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跨过这座山 走上共富路

浙江日报 2021-07-22 17:07:19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开局之年,浙江将第一步“重棋”落在山区26县。

7月19日,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暨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会在杭州举行,省委省政府对山区26县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部署。推进会上,还有10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现场签约,包括5个“产业飞地”项目、1个“科研飞地”项目和4个协议投资2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涉及新材料、先进制造、文旅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山区26县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点、难点,也是突破点。”在现场的发言中,省发改委主任孟刚说。

山区不是我们的包袱,而是发展的希望所在。多年来,浙江一直致力于推动山区26县发展,但迈入新阶段,全省从上至下从思路到作为都焕然一新。

跨过山,是美好的未来。“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一条新的路。”一位山区县的县委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从生态富民到工业强县

怎样衡量山区26县推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在新阶段,一套量身定制的发展指标体系,将指引26县因地制宜地找到自己的创新发展目标。

据了解,这套指标非常体系化,包括有效投资、产业升级、财政收入、居民就业和增收等多个维度。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指标,是到2025年,26县要在发展特色产业上拿出成效,每个县都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平台,谋划一个百亿级产值的特色生态主导产业。

省委省政府明确,特色、高新、低碳,就是26县产业发展的关键词。

位于龙游县的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生动案例。作为当地的高端智造龙头企业,近年来,有不少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因为看重禾川科技在伺服电机领域的核心研发能力,选择主动落户龙游,而“禾川系”的逐渐成形和紧密协作,也让龙游县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显出雏形。

对山区26县来说,找准适合自己的特色产业,招引能够打造高能级产业新平台的“链主”企业,是带动产业能级跃升的重要法门。

推进会上,总投资1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空调总成项目落户龙泉市经济开发区,这是龙泉历史上首个汽车空调总成项目。“对龙泉而言,这将是汽车空调产业链升级的一块重要拼图。”龙泉市经济开发区招商局局长杨虹说,空调汽配产业是龙泉的优势产业,但当地此前面临两个发展瓶颈:一是龙泉的汽车空调配件企业大多是做传统汽车的零部件生产配套;二是龙泉企业此前更多是围绕售后市场拓展,很难进入一级配套市场的生态圈。

此次的项目投资方浙江科博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客户覆盖主流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对龙泉来说,这不仅是一次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也是一次产业链整合的机会。“目前龙泉市有200余家汽车空调零部件制造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我们希望科博乐项目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竞争力提升。”杨虹说。

为山区26县开辟新的“两山”转化路径,打造山区绿色崛起的战略引擎,更重要的是挖掘优势、放大优势。随着总投资50亿元的零碳产业基地项目落地苍南县,这个小县城的发展将如虎添翼。投资方远景能源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风机制造商,拥有智能风电、智慧储能等技术,而苍南有多个运营和正在建设中的海上风电项目。这意味着,项目打造的零碳产业园,在当地已有非常契合的产业服务生态。

但这并不是远景能源选择苍南的最主要原因。远景能源副总裁陈锡波告诉记者:“投资前,我们对整个苍南县的风电资源进行了调研,认为这是一片具备资源优势的土地。未来我们将把苍南以及温州打造为核心枢纽,并通过零碳驱动在苍南打造新工业体系。”

“绿能产业是苍南布局的新的增长点和发展亮点。”苍南县发改局区域发展科科长李忠部告诉记者,零碳产业基地项目落户的绿能小镇,主导产业就是清洁能源和节能产业,除了产业定位的契合,当地正不断优化自身的营商环境。在绿能小镇边上,当地正在规划一个30万吨级的港口,以服务于未来绿能产业链条的向外辐射。

“发展生态工业,是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山区26县的造血能力。”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几年,通过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山区26县在“富民”上成效显著,但共同富裕聚焦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各领域协调发展尤其是公共服务的提档升级,要在更大范围上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从富民迈向强县,始终绕不开工业。”

超常规的“山海协作”

山区26县,一直是浙江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一次次帮助浙江突破瓶颈的山海协作工程,再次成为破题关键。“经过18年的探索,我省形成了一批源于‘一线’的山海协作经验,其中‘飞地’最具代表性。”省发改委地区与海洋经济处相关负责人说。

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德产业园内,3幢高标准厂房与众不同。这3幢厂房的建设用地指标是从青田“飞”来的,建设资金也来自青田的265个村。按10%的投资年收益,截至去年年底,青田的这些“股东村”已获得3年投资收益2400万元。

