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需于民:“提低扩中”呼声高
时下,斜杆青年成为“标配”。自媒体从业者小夕(化名),除了本职工作外,还兼职了文案策划、摄影、出版等相关的工作。每年下来,利用业余时间赚取的薪酬,也较为可观。
劳动创造价值。在收入分配的大格局中,初次分配意义上的劳有所得,是整个分配链条中最初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这也为“提低扩中”的收入分配调节思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温州医科大学高等研究院王钦阳教授,于去年作为人才引进到温州,从事化学生物学和肿瘤免疫治疗新技术开发等研究。他认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科研人员具有增收的潜力。如何更好地挖掘潜力?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具有国际化、被科学和技术界广泛认可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这一评价标准和体系,是温州当前缺乏的,却正是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建立的前提。”
不同群体致富增收的路径各不相同,但对于共同富裕的期盼是一致的。体现公平和效率的收入分配机制,成为民生期待。
在瑞安湖岭镇永乐村,一幢幢破旧的老房子蝶变成泉玥·湖岭度假民宿,这得益于瑞安创新探索的“三权分置”改革。永乐村党支部书记何调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先濒临倒塌的农房经过流转,农民每年能拿到每间2000元的租金,而且村民还能在民宿里上班拿工资,年收入一下子就增加了不少。
缩小城乡差距,老乡是关键。当了十七八年村干部的何调龙,一直在思考农民土地如何增值的问题。没有产业带动、缺乏劳动力,这是很多“空心村”面临的相同境遇。如今,他期盼着,民宿产业集群的梦想能够在大山深处落地开花,通过开侨家乐、销售土特产品,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龙湾状元街道一名基层干部,更关注二次分配。他告诉记者,很多拆迁户原本依靠家庭小作坊为生,房子拆迁后,原先的低小散产业进不了小微园,安置房一时半会还没建好,几代人需在外租房,这对于家庭经济收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于整村拆迁的,村集体收入也没了来源,如何让村民变市民后,能够享受社会保障同等待遇,从长远解决村民就业和村集体收入,还需要政府在政策保障上多一些精细化思考。
小微企业主谷雨,在温州开办的是一家互联网服务公司。面对企业“成长的烦恼”,他希望政府能够给本地小微企业多一些公平竞争的机会,除了在政府采购方面给予帮扶,还可以由政府牵头引进大项目,分解给产业集群里各家小微企业,通过有序引导,减少行业竞争内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多种探索与期盼中,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社会的理想图景,正徐徐展开。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孙余丹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