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光明日报:浙江省龙港市党史理论研讨会召开

光明日报:浙江省龙港市党史理论研讨会召开

光明日报 2021-06-05 15:28:04

5月29日,“守好红色根脉:从红色文化到改革文化”2021龙港市党史理论研讨会在浙江省龙港市召开,来自省内外28位专家学者为龙港的发展建言献策。

201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苍南县龙港镇,设立县级龙港市,龙港是全国首个镇改市以及全国首个不设乡镇、街道的县级行政区域。

本次理论研讨会由中共龙港市委员会、龙港市人民政府主办,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协会、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科技学院基地、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钭利珍名师工作室、浙江科技文化研究院承办。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龙港市副市长(挂职)赖先进总结了龙港在推进基层治理体制创新方面积累的四点经验:一是以机构整合、权力整合为重点,加强政府职能整合;二是从推进政府职能社会化转移入手,加强政府职能“瘦身”;三是通过实施基层治理扁平化机制,推进公共服务下沉;四是推进数字化改革,以技术赋能实现整体智治。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学者、博士生导师张国清认为龙港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治理创新的成就与经验,是新型城市建设和简约社区治理的中国样本。龙港在远离核心城市或中心城市的乡村,通过人口、产业、服务的重新集聚,形成一种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邢乐勤认为龙港的发展蕴含着建设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战略意义,龙港始终贯彻改革创新正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对传统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改革文化资源的发掘、传承与开发。

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杨华认为龙港的“大部制+扁平化”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抓手是社区自治。建议龙港通过其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实现为社区提供一种契约型信任,以改造和重塑习俗型信任,进而培育和促进合作型的社区信任。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祝平建议要充分尊重、认识和把握农民市民化的文化逻辑,处理好党委政府主导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精英再造与激励的关系,重视城镇空间正义与文化自觉,把价值生产与生活方式再造作为新型城镇文化建设行动的重要取向,激活后发优势,构建“人文+数字”的社区治理模式。

浙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寿灿就龙港治理模式创新、营商环境优化等建议学者关注三个重点的研究方向:一是龙港演进过程中工商业的决定性作用;二是龙港营商环境的评估和测评;三是新时代“龙港精神”对浙学、红色文化、改革文化的传承及其自身特色发掘。《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主编俞伯灵认为龙港城镇化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缩影。短短三四十年间,其在农民市民化、农业工商业化、农村城市化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都很“土”、很“中国”,非常典型,值得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关注和研究。

与会专家还对龙港精神文明建设路径提出具体建议。浙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钭利珍回顾了与龙港结缘的因由,建议龙港市充分挖掘和呈现新时代“龙港精神”、革命文化,注意对龙港改革开放史的抢救式发掘和研究,做好新时代改革文化的梳理保护和呈现。浙江科技文化研究院院长吴刚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大对智库的引入;二是加强数字化建设;三是加大科技和创新文化建设的提升。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建议构建改革龙港、理论龙港、文化龙港“三个龙港”。龙港的生动实践构成了“改革龙港”;一系列顶层设计、改革政策、法律法规和配套标准,尤其是本次研讨会专家学者们从理论高度对龙港之变的总结提炼构成了“理论龙港”;同时,对龙港之变的文化基因进行解码,诠释从红色文化到改革文化的演进脉络,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三个维度全面建构“文化龙港”,为龙港改革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浙江省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编审徐友龙建议龙港要关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优质化,和谐生态环境,市民全生命周期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问题,更好地让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在城市治理中得到提升。《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主编高平建议龙港在发展中要注意人口、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在培育引进高质量教育资源和发挥老年人优势等方面有新的提升,建议注意挖掘本土乡贤文化、红色文化和改革文化。苍南县委党校教研室副主任、高级讲师陈忠巢,提出要加强社区标准化建设,完善社会组织培训体系,加强网格化建设,创新人员配备,优化考评办法和片区综合体建设等具体建议。(通讯员杨孟尧伦玉敏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陆健)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