2017年,平湖市首创山海协作“消薄飞地”产业园模式。截至目前,全省范围内30个“消薄飞地”已经实现26县全覆盖,累计返利超2亿元。接下来,山海协作“飞地”又将扩容。据了解,我省将推动省级6大新区和15个能级较高的开发区(园区)平台为山区26县拟定28个“产业飞地”空间选址方案。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明文彪敏锐地觉察到这批“飞地”与过去的不同。“超常规的力度。”他发现,新阶段的山海协作中,“飞地”的帮扶主体和重点类型都发生了变化。

推进会上,5个山海协作“产业飞地”共建项目完成签约。作为我省最年轻的省级新区,台州湾新区与三门县共建的“产业飞地”,是其中之一。台州湾新区里一块1291亩的狭长土地,充分链接周边汽车及零部件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了选好这块“产业飞地”,台州湾新区经科局和自规局的工作人员跑遍了整个新区。

“省级新区、开发区,这些浙江花费多年培育出的高能级发展平台,将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明文彪说,之前的“飞地”建设多是县市区之间的联动。

此外,在“飞地”类型上,我省将逐渐从“消薄飞地”向“产业飞地”“科创飞地”倾斜。各种类型的“飞地”将为山区26县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但不少山区26县负责人将眼光放得更远,希望通过“飞地”实现优质项目转移。不止一位山区县相关负责人表示,“飞地”空间有限,里面的企业“长大”后势必要转移,这些都是优质的潜在项目,如果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对当地的推动作用将再次提升一个档次。

“这才是‘飞地’的最良性发展模式,不仅要让土地‘飞出去’,更要让项目‘飞回来’。”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说,这样的良性循环,不仅能够实现“飞地”的腾笼换鸟,还能够解决山区26县最现实的就业问题,“这是衡量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加快融入都市区发展

跨越式、高质量,山区县发展要打开新格局,才配得上这样的目标要求。

“26县不能再把自己当作山区看待,要主动融入大都市区建设,在同城化中找机遇。”日前,秦诗立带领团队调研了遂昌、仙居、开化、永嘉、苍南等地,发现不少地方已经做起融入都市区的文章。

仙居最具代表性,当地政府已经制定了融杭发展,打造浙东南区域中心的目标。

日益便利的交通,是仙居最大的底气。日前,由省交通集团主导投资建设的金台铁路正式通车,仙居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从仙居往台州只要半小时左右,大幅缩减了外围组团到城市中心区的通勤时间。“我现在可以晚上住仙居,白天在台州市区工作,来去更加方便。”一名仙居网友在网上留言。杭温铁路通车后,仙居与杭州的时空距离将被缩短至一小时以内。

这是高铁时代赋予山区县的机遇。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汤阳表示,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之一,便是交通引领下的时空跨越,及由此带来的同城化效应加快形成、放大。近年来,围绕山区26县的发展,浙江交通投入巨大,成果也颇丰。杭衢铁路、文泰高速、金台铁路,一条条交通要道通往浙江发展的最末梢。与此同时发生的,是都市区之间的进一步融合、全方位融合。

秦诗立认为,从四大都市区到杭甬“双城记”能够看出这一趋势,“未来,随着各大都市区的进一步融合,浙江将成为一个大的都市区。”在这样的视角下,山区县要把发展定位落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为大都市区提供重要的配套功能,进而形成竞争优势”上。

遂昌在探索中迈出第一步。当地的“天工之城”以生态环境为优势,创造宜居条件,借助数字经济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开辟出主要面向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龙头企业、领军企业的“第二空间”,并在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大企业的带动下,吸引约400家相关企业入驻。截至今年6月,落地“天工之城”的民间投资已超14亿元。

这种大都市区辐射带动大背景下的新兴经济业态,被业内称为“生态创意经济”,正被越来越多的山区县认可。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开化、永嘉、苍南等地都对规划团队提出了这样的诉求。“我们马金溪流域也具备这样的条件,我们正考虑在这里打造一个规划院、设计院的集群。”开化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另一个现象级的变化是高铁新城的建设。衢州以衢州西站为核心打造高铁新城,新城的整体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8.4公里,其中精心设计的“支小路”更是令人惊喜——在主次干道的基础上增加绿道和总长36公里的支小路系统,专为步行者设计,通过支小路,连接绿地公园、公交系统和15分钟生活圈设施。无独有偶,杭温铁路上,永嘉、仙居等地也都依托当地车站谋划打造高能级新城,打造融入杭州都市区、育强新经济新业态的主阵地。

“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不断拉近山区与都市区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山区26县能否主动作为,发挥比较优势融入大都市区等省域发展战略,释放出战略叠加效应至关重要。”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