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下山头:从“三无”到“三有”,从“空心”到“网红”
下山头村的铁皮石斛种植园
溜溜乐园61.8米高的溜溜塔
温州网讯 在乐清市大荆镇,方圆十里的人都说,下山头村的发展就像坐上了火箭,是一段“无中生有”的传奇。
8年前,这里还是破烂小村庄,而现在俨然一座大花园:一条漂亮平坦的环村路直通村口,一栋栋崭新的花园式楼房拔地而起,远方山坡上是数条建成的娱乐滑道,近旁有溪水潺潺、银杏成排,还有一眼望不到头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
环境变美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村民家庭平均每户收入从2013年不到5万元,增加到如今2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连年翻番,从2013年10万元,增加到如今1500万元。
一个山区村庄,8年来是如何从一个无致富产业、无整洁村貌、无秀美风光的“三无村”“空心村”,走向有全新业态、有超高颜值、有美好未来的“三有村”“网红村”,带领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的?
求变:“村企共建”走上发展路
在下山头村,每个村民都知道方玉友这个名字。2020年10月,由方玉友投资的铁定溜溜乐园开园,它就坐落在下山头村的核心区域,与乡村生活相融,成为集主题休闲、乡村民宿、文创设计、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乡村文创示范聚落,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更是吸引了不少青年创业者回归乡村,让下山头村充满了发展的活力。
可在10多年前,地处雁荡山北麓的下山头村,虽背靠雁荡山,却远离景区,靠山吃不到山,除了分散的人均不足1亩的耕地,村里拿不出半点资源。为了自谋出路,村中多数青年或进城务工,或外出经商,土地四处抛荒,村貌越发破败。
下山头村党支部书记高秀明说,2003年前,村集体经济唯一的收入,是山上那五六十株老梨树的租金,一年2700元,可谓是穷得叮当响。“村里太穷,外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过来,十里八乡还流传这样一句话,‘金山头、银山头,嫁女不嫁下山头’。”
为了改善村貌,高秀明想到了善做生意、头脑灵活的老“村长”方玉友。经过多年打拼,方玉友在商海斩获颇丰,国内知名化妆品品牌“珀莱雅”正是由他一手缔造。彼时,他也特想反哺家乡,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方玉友说,他每次回到村里,看到村民的生活和二三十年前几乎没什么变化。“所以想着能不能回家,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2013年,下山头村与方玉友达成村企战略合作,计划用企业开发市场的方式,带动这个“三无村”的经济发展。
村企合作能否成功,起初村民们还有疑虑和担心。为此,高秀明向方玉友提出了2个苛刻条件:项目投资亏了,不能亏老百姓的租金;项目增加投入,不能少了老百姓的分红。方玉友没有任何犹豫,爽快地答应了要求,商定“土地以30年流转期计算,按水田租金每亩1000元、旱地每亩240元,折合每亩水田3万元、每亩旱地7200元入股。具体流转费每隔5年逐渐递增10%。”不仅如此,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以土地入股,不管日后企业追加多少投资,合作社占股33%不变。
村民们由此确信,方玉友就是奔着带大家共同富裕的目标来的,此前的疑虑也就烟消云散。仅1年时间,全村800亩地全部完成流转。手持入股合同和土地租赁合同,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村民由传统种植收入模式向“薪金+租金+股金”的“三金”收入新模式转变。
转变:“农旅融合”念起致富经
解决了土地和收益问题,接下去就是要寻找一个让村民们富起来的产业。
要找到一条合适的致富路,不是件简单的事。方玉友和高秀明都深有体会:2000年,村里跟风发展铸造业,收入提高了,但环境却被污染了;2年后,村里又跟风筹建工业园,却因土地政策导致“流产”;2012年,引入石材建材市场,又因审批没通过而告败。
一次次的失败,并未吓退下山头人。2013年,一心要带领村民致富的方玉友,提议种植铁皮石斛。铁皮石斛价格高,且市场需求大。大荆镇是铁皮石斛之乡,但当时这条路走得不是很顺,由于销售价格暴跌,大多种植项目亏损严重。他认为,单一的农业种植无法带来切实的收益,能否换个思路,将铁皮石斛和文旅相结合?
