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了解多少?跟着地图,一起去感受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吧~
温州,一座历史悠久的山水之城,这里历史文化遗存众多、特色鲜明、弥足珍贵,是浙江省1991年公布的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16年4月更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本期地图君从三名工作的主管部门——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取资料,为大家编制了《温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地图》。从名城到名镇,再到名村,无不在悠悠岁月里散发着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独特魅力和风韵,我们不妨跟着地图去转转,在走街串巷中,倾听娓娓道来的古城故事,感受温州城市悠久的文化蕴涵~
扫码进入手机地图
可查看相关点位信息 还可导航到目的地哦~
PC端网页版地址:https://zt.go577.net/#/mapView?shop_id=68&map_id=286
在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指导下,本期地图君为大家带来了《温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地图》。到目前为止,全市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处,另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处、名镇8处、名村12处。下面,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温州-名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温州,简称瓯,古称东瓯,是一座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和2200多年行政建置史的古城。温州于1991年被浙江省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16年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温州城市倚江、负山、面海,素有“东南邹鲁、百工之乡”之称,是我国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策源地和创业名城,以“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享誉世界。境内山水资源丰富,历史文化遗存众多。
温州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其山水斗城格局是中国古代堪舆学运用的典范;是以永嘉学派事功思想为文化基因的创业名城;是中国沿海城市陆海交融发展的典型代表。温州古城历经1700来年而山水格局基本未变,现温州古城内共保存了五马街—墨池坊、城西街、庆年坊、朔门街等共四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以及江心屿历史保护地段,基本完整保存了温州古城“东庙、南市、西居、北埠、中子城”的功能格局。图片图片
平阳-顺溪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平阳人杰地灵,文化底疆深厚,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南雁落山. “东瓯雁荡,为天下名山,山有二,其南在平阳者出名尤早”(明弘治福建运刘平阳人蔡芳《南雁萧山记》)顺溪是南雁荡山五路(可岭、畴溪、施岭、吴山、闽)之一,“清溪曲曲抱山来,万竹丛中叫画眉,不减桐江好山色,一竿秋水最相宜。(清.孙锵鸣《游顺溪诗》)就是此地景色的写照。顺溪因溪顺流穿镇而过而得名,唐末已有先民居住,至明中叶,已成为平阳、瑞安、泰顺诸县边地山区的商品集散中心和交通要塞,在《康熙县志》中被标注为“顺溪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山区古镇。古镇中的陈氏古民居建筑群多建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为浙南山区民房建筑的典型,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素有“浙南中晚清民居博物馆”的美誉。而沿溪老街共有千米,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当年,顺溪各行商铺40多家,商店字号享誉浙南。图片图片
乐清-南阁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南阁村坐落在以峰、洞、瀑、障四绝称著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的雁荡山北麓。雁荡山脉的一支扩苍山自西向东连绵起伏,在永嘉、乐清交界的分水岭北端以东形成一个狭长的峡谷低地,一条山溪从中蜿蜒流过,人们习惯上将流经这片谷地的溪水称为九曲溪。这就是南閤人生活憩息的地方。经过许多代的开垦和精心耕种,这里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 5000 多人的大型宗族村落。 南阁章氏起源甚早,先祖章及唐时曾为福建康州刺史。其后历代世祖因仕宦逐渐迁至浙江,南閤章氏的始祖章贲即在扩苍山任提举,年老辞官后择地定居于此,从而成为南閤村的创立者。明代以前,南阁村落人口不多,紧邻山脚而建,沿山脚呈东西向展 开,建设基本上限于里街以南。村落格局为典型的依山而居的带状形态。明代起村落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住宅建设突破里街向北拓展,发展出与里街平行的上街和南北向的牌坊街,直通至九曲溪。后者成为村落主要对外交通。随着明代牌坊的逐渐建立,住宅建设也从沿山脚南北向布置转变为沿牌坊街呈东西向布置。明清两代,人丁兴旺,村落摆脱山村格局。在后山和九曲溪界定的狭长谷地上,坐北朝南、呈山环水抱之势,依山面水而居,形成以牌坊街为中心,东西向横向发展的宗族大聚落。因此村落道路系统也从以平行等高线的东西向道路为主演变为以垂直于九曲溪的南北向道路为主。牌坊街成为村落的文化商业街。章氏总祠、支祠、店铺等都在街两侧依次排开。自此村落格局基本确定。图片图片
