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浙南革命斗争史”理论研讨会观点摘编

温州网 2021-07-26 09:52:21

温州网讯  浙南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党史、军史中地位特殊重要,被誉为“中国革命在南方的重要战略支点”。为深入挖掘浙南革命的时代价值,探讨浙南革命与百年党史的逻辑联系,近日,由浙江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浙江省党校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温州市委党校、中共平阳县委联合举办的“浙南革命斗争史”理论研讨会在平阳召开。中央党校、浙江省党校、党史系统,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的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宁德市党校、党史系统的专家学者和革命先辈后人代表,围绕“浙南革命斗争史”主题,共同研讨浙南革命及浙南革命精神。温州日报现摘录专家发言的部分观点,以飨读者。

深入发掘浙南革命斗争精神 丰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陈江生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多以地点、事件或代表人物命名,现在多见于报端的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以及带有综合性质的中国精神等等。作为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组成部分,浙南革命斗争史也是一个精神富矿。如何发掘?以下问题供大家思考。

在浙南革命历程中,共产党人是怎样不断地感悟思想伟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提高政治自觉的?我们应该如何总结继承浙南革命精神,继续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在浙南革命历程中,共产党人是怎样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的?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浙南是怎样把握住了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走到了前面?

在浙南革命历程中,共产党人是怎样铭记党的性质宗旨,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把浙南革命斗争精神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相结合?

在浙南革命历程中,共产党人是怎样做好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我们可以怎样总结浙南革命斗争中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红船精神: 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精神之基、精神之本

◆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公管教研部主任 林晨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同志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南湖重要讲话明确了嘉兴南湖红船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政治地位。讲话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讲话还提出了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的伟大号召。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的三大内涵是一个有机整体,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动力、精神品质和道德追求。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浙南革命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浙南革命先驱精神探讨 ——以叶廷鹏的革命精神为范例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浙南革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建

一、为民服务而终生不懈的奋斗精神。叶廷鹏(1889—1941)在青年时就急公好义,惜贫怜苦,敢于与损害人民利益的强梁奸巧者做不懈的斗争。从1926年起,他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协助开展农民运动和救济灾民等活动,甚至叶廷鹏的被捕牺牲也是为了避免乡亲受罚。

二、适应历史规律而“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叶廷鹏在领导“一打平阳”、重建“中共浙南委员会”过程中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他所具有的适应历史规律而“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也因此他成为浙南革命特殊时期的领袖人物。如果没有他,中国共产党在浙南的历史,自1932年红十三军失败到1935年红军挺进师入浙,就会出现一个长达3年的“断档期”。

三、坚守信仰而贯彻始终的忠诚精神。叶廷鹏在与党失联的境遇中,领导中共浙南委员会与红军游击队,开展艰苦的斗争,其中的组织结构、政治路线、军事指挥、后勤保障等,均得不到上级组织的指示和共产党系统的帮助,全靠叶廷鹏自己决策与解决。

四、顾全大局而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平阳红色根据地本是以叶廷鹏为书记的中共浙南委员会历经五年血战的成果,而且中共浙南委员会恢复与中共中央的关系也先于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但叶廷鹏从未将这些作为自己向党伸手的“资本”,而是无条件地将它献给浙南革命大局。

叶廷鹏的以上四种精神特质,都是浙南革命先驱所共有的。这是他们留给后人的永不过时的精神瑰宝,我们今天仍然要继承与发扬这种精神。

“烽火浙南”与粟裕

◆北京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一师分会会长 黄寒冰

平阳是一块红色的沃土。新四军是由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组成的,浙江就是8省之一,平阳又是14个地区之一。“烽火浙南”对粟裕意味着什么?

