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乘着千年瓯越之风,打造温州新时代文化高地

乘着千年瓯越之风,打造温州新时代文化高地

温州网 2021-07-18 10:49:00

日前,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审议《中共温州市委关于激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 高水平推进文化温州建设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为温州加快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相适应的新时代文化高地,描绘了一条清晰路径。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温州拥有5000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城史,孕育了多元开放、富有特色的瓯越文化和人文精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创业创新创富已深深融入温州砥砺奋进的发展史。立足百年新起点,温州将在持续增强经济硬实力的同时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全面实施“十大文化工程”,着力构建三大文化生态圈,使文化温州成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标志性成果。

沈红芬 摄

循着前行之路,温州将锚定目标全力出击——到2025年,构筑瓯越文脉薪火相传、千年古城魅力四射、文化地标不断涌现、瓯江山水诗路高标建设的传统文化生态圈;构筑文明素养全面提升、创业创新活力迸发、城市品格不断彰显、东亚文化之都享誉内外的城市文化生态圈;构筑文化经济深度融合、文化供给日臻完善、文化创意引领风尚、数字温州加速崛起的数字文化生态圈,努力打造成为源远流长瓯越文明与新时代温州人精神交相辉映的文化温州。

以文化之“魂”

激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

根据《决定》,我市将深入实施文化铸魂工程,加强新时代理论武装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以建党百年、党的二十大、“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深入实施百年理论创新研究工程,深度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研究,组织开展“温州剧里看中国”研究。深化中小学“四品八德”育人模式,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用好“新青年下乡”“开学思政第一课”等载体,形成大中小幼一体化的思政体系,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聚焦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革命遗址、遗存、遗迹,着力形成一批研究成果,全面展现浙南革命史的历史地位和内涵价值,擦亮“红动浙南”品牌。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红色基因薪火行动,让浙南红色根脉在传承中持续焕发时代光芒。

国旗教育馆

为不断弘扬和提升新时代温州人精神,我市将深入实施文化图强工程。在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上,积极构建“全面普查、重点解码、多维评价、实体运用”机制,率先探索文化基因转化利用路径,创新推出文化基因解码“温州样板”。做好“永嘉学派”思想内涵的科学利用,开展“永嘉学派”系列重大课题、重要学术研讨,建好永嘉学派文化公园、永嘉学派馆,梳理分析温州文脉和温州人精神的深层次联系,提升当代价值及影响力。

温州历史文化名人

在丰富发展新时代温州人精神内涵上,将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持续打造一批全国改革示范样板。深化对外开放“十大举措”,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参与区域合作与竞争,让“世界的温州”展示出别样精彩。实施新时代温州人精神进机关、企业、社区、乡村、学校、商会、景区、侨团组织、网络空间“九进”活动,推动新时代温州人精神成为城市独特的精神标识。

在激发温州人创业创新活力上,将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着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引导广大企业家聚焦实业做精主业,持续推动经营方式、合作模式、管理机制等全面创新;建立健全竞争、开放、激励等方面机制,打通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三界融合”创新路径。

瓯越文化,重在传承。我市还将深入实施文化传承工程,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保护,提升温州非遗国际影响力,推动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着眼“文化挖掘保护”,我市将深化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工作,加大东瓯国史迹研究和展示,加快曹湾山等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加快泰顺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苍南矾矿申报世界工业遗产。

泰顺廊桥 泰顺县供图

苍南矾山镇 矾山镇供图

围绕“非遗传承”,我市将放大“非遗在社区”国家试点效应,挖掘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响“百工之乡”品牌,实施“百工兴镇”行动,推动传统工艺振兴和老字号保护传承发展;实施非遗传承人培育计划,壮大非遗项目传承人队伍。此外,我市还将深化温州历史名人文化研究,建立资源大数据库和名人子库,加强历代名人文献著作、书院题刻的保护利用,深度挖掘内在优秀基因、思想文化资源。

温州发绣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以文化之“髓”

塑造城市独特风貌品格

文化,看似无形却有形。在潜移默化间扮靓城市、普惠民生。根据《决定》,我市将以文化塑韵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化精品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文化品位,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打造新时代文艺创作高峰。

聚力“城市建设”这篇文章,我市将强化城市文化美学引领,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文化元素融入城乡规划建设,塑造山水斗城古韵。以“精建精美”为抓手,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城市建筑、城市色彩、城市天际线、城市夜景光彩等规划与管理,建设“五美”新温州。牢固树立低碳城市理念,统筹布局主题公园、文化绿道网建设,突出公共空间的文化景观塑造,构建多层次的瓯越文化景观体系,着力打造“城在绿中、园在城中、城绿相融”的美学意境。

