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浙南山乡绿映红

浙江日报 2021-07-17 15:39:49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13日,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前,青年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的声音响彻山谷。各地党员干部纷纷赶赴位于温州市平阳县凤卧镇的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忆往昔峥嵘岁月,传革命奋斗精神,宁静的革命老区变得热闹非凡。

眼下,位于平阳西部山区的凤卧、山门等革命老区迎来了旅游高峰。纪念碑前和陈列馆内、红色研学基地和农业生态园里,前来研学和休闲的游客络绎不绝。平阳县文旅局局长苏志煌告诉记者:“革命老区游客接待量已连续3年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

素有“浙南红都”之称的平阳县下辖16个乡镇,除南麂镇外均为老区乡镇,老区人口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山路崎岖的革命老区,如今成了热门旅游地。近日,记者蹲点这片红色热土,探寻老区奔富的奥秘。

环境整治

老区变景区 家乡更美了

凤卧镇,冠尖山和马头岗遥相呼应。1939年7月,共产党人舍生忘死,踏过坎坷山路,冲破重重封锁,在这里召开中共浙江省一大,翻开了之江大地崭新的一页。

当年崎岖的山路和封闭的环境为党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有利保障,但群山环抱的险要地势也一度成了村庄发展致富的障碍。在凤卧走访时,当地人提及发展时说得最多的词就是“不容易”。

“早几年,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年迈的村民大多靠种粮为生。”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如何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一直是凤卧镇马头岗村党支部书记翁迪然的心结。挖掘红色资源搞旅游,党员干部早已达成共识。但是,从马头岗村走山路到凤卧镇上就要近两个小时,游客愿意来吗?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冠尖山下。凤卧溪穿流而过的凤林村也有“请客”的痛处:2016年前后,村民为增收自谋出路,家家户户搞养殖,凤卧溪变得黑臭难闻。

要请客上门,先得把家里打扫干净,把路铺好。当地党委政府下定决心以“党建红+生态绿”为抓手,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刀阔斧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提升。

“党员干部带头拆除自家棚舍。”凤林村党支部书记郑书寿说,停养减少了眼前的收入,但能换来未来更大的增收,这笔账怎么算都值得。果不其然,完成了养殖污染整治后,凤卧溪变清了,村庄道路变整洁了。腾出的土地建起了停车场,也引来了“红色旅游专线”。

如今,冠尖山和马头岗之间,红军古道、红色文化主题园等在绿色的山麓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而宽敞的马路也直通马头岗村,村民乘坐公交车,半小时内就能到镇上。凤卧和山门等老区对革命旧址遗迹、纪念建筑抢修保护,打造了红军挺进师纪念园、省一大纪念园等红色景点。今年,省一大纪念园(马头岗)二期工程、马头岗村红军洞提升工程均已完工。凤林村和马头岗村先后获评浙江省3A级景区村。

“变化可以说日新月异,党员干部也越干越有劲,不断联系乡贤前来考察,出差外地跑项目。”凤林村党支部书记郑书寿说,“我们不能辜负了革命先辈,闯也要闯出一条路来。”

游学结合

流量变留量 人气更旺了

红色景点陆续打造出来,形成集聚效应,游人如织。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很多游客来了,但很快就走了。

“基本当天往返。”凤卧镇党委书记徐杰一度很无奈。瞻仰、参观为主的游客“流量”难以形成村庄发展的“留量”。

怎么让游客留下来,是老区发展红色旅游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平阳一改粗放式的游客接待,进行目标游客精细化管理。2020年,浙江红村研学营地落户凤林村,专门做传承“红色根脉”的增量文章。“我们面向中小学生。”负责人陈云说,每期红色研学旅行,一般持续四五天。“孩子们做草鞋、搭土灶,体验内容丰富。”为了解决吃住等问题,他们流转了80来间老房子,为20来个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

研学营地的落成,延长了凤林村红色旅游的链条。游客们在村里住得下、玩得好,同时还给村民增加了就业岗位、提供了增收渠道。

这正是平阳提出的“红色旅游+”战略。平阳把打造浙江红色研学第一县作为着力点,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其中,省委党校平阳分校挂牌至今,已累计面向全国承接红色教育班次300余个,培训学员2.4万多人次。

省委党校平阳分校、浙江红村研学营地、山门拓奇军旅文化园等红色研学项目,已经成为老区的网红打卡点。预计每年吸引党员干部和学生参与研学活动近15万人次。

围绕着这些网红打卡点,一批“食、住、行”一体化项目落地。乡贤郑经益牵头组建浙江红村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凤林村集体合办红军饭店。浙江红培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对村里的古民居进行了修缮,开办起高端民宿。

“已经有二三十名村民返乡创业了。”郑书寿说,曾经人口外流的凤林村,如今也能常常听到孩子们、年轻人的欢声笑语。

业态融合

游客变顾客 产业更兴了

游客虽多,但对大多数群众来说,并没有产生直接收益。平阳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在调研中发现,老区群众的主要收益还是农业种植,如果农产品卖不了什么钱,还是只能出去打工。

必须打开鼓腰包的渠道。在马头岗村,翁迪然大胆鼓励村民做粉干加工。“平阳粉干名气大,又易携带、保存,游客买点粉干带回去是个不错的选择。”初尝甜头,做粉干的农户从几户迅速增加到几十户。一年下来,每户年增收三万元到四万元不等。村民也从在家门口、路边摆摊销售,到后来集体搬到镇上农产品展销中心销售。

开设农产品展销中心,这是平阳县“以红促农”政策落地的一部分。当地把农业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打通,通过串点成线发挥集聚效应,让游客变顾客。桑葚、柚子、橙子等水果采摘项目纷纷亮相,逐步形成一条红色观光、绿色采摘和农产品带货相结合的热门线路。

要放大增收效应,打铁还需自身硬。当地引入品牌知名度大的关联产品,形成红色旅游带货产业链。“一叶黄茶,市场价最高能卖到上万元一斤!”平阳县老区发展促进会会长伍兆澄说,平阳发掘了平阳黄汤、南麂大黄鱼、平阳鸽蛋、平阳马蹄笋、怀溪番鸭等特色农产品,统一打造“平阳五个鲜”品牌,为革命老区农产品销售赋能。

全县每年还安排500多万元用于“平阳五个鲜”产业和品牌建设。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线上建立两个云展厅,以及智慧监管、智慧服务、智慧展销等数字农业平台。仅去年,“平阳五个鲜”特色农产品销售便达12.2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依托这种产业融合模式,平阳西部乡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去年增长3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近10%。

产业兴旺鼓起了农民腰包,山门镇旺源村雷顺杭成了致富受益者。乘电梯上5楼,进门便是带飘窗的大客厅,一家人闲时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以前我们住在山上老房子里,生活很不方便。现在下山买了房,小区里有篮球场、健身房、阅览室、电影院,对面就是滨水公园,到镇上开车也只需5分钟。”短短半年多,雷顺杭便深切感受到了老区发展给自己带来的幸福。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