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全国首个“镇改市”龙港,一批专家学者来支招

中国报道网 2021-06-05 15:28:02

中国报道讯(焦峰华 报道 通讯员 杨孟尧 伦玉敏)5月29日,“守好红色根脉:从红色文化到改革文化”­——2021龙港市党史理论研讨会在浙江龙港召开,来自省内外28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龙港精神”展开深入研讨,为龙港发展建言献策。

201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苍南县龙港镇,设立县级龙港市,龙港是全国首个镇改市以及全国首个不设乡镇、街道的县级行政区域。

浙江龙港是一座富有红色精神、勇于改革创新的城市,肩负着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策源地、基层治理样板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使命担当。龙港是目前全国唯一实行“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县级市。设市以来,龙港探索形成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清单转职能”“一张智网管全域”等“十个一”改革阶段性成果,获批4个国家级改革试点和12个省级改革试点,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典型案例。守好“红色根脉”,扛起改革大旗,担起探路重任,加快创成一批在全国全省领跑领先的改革案例和标志性成果。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龙港市副市长(挂职)赖先进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稳步有序推动符合条件的县和镇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特大镇设市”,表明龙港镇改市的实践方向得到充分肯定。他总结了龙港在推进基层治理体制创新方面积累的四点经验:一是以机构整合、权力整合为重点,加强政府职能整合;二是从推进政府职能社会化转移入手,加强政府职能“瘦身”;三是通过实施基层治理扁平化机制,推进公共服务下沉;四是推进数字化改革,以技术赋能实现整体智治。

浙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寿灿就龙港治理模式创新、营商环境优化等建议学者关注三个重点的研究方向:一是龙港演进过程中工商业的决定性作用;二是龙港营商环境的评估和测评;三是新时代“龙港精神”对浙学、红色文化、改革文化的传承及其自身特色发掘。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学者、博士生导师张国清认为,龙港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治理创新的成就与经验,是新型城市建设和简约社区治理的中国样本。龙港在远离核心城市或中心城市的乡村,通过人口、产业、服务的重新集聚,形成一种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取得了重要成果。他建议龙港市在规划人口增量的同时,要注意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配套和引入。

《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主编俞伯灵一直关注着改革开放以来的温州和温州模式。他认为龙港城镇化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缩影,龙港走出了一条既不同于西方国家也有别于我国其它地区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化道路。短短三四十年间,其在农民市民化、农业工商业化、农村城市化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都很“土”、很“中国”,非常典型,值得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关注和研究。

人大复印资料《精神文明导刊》编辑孙红建议龙港在文明创建活动中,加大公益广告铺设力度,加强对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的治理,注意公园和广场的文明创建,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学习先进文明城市的经验做法,请专家亲自来龙港问诊培训,加强媒体宣传造势。

浙江省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编审徐友龙回顾了龙港从渔村到城镇、从城镇到产业城、从特大镇到县级市的三个阶段,分析了龙港面临的各种挑战,建议龙港关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优质化,和谐生态环境,市民全生命周期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问题,更好地让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在城市治理中得到提升。同时指出龙港模式还肩负着向外和向上输出的重大使命。

《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主编高平建议龙港在发展中要注意人口、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在培育引进高质量教育资源和发挥老年人优势等方面有新的提升,建议注意挖掘本土乡贤文化、红色文化和改革文化。

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杨华认为龙港的“大部制+扁平化”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抓手是社区自治。而社区自治所依赖的是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维护和促进社区自治的途径就是社区信任机制的建立。新社区是网络式陌生人社会,有着道德重建的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从信任关系的确立开始。首先在信任关系的建立中开展社区自治运动,然后在社区自治实践中逐步生成新的道德,进而为社区自治提供更加充分的支持。她建议龙港通过其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实现为社区提供一种契约型信任,以改造和重塑习俗型信任,进而培育和促进合作型的社区信任。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副主编王篆认为,龙港市的改革实际上是放权到赋权的提升,在自上而下和自上而下的改革中找到了契合点。建议龙港在赋权之后,还要考虑赋能,提升治理效能。探讨龙港的亮点要有大局意识,模式推广时要注意龙港的特殊性。

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邢乐勤认为,龙港的发展蕴含着建设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战略意义,龙港始终贯彻改革创新正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她提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对传统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改革文化资源的发掘、传承与开发。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祝平建议,要充分尊重、认识和把握农民市民化的文化逻辑,处理好党委政府主导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精英再造与激励的关系,重视城镇空间正义与文化自觉,把价值生产与生活方式再造作为新型城镇文化建设行动的重要取向,激活后发优势,构建“人文+数字”的社区治理模式。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建议,构建改革龙港、理论龙港、文化龙港“三个龙港”。夏学民认为,撤镇设市、党政机构“大部制、扁平化”改革等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生动实践构成了“改革龙港”;一系列顶层设计、改革政策、法律法规和配套标准,尤其是本次研讨会专家学者们从理论高度对龙港之变的总结提炼构成了“理论龙港”;同时,对龙港之变的文化基因进行解码,诠释从红色文化到改革文化的演进脉络,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三个维度全面建构“文化龙港”,为龙港改革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温州市苍南县委党校教研室副主任、高级讲师陈忠巢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对标长三角基层治理先进县市经验,梳理了龙港社会治理的不足之处,提出要加强社区标准化建设,完善社会组织培训体系,加强网格化建设,创新人员配备,优化考评办法和片区综合体建设等具体建议。

浙江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主任助理吴晔通过对主流党媒关注龙港发展等新闻报道内容的观点总结和数据分析,勾勒了龙港在融媒体报道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总结了新时代“龙港精神”在基层治理改革中的体征表现,建议要做好新时代“龙港精神”的解读阐释、实践与理论的螺旋互动提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三篇文章;集聚媒体智库和智库媒体的平台赋能,助力龙港高质量续写撤镇换市“后半篇文章”。

浙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钭利珍回顾了与龙港结缘的因由,建议龙港市充分挖掘和呈现新时代“龙港精神”、革命文化,注意对龙港改革开放史的抢救式发掘和研究,做好新时代改革文化的梳理保护和呈现。

浙江潜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港市城市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陈文苞是龙港第一代移民的后代,他详细回顾了龙港的革命史和改革史,阐释了“龙港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态。

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陆聂海作了题为《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 促进龙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主题发言。建议做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打造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实践中心。建议创新基层统战工作,减少政府治理成本,促进基层社会和谐。

浙江科技文化研究院院长吴刚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大对智库的引入;二是加强数字化建设;三是加大科技和创新文化建设的提升。

温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谢安民分析了龙港“市管社区”的两种模式更迭及两类机制变迁,并对其未来模式发展和机制创新提出建议。

据悉,本次理论研讨会由中共龙港市委员会、龙港市人民政府主办,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协会、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科技学院基地、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钭利珍名师工作室、浙江科技文化研究院承办。

会前,党史理论专家组还到龙港规划展示馆、华中社区、市政务客厅、市文化中心等地参观考察,切身感受龙港发展变化的脉搏。会上,龙港市聘任陈寿灿、张国清、钭利珍等19位专家学者为龙港市特聘理论专家。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