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集聚高端要素精准施策 在推动山区跨越式发展中彰显担当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科院)党委书记 张亨利
新发展阶段,推动山区跨越式发展,是事关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战略,也是“八八战略”再深化的时代体现。涉农高校应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同打破土地等基础资源供给不足、消耗承载力制约的瓶颈,发挥技术、成果、人才优势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协同性,用技术改善民生,用知识滋养民智,用市场增值民利,强化技术、人才、市场高端要素供给,在推动山区跨越式发展中彰显担当。
共同用好科技创新资源
是优化产业格局、推动山区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有效载体
科技创新成果中蕴藏着巨大的内驱源动力,能够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利用涉农高校科技成果解决长期困扰山区发展结构性和素质性的矛盾,真正将发展方式转变到科技创新先导、山海新型合作、生态产业发展的轨道上来,才能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有效转化。
搭建校地新型合作平台,创新区域科技合作模式。以提升山区自我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新时代校地合作需要以涉农高校在科研水平、人才供给方面的优势为基础,以数字化技术畅通生产要素流动、科技成果交流为契机,着眼于增强山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立足山区发展山区、跳出山区发展山区。涉农高校应聚焦山区适用的技术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围绕生态做文章,立足变生态资源优势为新型产业优势,注重合作中的优势互补,发挥山区比较优势,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立项新课题、建设新基地、应用新技术、开发新品种、开展新服务、进行新融合、建立新机构。针对山区产业现状,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项目合作、建设创新平台、建立实体校地院地研究机构等形式,在生态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农林新品种选育、农林机械智慧化提升、农田宜机化改造、互联网科技、人工智能、艺术创意、知识产权、电子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依托发达地区涉农高校科研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开展全方位、各领域、多维度的合作,推动山区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高质量发展。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科院)依托高职院校建在科研院所基础上的优势,在文成县设立实体校地研究院,探索实施“产业+创新+服务”农业综合服务模式,通过“企业+导师+项目”将文成农业发展的“真需求”与院校的“真技术”精准对接,合力打造山区特色产业集群。实现科技创新倍增效果,发挥成果人才协同效应。发达地区涉农高校通过与山区开展成果对接和人才交流活动,探索柔性引进机制,与欠发达地区互派优秀人才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以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产业服务团队为载体开展综合服务,为山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用好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小院制度,针对当地特色产业、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进行跨单位、跨学科运作,建立“科研院所+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机制,“对接产业派专家,针对问题建团队”,组建高水平团队、产出接地气成果、实现引领性发展,打通“科技转化-产业优化—三农现代化”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发挥科教融合作用,提升科技服务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力。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员将温州地区制茶企业先进工艺和文化理念与泰顺茶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夏秋茶产品、打造手工茶产业文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延长茶叶生产周期,有效带动当地就业。
协同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是激活内生动力、推动山区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
实现山区跨越式发展,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产业兴旺、政策红利都离不开内生动力的驱动,产业是基础,关键在人才。涉农高校发挥人才培养基本职能,创新农民素质提升模式,实现扶志和扶智双举并行,增强山区群众的自我发展动力。
关注肯干靠扶志,加大政策宣传宣讲力度,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与涉农高校合作,定期开展送党课、讲党史下乡活动,在思想上培训、在干劲上激发,强化山区群众想干事的主观能动性。关注会干靠扶智,涉农高校应以产业发展为载体,建立山区群众积极参与的技能培训体系,打造覆盖市(乡村振兴学院)、县(乡村振兴学校)、乡镇(乡村振兴讲堂)、村级(新时代乡村农民讲习所)的开放式乡村振兴人才系统化培养平台。
通过建立实体乡村振兴学院,实施优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层党员干部、乡村人才学历提升、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精英带头人培育等特色项目培训,以及训后跟踪指导、农业产业提升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打造乡村振兴本土人才队伍。用好农民培训成果,强化善经营、能管理、敢追梦的山区带头人号召力和引领性,引入项目路演竞赛机制,深化农民职称评聘机制,通过农民培训、涉农高校科研成果立地转化培育新型职业“田秀才”“土专家”。政府应加大对符合山区产业功能定位、具备带头示范作用的项目和个人资助、扶持力度,激发山区群众创业创新的热情,树立农村人才勇于创业成功致富的标杆。
合作激发市场资源活力
是培育新增长点、推动山区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基础。但是基于农业产业和农产品的“准公共属性”以及山区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的现实性,用活市场资源、用好市场资源,需要将政府资源调动能力、公共服务统筹能力与市场理性选择机制、迅速反应能力相结合,在山区跨域式发展中注入市场经济与新型举国体制的社会主义制度双重优势。
以县带村,以企促户,校地企联动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挥浙江块状经济产业特色化优势,引入优质社会资本,地方政府、涉农高校、社会资本需要共同探索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的有效路径,校地企共同联合在山区设立帮扶基地、合作车间。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科院)以组织化模式创新试点、共享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构建等措施为抓手,创新实施“企业+农户+高校”股份制合作农场,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投入品、装备导入小农户,形成条块交织的立体化组织模式。依据产业共性通过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凸显样板效应,实现县域之间贯通合作,共同对接线上线下销售终端,缓解农户农产品难卖问题。以“数”兴业,以业成特,校地共建打开新业态带动发展新思路。深化新业态与山区跨越式发展深度融合,涉农高校应发挥创新资源集中的优势,与地方政府共同探索“数字+”山区建设模式,着力打造数字技术支持下康养旅游产业、山区文创产业多功能平台、园区,将山区建成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型技术密集劳动集约型制造基地、新业态输入基地、生态旅游观光康养基地、碳中和碳达峰生态保障基地。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科院)先后投入200多万元与企业共同打造智慧化数字农业平台,针对温州特色农业产业建设“互联网+”农业可视化平台,在可用性、普适性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来源:温州日报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新政惠民!温州住房公积金贷款同比增长46.95%
社会12-14
-
优化人才评价体系 73人通过“问企识才”机制改革获评职称
社会12-14
-
从建筑码到房屋码实现“一码全链” 这场全国性会议上“温州经验”受关注
社会12-14
-
代表委员看温州交通变化 高速里程从全省倒数第二到全省第三
社会12-14
-
苍南启动省级共富乡村试点建设 一条国道串联5个抱团乡村
社会12-14
-
无土栽培 自动浇灌…… 鹿城这里有个种草莓的“植物工厂”
社会12-14
-
这个乐清民间技艺仅冬日可见!错过等一年
社会12-14
-
乐清这间乡村公益老年食堂老火了 持续温暖11年
社会12-14
-
三九补一冬!温州多家医院开启“三九”养生项目
社会12-14
-
温州今年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数超20例 为历年最多
社会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