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非遗又双叒上央视啦,这次的项目有四个!

温州非遗 2021-06-18 19:45:00

  央视戏曲频道

  ——平阳木偶戏表演

  近日,平阳木偶戏表演艺术家王玉松、庄丽君受邀参加央视戏曲频道“在阳光下成长”少儿晚会。两位表演艺术家与小演员同台演绎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穆桂英形象。舞台上,古老的提线木偶与韵味纯正的国粹京剧相互融合、互相映衬,碰撞出精彩的火花,收获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CCTV10科教频道·匠人匠心

  ——泰顺木偶头雕刻

  泰顺木偶头雕刻是浙江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品种,南宋末年自杭州传入泰顺。明清时期的泰顺木偶头雕刻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以“雕工精细简练、开相文静秀美、脸谱描绘简洁朴素、粉彩工艺细致讲究、木偶人物性格各异”而著称。

  泰顺木偶头是雕刻手法和彩绘技艺的完美结合,先用樟木或其它纹质较细腻的杂木雕刻成型,后施以粉彩工艺。其造型特点是在头像比例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和变形,线条明快洗练、舞台形象俊美,生、旦、净、末、丑,忠、奸、贤、愚各具特性。为了增强木偶头的表现力,泰顺木偶头从传统的15种造型增加到180多种造型,特别的是脸部的活动技巧从几种增加到15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木偶造型艺术。

  2014年,泰顺木偶头雕刻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CTV10科教频道·匠人匠心

  ——泰顺药发木偶

  药发木偶源于宋代的一项烟花杂技,是以火药带动木偶表演的民间手工技艺。曾一度被认为在国内早已失传,泰顺有关部门研究人员考证后认为,长期以来存在于泰顺民间的“放花木偶”即为药发木偶。

  自清朝中叶从福建传入,至今完整保留制作、表演技艺。在一根长度为13至15米的毛竹竿上,隔层装置特制烟花轮和身穿光蜡纸服装的木偶,当最底层的烟花轮引线点燃后,会逐层喷放艳丽火花,带动木偶表演。只在庙会、祭祀等重大节庆活动时举行。

  2007年,药发木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CTV10科教频道·匠人匠心

  ——夏益锦戏曲盔头制作技艺

  盔头是指中国传统戏曲中,演员表演时头上所戴的头饰。苍南金乡夏家,是拥有近300年盔头制作历史的世家,夏益锦戏曲盔头数百年来享誉梨园。

  清朝初年,夏家人夏可显与宫廷内专事盔头制作的工匠金益锦结缘,学得盔头制作技艺。为了感谢金益锦传艺,夏家将其制作的盔头均冠以“夏益锦”的称号。

  时间来到如今的工业社会,但夏益锦戏曲盔头传人始终坚持128道工序纯手工制作。“这128道工序从第一代夏可显开始一直传到现在,我们始终没有改变过,传统文化我们是不会改的。”夏法允始终坚持传统技艺,将盔头品质放在第一位,“夏益锦的盔头用一辈子都没有问题。”让我们一起跟着央视的镜头一起走进本期匠人·匠心——《夏益锦盔头》。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 潘涌燚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