一、是他独立自主地领导游击战争、开辟创建游击根据地的时期,也是粟裕逐步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重要历程。

二、是他斗争环境最残酷、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整个“烽火浙南”的三年,一直面对的是敌众我寡、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形,和敌人梳篦式的不断“清剿”,战斗异常频繁,最多时一天打七仗,还要跑近200里路。

三、是他军事思想逐步形成的时期。在浙南的岁月里,粟裕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并把毛泽东的游击战术上升到战略高度,对毛泽东军事思想进行创造性发展。这三年游击战争是粟裕逐步成为无产阶级军事家、战略家的一个重要历程。

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期间,粟裕把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学到的经验以及对抗日先遣队失败教训的总结,灵活运用到新环境中,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完全符合中共中央的意图。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浙南这个战略支点,一定程度上策应了中共中央和主力红军的长征,掩护和配合了临近游击区的斗争,在敌人的腹心地区发动了群众,推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并为以后组建新四军锻炼、培养和储备了一批骨干。

粟裕与浙南三年游击战争

◆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 高三山

粟裕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享誉世界的军事家、战略家。在粟裕的成长历程中,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是一个非常重要、关键的时期,正是这三年的特殊经历,锤炼了粟裕一代名将。

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是红军挺进师失去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的,三年间,粟裕、刘英时分时合,且分长合短,有一次竟长达8个月失去联系。在粟裕的戎马生涯中,既无上级指挥,又无同级参谋,独立带兵打仗在外,令从己出,时间又如此之久,这情况绝无仅有。它给粟裕放开手脚,实践过去从毛泽东、朱德那里学来的用兵之道,揣摩各种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首先,浙南三年特殊的游击战争环境,培养了粟裕审时度势,独立带兵打仗的能力,造就了他非凡的游击韬略之才。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创办期间,校长粟裕撰写了《游击战术讲授提纲》,亲自向学员讲解,受到学员的欢迎。粟裕文武兼备,在平阳山门抗日干校最初展现了他儒将风范。

其次,浙南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磨练了粟裕钢铁般的意志和品质。三年间,粟裕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始终和部队一起行动。

如果没有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的磨砺,也就没有粟裕以后的辉煌。粟裕曾说“浙南是我第二故乡”。从军事意义上讲,是浙南走出了一代名将粟裕。

二十五年薪火相传,红旗不倒的历史勾沉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副会长 邱夷平

浙南革命斗争的25年(1924-1949),是腥风血雨的25年。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建党初期——温独支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1927)

早期革命者谢文锦、胡公冕等受中共中央委派,在温州城区和农村播下无产阶级革命的火种,并招募北伐军,成立温州独立支部,直属中共中央领导,创办《温州大公报》、《永嘉周刊》,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1928~1934)

1930年5月,浙南红军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它是中共中央军委列入正式序列的全国14支正规红军之一,军部设在永嘉县五尺村;

三、抗日战争时期——挺进师的三年游击战争(1935~1945)

平阳等地坚持斗争的革命者成立浙南红军游击队、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开辟秘密工作地区,与粟裕率领的挺进师会合后,积极开展革命斗争。1939年7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平阳县北港凤卧乡的冠尖和马头岗召开。

四、解放战争时期——发展壮大、主动出击(1945~1949)

1948年11月25日,经闽浙赣省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司令部和政治部在瑞安县桂峰乡板竂村宣布成立。在浙南地委的领导下,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

25年里,浙南党组织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在白色恐怖十分严重的蒋管区,革命力量被一次次地镇压,但血染的红旗从来没有倒下。

浙西南革命精神总结提炼过程及启示

◆丽水市委党校党性教育教研室主任 张永忠

“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表述语为:“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12个字。鉴于浙西南革命与浙南革命前后相连、不可分割的特点,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立丽水与温州在浙西南革命、浙南革命斗争中联合研究机制。共同提升浙西南革命、浙南革命研究水平,提升其在中国革命史中应有的地位,做到课题共研、成果共享、平台共搭。