永嘉-屿北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地处楠溪江上游河谷平原,是楠溪江该流域尚存的30余处古村落中历史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村庄之一。屿北村始建于唐代,由徐氏所居,原名菰田,因位于屿山以北而更名。后宋朝礼部尚书汪应辰及其弟汪应龙从江西玉山潜隐屿北外后棠塆,汪氏一脉日益繁衍,迄今已历三十五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屿北曾是瓯北中心县委驻地,是我党抗日战争中后期永嘉县开展游击战争的智慧中心,也是浙南地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在永嘉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一曲光辉的篇章。屿北村历史悠久,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古即有“溪山小邹鲁”和“一门六进士,两世三尚书”之美誉。屿北村2006年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2009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2010年被评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评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3年登上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入选第三批全国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2019年入选2018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2020年入选浙江第二批省级农村引领型社区。“千年古邑,红色村落”,屿北村拥有众多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科学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和村落民居建筑群体。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组(古建筑群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文物登录点10处,保护建(构)筑物5处,连同荷花坟、护寨墙、石拱桥、娘娘宫、以及十九堂(现存十七堂)、8古井等共同构筑了屿北村历史文化特色,完整反眏出宋、明、清时期传统历史风貌,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古村落保存有独具特色的格局和优美的山水环境。村落格局呈莲花形,布局方面体现了宋代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境和“以象制器”的造物方法。具有优秀的耕读文化。图片图片
苍南-福德湾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福德湾村作为有几百年历史的矿山村落,是因矾矿的开采、生产而形成,数百年来,其应开采、生产需求,先在山上初具雏形,再延伸到山下形成村落,其从山上往山下平地聚居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同类城镇村落发展史中尚属特例。福德湾村不但在村内遗留下了矾山矾矿遗址这一较完整的上世纪50年代采炼生产、生活系统,也遗留下了大量因生产、生活变迁需要遍布该村各角落的矿硐(采空区)、街巷、石抬阶、古树、古井及大量的特色民居。独特的发展历程使其形成了从山上到山下具有不同时代特征,又一脉相承的工业村落民居风格,也使该村逐步形成了当前从山上至山下依次为矿硐(采矿区)→居住区→炼矾区的基本布局。挑矾古道由明矾产地福德湾出发,以人力肩挑,穿越重重大山,到达可通水路的藻溪、赤溪、前岐、沿浦四埠头,再销往世界各地。福德湾村内段古道在明中期至民国时期是明矾出村的主要通道,现古风犹存,但已成为矾山城建区群众清晨、傍晚登山健身壮体场所。村内主街以老街为中心,亭仔脚街、石板街、南山坪街分别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向外辐射,村内巷道蜿蜒,与主街接壤,交错弯绕,四通八达,别俱韵味。独特的村落发展历史、典型的浙南山地民居,纵横交错的街巷格局,幽美的自然环境,古老的矿硐与炼矾遗址相辅相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图片图片
瑞安-名城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瑞安为东瓯古邑,素有“理学名邦”、“东南小邹鲁”之美称。瑞安迄今已有5000年文明史和近1800年建城史,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授予“千年古县”。玉海书香文人之邦。瑞安是我国永嘉学派和南戏的发祥地,孕育了永嘉学派陈傅良、叶适,南戏鼻祖高则诚,朴学大师孙诒让,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等名人。瑞安的文人集群立足现实进行理论实践创新,成为今日“温州模式”和“敢为天下先”浙江精神的历史源头。明清浙派古建遗风。瑞安文化遗存丰富,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6处(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14处),历史建筑132处。保存完好的的玉海楼、利济医学堂、心兰书社、株树楼、横经室、话桑楼、玉尺书院、学计馆、德象女校等藏书楼、书院等公共建筑,形成了瑞安特有的人文景观,是崇文重教的体现。传统聚落云集荟萃。瑞安历史城区面积约1.02平方公里,内有忠义街、会文里、西山、丰湖街四大历史文化街区,街区保护范围达58.55公顷。历史城区外现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林垟),国家级传统村落2处(黄林、均路),省级传统村落4处(东源、东寺前、东元、上泽),是浙南传统聚落的代表。非遗神韵灿若星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共210项,其中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木活字印刷术),国家级4项,省级10项。图片图片