有了思路,但如何落地?怎么做?为了把项目做好,村里成立了考察团,方玉友和村民考察团一起考察了台湾的众多农旅项目,一个个看,一个个学。
2016年,下山头村决定联手方玉友的浙商回归企业——浙江聚优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聚优品公司”),开发以铁皮石斛为主的农产品全产业链和文旅项目,将铁皮石斛系列产品和历史,转化为可以吃、可以玩、可以买、可以学的趣味体验,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而做中国“最有趣”的村庄,则是下山头人过去几年努力的新目标——建一个集铁皮石斛种植品赏销售、铁皮石斛文化传播及餐饮民宿、养生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于是,包含百果园、溜溜乐园、石斛文化园、农耕乐园等10大项目相继开工并建成。
在这个综合体内,游客可以去农耕乐园种种地,或去石斛文化园品仙草、上山采摘果子,或去溜溜乐园玩滑梯项目。据介绍,今年春节期间,仅溜溜乐园、石斛文化园、农耕乐园三大主题园,一天收入就达数百万元。
蝶变:“共富之路”绘就新蓝图
农民变成股民,下山头村实现了华丽转身,村民们也尝到了甜头。
8年前,年轻人大多外出谋生,村子成了“空心村”。如今,年轻人纷纷回乡就业。
据统计,在聚优品公司的铁皮石斛种植园区,从事铁皮石斛种植和深加工的农户有5000多人,95%的员工为下山头村及周边村民和返乡大学生;在铁定溜溜乐园300多名员工中,也有近三分之一是下山头村村民。
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满脸笑容。
38岁的刘女士是下山头村人,家里有5口人、4亩地。原先一年耕作下来收入不到1万元。为了生活,夫妻两人前往云南讨生活。随着村里面貌的变化,夫妻俩回到村里成了聚优品公司的员工,“家里老人孩子都能照看到,而且钱赚得也不错。”夫妻俩现在靠着土地租金和工资,一年能有十五六万元的收入,“年底听说会发第一笔分红,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为提升村民的劳动技能,提高村民劳动收入,聚优品公司高薪聘请加工铁皮枫斗的师傅为村民培训。在聚优品公司的石斛加工区,按1名工人每天加工0.5公斤铁皮石斛测算,日收入可达200元。
田园综合体项目不仅使下山头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还打通了大荆镇原东片林区多个产业集聚村落,以线串点、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了周边冯村、桐阳多个村庄的发展,为整个大荆镇的转型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54岁的仇爱珠是龙西人,已在聚优品公司做了7年铁皮枫斗。“在家门口一年可以赚上五六万元,真好!”
随着下山头村旅游项目的深入推进,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荒山变成了“百果园”,季季有水果、月月有花香;井然有序的农房、精心设计的园艺小品,犹如一幅“村在森林中、家在花园里”的美好乡村画卷,全村实现了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转变。
“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昔日的“三无村”已发展成为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的“网红村”。
集体富裕带动群众富裕。但面对成绩,下山头村人并未停止脚步。污水处理工程、自来水工程、卫生改厕、村民联建公寓房项目……如今,在高秀明、方玉友等人的带领下,下山头村有了更美的共富蓝图。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从“三无”到“三有”,从“空心”到“网红” “村企共建”使集体经济8年增长150倍——“无中生有”下山头
记者:何群芳
一条新路径
温州市农业农村局政策与改革处处长 李庆宝
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下山头紧紧依靠村集体经济组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了从产业空白村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民到股东、资源到资产的华丽转变,具有借鉴意义。
将村民土地流转到股份经济合作社,再由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工商资本成立浙江聚优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租金+股金+薪金”的农民收入新模式,这不仅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更是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发展和完善。
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的村庄经营,能有效盘活存量,集聚、重组和营运村庄资产,达到村庄资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是未来乡村建设的一种新手段,是推进共同富裕的一条新路径。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边评估实效边优化政策 温州一天连推3个稳经济政策包
外地媒体看温州06-06
-
温州市区新增停车泊位1.2万个 4月至今查处各类交通违法35万余起
社会06-06
-
省级“认证”!温州3个示范村将课堂搬进田野,为美育乡村“点睛”!
社会06-06
-
温州启动“六六·六地·六百”爱眼行动
社会06-06
-
端午假期首日,大数据预判准吗?记者实地探访
社会06-06
-
这个“大管家”,建幸福食堂解决站务人员订餐难
社会06-06
-
温州迈入“机器人手术时代” 这个目标渐成现实
温州06-06
-
严禁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 温州立案查处11起违法案件
社会06-06
-
端午粽子卖出去多少?答案看这里……
社会06-06
-
温籍导演刘智海携影片《云霄之上》回乡,讲述“挺进师”革命故事
科教文体06-06