二是丽水与温州建立区域性的红色资源价值转化的协作机制。如研学基地建设、红色旅游开展、精品旅游线路的开发等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三是建议丽水温州两市在今后的浙西南革命、浙南革命精神宣传中,内容完整客观,不要有意无意淡化对方区域斗争的内容。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党的群众路线

◆温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 郑智成

浙江是国民政府统治下的核心区域。在浙江,闽浙边临时省委不仅能够生存下来,而且扩大了党的组织、红军力量和根据地地盘,使浙江成为后来新四军重要的萌发地之一。闽浙边临时省委何以能够在浙江坚持三年游击斗争?群众的支持是决定性因素。

建立党的组织,开展群众宣传工作。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通过建立党的组织和共青团、妇救会等群众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教育、形势教育,使党的主张迅速走向群众。

实行土地革命,解决群众土地问题。浙南根据地通过建立各级苏维埃政府和人民革命委员会,召开土地革命会议、举办土地分配训练班,在根据地内实行土地革命运动。

发动政治运动,扩大群众政治参与。浙南地区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纷纷建立群众自己的武装组织,开展一系列的经济斗争。这些斗争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政治热情,扩大了群众政治参与,锻炼了群众队伍。

积极融入群众,处处维护群众利益。红军主动融入当地群众,帮助群众重建家园,推行商业惠民政策,用一个个胜仗给群众信心,从而获得了群众对党的坚定支持。

以政治解决为主,争取被欺骗群众。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争取大刀会群众,教育被民团胁迫的百姓,成功对这部分群众进行引导和转化。

“省一大精神”:内涵的建构逻辑与表述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平阳分校教研室主任 李海峰

温州是“省一大召开地”,总结凝练“省一大精神”十分必要,也是丰富浙江红色精神谱系、厚实“红色根脉”深刻内涵的应然选择。浙江省一大是红船精神在浙江革命中的典型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党代会制度史上的光辉典范,深刻演绎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历史规律。基于唯物史观的三个内生特质,昭示着“省一大精神”的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

首先,“矢志复兴”是“省一大精神”主题。百年奋斗薪火相传的历史主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处于历史交汇期的浙江省一大,正是浙江人民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以理想的力量追逐梦想的集中体现,承前启后地表达着中国共产党建党伊始就明确的那份初心和梦想。

其次,“敢为人先”是“省一大精神”的主线。浙江省一大典型示范特点,充分彰显了浙江人民自觉先行的奋斗姿态、敢闯敢干的精神状态、敢于斗争的风骨品质和探路在前的行动担当。

第三,“人民至上”是“省一大精神”的主旨。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浙江省一大,无数最朴实的“相信”,汇聚成革命胜利最坚强的保证。唯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理论主张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才会具现为矢志复兴的磅礴力量。

“矢志复兴、敢为人先、人民至上”应是“省一大精神”内涵的核心组成,描述着浙江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历程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质,高度凝练着浙江革命文化的内在本源和时代价值,也是新时代浙江人民增强文化自信、接续奋斗、追求卓越的重要思想动力和精神源泉。

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 张珊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相关著述。随着更多史料的挖掘、更多研究领域的拓展,以及中共党史研究与经济学、社会学等研究的交融,中共党史研究从横向、纵向上进一步深入,形成了不少研究热点。

其中,地方党史研究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有较大的投入和较多的产出。地方党史研究具有历史性、政治性、教育性、服务业几个特征。研究地方党史,既给全国党史研究提供重要内容,又可以在地方发挥宣传教育作用。而“浙南革命斗争史”理论研讨会的召开,将促进浙江党史的研究,还为当前全国、全省、全市掀起的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增光添彩。浙南大地,山水竞秀,人文争辉,这是英雄的土地,传承历史,汲取力量,我们将永远铭记在这片土地上战斗过的先辈,是他们开创了一段难以磨灭的光辉历史,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和精神动力。我们不会忘记当年的革命先烈、革命前辈们在革命斗争中以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像催人奋进的号角,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勇气、智慧和力量。

来源:温州日报

整理 章会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