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浙江日报:一枚徽章现匠心

浙江日报:一枚徽章现匠心

浙江日报 2021-07-17 15:39:50

他有军人的刚毅,也有文人的风雅。他有商人的敏锐,也有工匠的精神……

1956年出生的陈加枢,退役后创办了苍南金乡徽章厂,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发展成优秀民营企业。“七一”前夕,全国各地710多万名老党员陆续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些意义非凡的纪念章,其中220万套就产自金乡徽章厂。

“把每一笔订单当军令来完成。”退役41年,陈加枢始终保持军人的初心,精心做好这一枚枚小小的徽章。

43年党龄的老党员

“第一眼见到样品也被震撼”

在金乡徽章厂样品室,陈加枢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装盒,一枚精美的徽章展现在记者眼前。“3大部件,有哑金、亮金等5种上色工艺,包含党徽、五角星、旗帜、丰碑等元素……”陈加枢说,见识过无数徽章的他,第一眼见到“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样品时也被“震撼”了。

陈加枢是今年年初接到生产邀约的。8家企业参与竞争,大部分是央企。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不是怕竞争不过,而是感觉责任重大。“我自己也是43年党龄的老党员。能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尽一份力,这是莫大的荣幸。”

产品审核通过后,3月底开始投入生产。一系列难题摆在陈加枢面前:小小的纪念章,每一枚都要经过23道工序,仅电镀就需要7次,每一处的色彩都有严格的区分,同时又要保持整体一致。尤其主章是圆鼓面的,电镀材料必须瞬间凝固,不然会分布不均。“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陈加枢说,小徽章蕴含着高科技。他指着纪念章上的一层镀金说,“你看,这层镀金厚度只有万分之二毫米。”徽章验收时,要经过一道耐磨耐腐蚀测试,一旦有一枚通不过就要推倒重来。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金乡徽章厂投入了十几位研发人员,“工艺细微到肉眼看不见。”为了确保工期,一边生产一边调集工人、购买最新设备,“员工从原来200多人增加到800多人。”因担心部分员工对新设备不熟悉而出现差错,陈加枢将老员工与新员工搭配成组,确保每个生产环节顺利进行。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生产中,陈加枢不断鼓励员工,也为自己打气。“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不能退缩,要把最好的产品生产出来。”

如今,看着一枚枚纪念章佩戴在老党员胸前,陈加枢内心充满了自豪。他打开办公室抽屉,从里面拿出一叠各种徽章说,徽章代表的是责任和荣誉,“这也是我坚守这一行的原因之一吧。”

儒雅的退伍军人

“把产品提升到艺术层面”

在金乡徽章厂3楼,有一个产品陈列馆。近1000平方米的展板上,陈列着数万种徽章,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徽章王国”。“这是1990年亚运会开幕式纪念章,这是2008年四川抗震救灾纪念章……”陈加枢如数家珍地介绍。在他眼里,每一枚徽章都是独一无二的。

1983年,陈加枢创办金乡徽章厂。当时他刚退役不久,缺资金缺销路,他硬是把生意做到了世界各地,先后为联合国维和部队以及50多个国家生产徽章。“其实也不是一帆风顺。”回忆起自己的创业经历,陈加枢感慨颇多。就在企业创办初期,因为负债累累内部出现分歧,他毅然决定一个人承担全部债务。他没有十足的把握,凭的就是军人的刚毅和果敢。“我们都能看到他眼睛里有光,走路带风。”一位老员工说,大家被他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

陈加枢拟定的发展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引进先进设备和人才。在周边企业大多还是小作坊的年代,他已经在上海广招人才,并设立了企业研发中心。在金乡徽章厂的走廊上,挂着一排排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很多产品都是我们自己研发设计的,发明专利有近20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金乡徽章厂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厂区随处可见书画、根雕等艺术品,像艺术馆。走进企业的研发中心,墙上“把产品提升到艺术层面”的标语挂在最显眼处。“我在部队里是文艺兵。”陈加枢身材挺拔,举手投足间有一股儒雅之气。

在商海里摸爬滚打多年,他始终没有放弃艺术爱好。在他的诸多社会职务中,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金乡镇文联主席。至今,他依然保持晨起练功,跳民族舞、芭蕾舞的习惯。“艺术能提高一个人的眼界。”陈加枢说,他一直把艺术融入产品制作。他说,每一枚徽章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要用艺术的手法讲述出来。”

今年,除了公司的事务,陈加枢还在忙一件事:他要建金乡徽章博物馆。“这是我多年的夙愿,把自己收藏的徽章和艺术品都放进去,作为科普教育基地。”目前,博物馆用地已经获批。

始终如一的“赶潮人”

“带本地小企业抱团发展”

在金乡徽章厂门口,“敢为天下先”五个大字格外吸睛。1986年,陈加枢为迈向大城市、拓展大市场,满怀热血赴上海举办徽章观摩会。上海之行让金乡徽章厂一炮打响,成了工厂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如今,35年过去,当年的“小厂”已成为走向世界的“大厂”。但陈加枢身上那股执着和拼劲儿,却延续至今。和当初抱着一腔孤勇带“小徽章闯大上海”一样,爱挑战的老陈又有了新的野心。守着厂名中的“金乡”二字,这一次他想为本地徽章产业“做点事情”。

在陈加枢的脑海中,一张徽章工业园的蓝图正在成型。在金乡镇,除却金乡徽章厂,还有大大小小的徽章企业300余家。他们多采用家庭作坊式生产,一家企业只专注于一两种产品或工序。低小散的传统模式不仅存在着环境污染的隐患,更容易引发同质竞争。而建设徽章工业园的构想,正是为了打破发展桎梏。“虽是小企业但各有优势,集纳进园区后,可以有效解决资源能耗等难题,实现抱团发展。”如今,这一构想已被当地政府作为重点项目提上了日程。预计建成后将成为规模大、工艺精、配套齐全、产业链完备的徽章工业园区。

陈加枢的信心来源于对“小徽章也有大市场”的坚定。近年来,不断变幻的市场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他认识到,产业发展要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实现“多条腿走路”。为此,陈加枢始终要求自己要像企业初创时一样,做一个“赶潮人”。他早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承接订单,做“二手加工”的角色。

“我们要做一手生意。”为此,陈加枢跑遍了北京、上海的知名高校和创新企业,搜寻人才和合作对象,将设计和研发当成了企业的头等大事。在企业研发中心,设计师的桌面上,堆满了新开发的徽章样品,镶嵌了珠宝、玉石的挂件、当红影视IP的文创周边、贵金属类奢品……陈加枢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开启徽章产业的新时代。

38年,30余万种产品,陈加枢和他的徽章制造事业,仍旧“正当年”。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