐花节等活动也相继举办,全市各县域以文旅为主题的活动可谓是遍地开花。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全市涌现了一大批美丽村庄、休闲农庄及乡村民宿,曾经的“农业园区”演变为“观光景区”,成为乡村“美丽经济”的新引擎。比如,文成武阳村、永嘉苍坡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泰顺竹里村等14家单位被列入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苍南县大渔镇渔岙村在浙江省第六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验收中获评优秀村。

乡村旅游发展,当然也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目前,全市已就乡村旅游发展制定了乡村旅游“提振发展”等五大行动,推出“文旅振兴11条”政策,开展“游千村·住千宿”等100多场市场营销活动,打造侨家乐、铁定溜溜、山根音乐艺术小村等乡村旅游品牌。4月28日,在文成召开的全市“侨家乐”品牌民宿发展现场推进会,推出《温州市“侨家乐”品牌民宿发展规范标准》。2021年,全市将全面推进“千村百镇十城景区化”工程,筹建 3A 级以上景区城5个、景区镇53个、景区村39个。

“环境美、产业优、交通畅、百姓富”。2018年,市委市政府吹响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的“集结号”。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田园的“两带一园”,已成为温州“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的转化平台。美丽村居建设、新型产业培育、农产品特色品牌打造、乡村文化脉络深耕……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市农文旅发展的有效载体,成为温州旅游经济又一新业态。

市政协常委、原野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星涛:

读懂用好政策,整合社会力量

吸纳社会资本,全民参与共建共享

后疫情时期,乡村旅游呈现井喷现象。当出国和外地游受到限制,人们将出游目光集中到县市域内。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曾经接近衰败的农村重获新生机。乡村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传统特色产业资源丰富以及国家政策的导向,带动乡村发展,引领百姓走上创收致富道路。

如何利用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绝好政策,让乡村旅游越走越稳,为此建议:

一是多元化建设资金库。乡村旅游建设主要由政府带头,财政供给,对于村居的建设和发展有一定局限性。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提升项目创建积极性和稳定性。

二是规范化民宿建设。乡村游的热潮,带来了民宿产业的兴起。但市场上的民宿品质良莠不齐,价格虚高、性价比低是不少游客遇到的共性问题。制定统一标准,从建设管理,市场运行,规范民宿产业发展。

三是全民化环境保护。倡导绿色旅游消费,实施旅游能效提升计划,推进节水节能型景区、酒店和旅游村镇建设,完善生活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开展全域净化、绿化、美化行动,优化旅游环境。

四是可行化政策制定。实事求是,明确细致的政策有较好的可行性、认可度。群众依据政策要求办事,建立契约精神,用好乡村振兴战略,实实在在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市政协委员,温州大学旅游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大学文旅产业学院执行院长金海峰:

以“微改造精提升”为着力点

做精做细乡村旅游,创建乡村旅游精品

当前的乡村旅游大环境优美、小场地破乱,旅游设施配套面面俱到,但维护保养严重滞后,设施质感较差,服务质量较低,旅游产品单一。为此建议:

一是提升存量产品运营精细化程度,创新增量产品运营模式。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和素质,招聘、培养专业人才;优化乡村社会环境,创新乡村民俗体验,改善语言交流环境,提升乡村建筑和环境的艺术审美等,精细化建设美丽庭院、美丽公路、美丽田园、美丽河湖。

二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拳头”产品,避免“千篇一律、千村一面”。各村围绕自身产业特色,抓特点、深挖掘,构建消费生态圈。基于较常见的采摘活动和农家乐,创新活动形式和体验内容,深挖特色单品,打造体验产品。

三是与时俱进完善旅游配套,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景观化、个性化、体验化。跟进游客中心实体与在线服务的功能互补,做好旅游目的地与高铁站、汽车站的交通接驳,完善停车场配套设施

(充电桩、智慧停车系统等)等。谋划游客中心、标识导览、公园绿化、休闲廊亭等功能、景观、文化与体验的融合。

市政协委员、泰顺县司前畲族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雷晓慧:

构建高效旅游营销体系,融合数字化改革

构建智慧旅游新模式

近年来,我市以全域旅游为契机,以文旅融合为路径,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乡村旅游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转型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乡村旅游发展仍面临招商引资力度小,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质量不高,宣传推广手段落后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建好设施完备的旅游接待体系。建设提升景区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安全、医疗急救等信息与服务,培育发展特色民俗、特色客栈、特色农业等乡村旅游新业态。

二是建好精准高效的旅游营销体系。制定营销规划,以需求为导向,树立系统营销和全面营销理念,实现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无缝对接。丰富营销内容,挖掘和展示地区特色。实施品牌战略,塑造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主题突出、传播广泛、社会认可度高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建立多层次、全产业链的品牌体系。

三是建好全域监管的旅游信息体系。实现免费 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主要旅游消费场所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主要旅游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开发建设咨询、导览、导游、导购、导航和分享评价等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建设文旅数据平台,从旅游大数据采集、分析、运用、共享的角度,形成旅游信息互联与共享。

市政协委员,温州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少春:

在可持续化发展中挖掘夜间经济资源

保有乡村旅游本真

乡村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人群对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甚至成为不少地方改变产业结构、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伴随乡村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类问题逐渐显现。例如旅游项目形式单一,管理水平不高,利益分散难以整体规划等,为此建议:

一是找准特色,做好规划。对人文资源、农产品资源、夜间经济资源等进行充分发掘,对业态予以统筹引导,避免近距离的雷同和重复,形成有特色和优势的乡村旅游品牌,不一哄而上搞竞争。

二是加强监管,建立标准。乡村旅游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居民,人们期待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欣赏自然的田园风光,但多数人已经无法适应乡村生活中的“原始”。因此加强行业组织的自治或政府部门的监管,在乡村旅游的本真和游客体验感间保持平衡。

三是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在带动乡村振兴,带领农民致富的同时,又要对农村自然和人文等资源进行保护,不以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杜绝开发性破坏。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 朱斌 陈巧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