苍南-矾山镇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矾山镇拥有不可多得的古代采矿遗址,典型而具象的近代工业文化遗存,系统且具有“活化石”意义,至今仍在运行的“半机械,半体力”的炼矾工艺技术和四通八达、有如迷宫、绵延几十里的矿硐。同时,其世代以采矿炼矾为生的福德湾村具有几百年历史而总体格局保持不变,农民世代聚居与繁衍生息所形成的很多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如石宫、矿工石头屋、矿主老宅院、福德湾老街、挑矾古道、祭祀宗庙等,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别具地域工业文化特色。2009 年,组织编制《温州苍南矾山矾矿遗址保护规划》,明确提出对矾矿遗址的保护措施;2012 年在省十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温州矾矿“申遗”的建议;至2012 年,为保护福德湾村域内省保单位矾山矾矿遗址,促进矾山矾矿遗址申报世界工业遗产的各项工作,在国内外工作的多位该村成功人士发出成立温州矾矿申遗研究促进会的倡议,得到该村群众普遍响应,短短数月,会员逾百人,善款过百万。2013 年矾山镇矾矿遗址集中区福德湾村入选“国家首批传统村落”,2014 年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6 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图片图片
瓯海-水碓黄坑村
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水碓、黄坑历史文化名村于2006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水碓坑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村内耕田不多,周边山上竹林茂密,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全村全部为潘姓家族,自康熙年间从言章迁入此地,已有200多年历史。目前有古民居建筑27座,民居全部为二层楼屋,除一座九开间外,其余全部为七开间。其合理的建筑布局和古朴自然的建筑群是研究明清时代江南地区村落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和建筑观念的实物例证。村还保留得比较完整的水碓、纸槽、掩塘等,其形成和发展完全反映了以造纸为生的村庄,经济发展状况,是泽雅纸山文化的一个缩影。对它的研究发现将有助于揭示明清时代泽雅纸山的社会基本面貌。2006年水碓坑村被命名为浙江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2009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 黄坑村位于泽雅西岸社区中偏西部,村庄坐落于坑谷,总面积1231亩,辖15个村民小组,登记在册的人数为1176人,常住人口110人。村内三条溪流于村前相拥,合而为一。村民民居72座,坐南朝北,依山伴溪而建,错落有致。村民有黄姓和吴姓两大家族,历史名人辈出,其中吴姓为宋代礼部尚书吴湛然后裔。黄坑村于2004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千年纸山,诗画泽雅”,泽雅纸山文化得天独厚,主要内容包括琦君,古法造纸,纸农菜,挑灯以及农耕等文化。水碓坑是纸山造纸文化的活态传承地之一,是“活着的纸山生态古村“,造纸文化保存完好,有:古水碓、古水堰、古腌塘、古纸坊、古纸烘等遗存,以及造纸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村内有浙南游击纵队第十三区队成立的旧址,有大量红色故事流传下来。黄坑村形成于距今700多年前。现有42座传统民居,建造年代为清代中期,多为三合院式,坐南朝北,依山傍水而建。院落布局对称,部分建筑的山墙、屋脊、门台都比较讲究,花墙、花窗、吻兽、斗拱装饰精美,用材考究,雕刻精致,其中黄氏吴氏老宅建于晚清时期,保存良好,具有很好的文保价值;除了传统民居,村内仍保有黄坑宫,建于清代中期;吴氏宗祠,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村内现存有水碓5所,纸槽36座,腌塘56个,煮料1座。
主办单位: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编制单位:温州设计集团大数据院、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本期资料来源: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春节假期“不打烊”,确保春运道路运输安全畅通有序
社会02-10
-
温州13家企业上榜2021年度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名单
经济02-10
-
瓯江北口大桥全面复工 预计于今年建成通车
社会02-10
-
深耕新能源的“麦田” 今年产值有望同比增长两倍
经济02-10
-
2021年温州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经济02-10
-
温州市中心吴桥片区迎来更新 规划布局大片商业用地
经济02-10
-
“中国式披萨”海外受欢迎 永嘉麦饼卖到意大利
社会02-10
-
中国女足有望9月来温参加亚运会足球赛
科教文体02-10
-
泰顺一位老人七十寿辰不办宴 给134名老人送26万元新春红包
社会02-10
-
市民花了6000元后才明白,这个交友网站处处是“坑”
社会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