俯瞰三垟湿地公园美丽景色。叶建文摄

纱帽河。杨冰杰 赵用 摄

围绕实施“千年古城”“古村”复兴计划,将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复兴行动,推进鹿城五马—墨池、庆年坊、朔门街,瓯海梧田老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与开发利用;推进江心屿改造提升,再兴“中国诗之岛”“世界古航标”“江天佛国”的文化胜景。围绕城市文化新地标打造,将高标准规划建设温州新国际会展中心、温州美术馆、温州档案中心等功能性支撑性地标项目;全面推进亚运城市提质升级行动,完善提升温州奥体中心、龙舟运动基地等一批赛事场馆设施,提高体育赛事承办能力,实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江心屿。苏巧将 摄

聚力“文化惠民”这篇文章,我市将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均衡布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五年内实现“市有五馆一院一厅、县有四馆一院、区有三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社区)有文化礼堂”;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大幅增加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推动“文化礼堂”“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农家书屋”“百姓健身房”等基层文化阵地提质拓面,优化城市影院和文化阅读空间布局,构建高水平城乡一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温州城市书房

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我市将整合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公共文化资源,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加强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业态应用,推动公共文化资源联网上云,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半径和服务品质。我市还将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实施“乡村文艺繁星计划”,支持行业组织、专业院校、文艺院团、专业文艺工作者,通过结对帮扶、互动共创、品牌塑造、驻场演出等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古宅欢歌 王忠清 摄

聚力“文化精品”这篇文章,我市将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实施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优行动,推出更多具有温州地域特色、展示温州人文精神、深受群众喜爱的“大作、大戏、大剧、大片”。打造文艺创作平台,建好“温州文艺之家”、温州市剧本中心,加大对文艺创作原创性、基础性环节的扶持力度。厚培文艺创作土壤,完善尊重原创、鼓励“冒尖”、呵护创作的激励机制,探索成立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健全文艺创作生产资助体系,集聚更多国际国内一流的文艺原创力量。

温州家人系列

以文化之“力”

厚植民营经济发展优势

进入新发展阶段,温州要如何以文化之“力”汇聚高质量发展之“势”呢?《决定》给出解题思路。

——实施文化兴业工程,提升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

我市将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构建“一城两带多点”全域文化产业发展布局;突出以时尚为核心的工业设计,引导时尚创意设计企业集群发展。打造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实施“文化 ”发展战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依托数字经济优势,发展网络视听、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数字创意等新兴文化业态,力争网络视听基地等重点项目落地。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着力招引一批世界500强、全国100强的文化企业地区总部及其研发基地;力争到2025年,实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00个,培育重点文化企业100家。加强版权保护运用,制定实施“版权助力民营经济计划”。

塘河文化影视基地效果图

——实施文化厚德工程,塑造新时代文明新风尚

我市将全力推进城乡全域文明创建,实施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城市“八大提升计划”,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高水平迈进、向县域延伸,着力培育“全国文明城市集群”;深入实施新时代“四德”工程,用好温州道德馆、温州防疫馆等道德阵地,扩大“红日亭”“兰小草”等道德标杆示范效应,打造新时代文明道德建设温州样板;大力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温州道德馆 鹿城供图

——实施文化传播工程,建设展示城市精神重要窗口

我市将做强城市文化品牌,积极构建由“戏曲故里”“歌舞之都”“书画名城”“百工之乡”等文化金名片组合的文化品牌体系;提升文化传播推广力,建设温州智媒信息港,深化“7431”网络治理模式,完善海外传播中心和基地的布局,巩固拓展“一平台一中心五基地”传播阵地;多层次推动对外文化交流,高水平办好“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温州活动年”,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友城群。

2022年度“东亚文化之都”终审温州高分夺得状元席

——实施文化优人工程,强化文化温州建设人才支撑

我市将引育高层次文化领军人物,聚焦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培育一批理论社科、新闻出版和对外传播、文学艺术、文化经营管理等领域优秀人才,着力形成文化名家、艺术英才和高层次领军人才聚集效应;深化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系统性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规划建设,完善和落实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政策措施;持续优化文化人才创业创新生态,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将文化人才扶持纳入市委人才政策体系,建立文化人才“名誉 奖励 地位”的激励机制,使各领域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此外,《决定》还从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改革创新、强化数字赋能、优化要素环境等方面,对高水平推进文化温州建设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并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三类、共30项指标的责任单位和2025年目标,构建“比拼赛马”机制,推动形成狠抓落实、争先创优的工作局面。

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

记者 叶凝碧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陆珊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